夏士平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学生不是模仿者,而是主动探索知识的构建者,因此,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最主要的特点是主体性,这种主体性只有在教师正确理念的引导下,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并使其成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催化剂”。
一、尊重学生感受,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至始至终都是一种儿童主体自我调节的活动,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认可或成为主体的反映对象时,才能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
1.加强沟通,建立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情境活动与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过程,要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就要有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努力学习的“润滑剂”,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加强沟通,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学习心情愉悦,乐于接受新知,并能够主动提问,敢想、敢表白,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
2.尊重发展差异,营造学生发展的空间。新课改理论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只有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才能为学生赢得自由发展的空间,才能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教学圆周长计算前,我让学生想办法测量出胶带纸的周长,学生列举了多种方法:①用一根线绕胶带纸一周,剪去多余的部分,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胶带纸的周长;②在胶带纸任意一处作一记号,将记号对准直尺0刻度线,在直尺上滚动一周直接量出胶带纸的周长;③从胶带纸上拉下一圈,剪下后再拉直,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胶带纸的周长;④用卷尺绕胶带纸一周,直接量出它的周长……
这几种测量的方法都可以得到胶带纸的周长,尽管有的方法显得很笨拙或测量有误差,我都给予了积极的鼓励,充分肯定,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解法。
3.积极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心理学表明:如果活动过程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忽视,甚至被排斥,学生就不会把这个活动看着是自己的活动而接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有时学生的解法与书上不同,这正是学生创造思维火花的闪现,即使不够严密也不压制,引导学生想下去就会有新的发现,学生也有答错的时候,错了,我宽容一笑:“没关系,敢答就是好样的,再想想,一定能答对。”伺机再给他一个回答对的机会。这种给予学生积极评价的做法,维护了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在感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意志的同时,促使他们更加主动的投入学习,建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要求也日趋迫切。为此,我们在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由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贯穿于小学阶段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1.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现代心理学认为,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从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抓起。创造性人格包括气质性格、兴趣、意志等,它决定着一个人能否有效的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做到不能偏爱优秀生,讨厌歧视后等生,对学生都要关心、爱护、帮助,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差异和正当合理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要真诚相待,循循善诱地进行疏导、帮助。从而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性品质。只有这样,学生顽强刻苦的创造性意志品质、对事物的强烈兴趣和敢创性、敢为性、自尊、自信等非智力因素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主动观摩事物和反复思考问题的强大动力。这种思维方式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不被成见所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发表独特见解。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异性,鼓励学生参与教改,鼓励学生提问题、提建议,激发学生生疑、质疑,培养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提出与别人甚至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做法。教师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问题,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学生,即使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了否定,那么我们也不能挫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心态。作为教育者要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3.搭建平台,给学生施展的机会。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方面观察和思考,要构建学生思维活动赖以存在的活动空间,激活思维,竭力鼓励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鼓励他们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力求打破常规,“借题发挥”,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触类旁通,以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鼓励学生展开设想,寻找不同的解题策略,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启学生的智慧,放飞想像的翅膀,利用旧知去获取新知,从而“创造”了新知,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同时又为学生创造了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共同探讨分析过程中,又自觉地发现自身的差异,培养了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探索创新的能力。
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本,既要大胆改革教学,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有利情境;又要增强学生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自主探索的权利留给学生。让学生学的活,思的深,激发创造热情,开发创造潜能,保护好奇心、求知欲,使他们不断出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