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傅 维 张恒源
台州眼镜业这几年发展很快,企业越来越多,已形成区域经济体系,知名度享誉国内外。特别是杜桥的太阳镜出口,已成为台州眼镜产业中的支柱,据统计,俄罗斯80%的太阳镜来自杜桥。回首金融危机突然爆发时,台州眼镜企业受到很大影响,许多企业订单减少,利润下降,不少企业明明知道订单没多少利润,但是又不能不做,只能有单就接,先做了再说,否则,一直不开工,会失掉过去的老客户,甚至丢掉全部的市场份额。如今,全球经济逐渐回暖,国际市场需求回升,不少台州眼镜企业一下子订单多得做都做不完,到处都张贴着招工启事,不少工厂通宵达旦地开工,看上去,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然而,经过仔细调查,记者发现,一些眼镜企业尽管订单大幅回升,却没让老板由衷地感到欣喜,反而增加了一些忧虑。有的经营者甚至认为,如今的台州眼镜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步入了困局。那么,情况究竟如何呢?
在国内,眼镜行业从整体上说,仍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台州眼镜制造业,几乎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眼镜制造业的缩影:在台州眼镜出口企业中,真正做自己品牌的企业不多,很多是接单加工做OEM,获取的只不过是微薄的加工费。而且,由于特殊的产业结构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台州许多眼镜工厂的出口订单不是直接来自国外客户,而是国外客户先找到温州企业下单加工,温州企业就将订单转手下给台州企业做,即二道订单。在以前经济情况较好的时候,台州企业不愁无生意可做,还能有吃有喝,并不觉得这种订单经济潜伏着危机。然而,等到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订单大幅减少,整个台州眼镜出口企业就像被人掐住了命脉一样,顿时傻了眼。好不容易熬到如今经济回暖,订单增加,似乎缓过了一口气,然而,接下来出现的问题照样使许多经营者一筹莫展:众多企业到处大量招工,到处张贴招工启事,可是人还是招不齐,台州眼镜企业面临的“招工荒”使许多老板心里发慌却又无可奈何。据了解,即使在堪称当地“巨无霸”眼镜企业的盈昌公司,劳动力缺口依然很大。作为一家能容纳5000人的大厂,正常情况下的工人数量也只保持在2500人左右;在金融危机影响达到高峰的时期,曾一度锐减到只有不到1000人,如今,当订单纷至沓来时,一时间真不晓得到哪里去招那么多工人。
对此,行业有关人士指出:一直以来,台州许多眼镜企业在有单做的时候,就大批招工,等到单子做完了,又立即大规模辞工,多数企业没有稳定的用工机制,工人对企业没有归属感,企业内部缺乏凝聚力,许多员工对做活也不会太上心。在这种用工机制下,员工实际上变成了打短工的群体,干活拿钱,拿钱走人,他们对于企业发展并不关心。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哪家企业住宿条件好,工资待遇高。因此,之所以造成今天的局面,一些企业也应该承担相当的责任。
其实,比“招工荒”更可怕的是,不少台州眼镜企业经营者被眼前的繁荣所迷惑,那种图安稳、不思进取的心理又重新抬头,以为既然眼前订单根本做不完,尽管利润不高,但安安稳稳赚钱,不也挺好吗?在这种心理之下,自然谈不上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实际上,对于今天的台州眼镜业来说,真正的软肋和死穴是产业的低层次(低附加值和相对较低的产品质量)以及多数企业较低的抗风险能力。有鉴于此,关键在于经营者要切实转变观念,在产业升级的基础上,转变现有的经营模式,由过去的“做订单”转为“派订单”。
必须要承认,近几年来台州眼镜在国外市场做得不错,中低档太阳镜一直是当地出口的主力产品,台州眼镜企业确实也靠这块香饽饽肥了起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初,台州眼镜行业在总体上所受影响不大,相比2007年还有所增长。据统计,杜桥眼镜企业就实现产值30.9391亿元,比2007年净增6亿元。但是进入2009年,台州眼镜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凸现,加上俄罗斯禁商令的影响,台州眼镜经历了极为艰难的一年,一些企业不得不寻求开拓新的市场。如今订单回升,固然值得庆幸,但除了招工难之外,接下来的问题还有:这顿饭吃饱了,下一顿还会有吗?如果没有,又该去哪里找呢?
俄罗斯市场以前一直是台州太阳镜主要的出口地,据统计,俄罗斯80%的太阳镜由台州企业供应。金融危机期间,俄罗斯发出禁商令,许多中国经销商的货柜被俄罗斯海关扣押,仅半个月就让杜桥眼镜出口锐减30%。为此,部分台州眼镜出口企业开始转而开发国外其他市场,但是尚未取得明显效果。先看中亚市场,由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经济落后,消费者购买力不强,所以对台州眼镜产品的需求不旺;乌克兰等国至今在经济危机影响中恢复缓慢,市场需求有限;在东欧市场,很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台州眼镜产品要想获得市场“准入证”,着实不易;北美市场虽有一定空间,但是对产品质量和品牌要求较高,台州眼镜要想在短期内进入,难度极大;而早已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欧盟市场门槛更高,台州眼镜产品与欧盟标准差距更大;相对而言,南美的巴西等国市场门槛较低,开拓上述市场,对于台州眼镜是不错的选择,不过,由于开拓时间不长,尚未形成太大规模;以前,不少台州眼镜企业在迪拜眼镜市场闯荡多年,在中东、北非地区获得了良好的业绩,然而,由于迪拜债务危机的爆发,严重影响中东、北非市场,对部分台州眼镜企业的出口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此地市场还需要观察;最后是中国义乌市场,现在台州许多眼镜企业依靠义乌市场做批发,效果也还不错,但是义乌市场承载量有限,不可能满足台州如此多的眼镜企业的出口需求。
由以上分析可见,台州眼镜的确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
作为世界加工工厂的中国,劳动力和各类生产成本都相对低廉,许多国际客户正是看中这一点,才选择在中国下单,并由此促成中国加工制造业的兴起。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的加工、制造成本不断上升,一些国外客户开始向成本更低廉的越南、印度等地转移。这也是包括眼镜在内的“中国制造”必须面对的问题,对此,包括台州眼镜企业在内的中国眼镜同行都必须认真思考:这顿吃饱,下一顿又在哪里? 特别是: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经历了2009年的惨淡,一些台州眼镜企业看到了单纯依赖外销存在的问题,开始转入内销。以前做外销的时候,只要有人下单,就只管生产,对销售渠道以及品牌等根本无须顾及,许多企业对国内市场完全处于隔膜的状态,这必然影响到相关企业对于国内市场的开拓。
正待发出的货品
现在国内眼镜生产集中地主要包括东莞、横岗、厦门、丹阳、温州、杜桥等。衡量一个经济体系,首先是企业聚集,相关配套设施完善,然后形成区域经济,进而发展到竞争、充分竞争、市场细分、然后是资本运作。就拿丹阳来说,丹阳每两三年就经历一次洗牌,充分的竞争保证了整个丹阳眼镜尤其是镜片业的飞速发展。而如今的杜桥,最多只算是形成了区域经济,尽管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面临着许多困难,比如人才匮乏,组建不起强有力的销售团队,只有找代理商。但是由于此前缺乏培育的过程,因此寻找合适的代理商,也并非易事。因此,说到做内销,台州眼镜经营者确实该向丹阳的同行们学习。当然,台州的杜桥,也有少数企业在内销市场获得了不错的业绩,比如宏昌,以良好的品质获得了国内市场的青睐;亮仔光学品牌做得早,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此外,像当地龙头企业盈昌公司,请范冰冰代言,投入重金进行品牌推广,也获得了不错的市场效应。该公司的“浪特梦”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由范冰冰代言的“帕莎”品牌也获得了浙江省著名商标,在内销市场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即便是这样,在杜桥,即使是盈昌这样的大公司,也难以组建起一支能够遍布全国主要市场、比较有销售力量的团队,其他企业面临的困难就更大了。
转内销,该怎么转?对于转内销的台州眼镜企业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在内销市场摸着石头过河的企业来说,借鉴、复制其他眼镜生产集中地或本土企业的成功经验,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台州眼镜业的确面临着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不少台州眼镜企业陷入了困局。那么,究竟该如何打破困局,从而促进台州眼镜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呢?概括地说,就是要实现台州眼镜业在以下方面的变局。
台州眼镜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面临严峻的局面,台州眼镜企业要生存、要发展,作为经营者不能怨天尤人,而应当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促进企业内部升级,主要包括3方面的工作:一是转变观念,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来看,无论是做内销还是做外销,都要牢固树立品牌观念,只有品牌知名度高了,才能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二是加快设备更新,提高产品品质,这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刚性条件;三是建立成熟、稳定的用工机制。在企业发展中,订单固然重要,因为没有订单就不能生产,自然就不会有岗位,但从根本的意义上说,只有人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出最好的产品。所以,改变过去那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用工机制,显得至关重要。
丹阳眼镜同行在内销市场上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其成功的经验很多,概括地说,主要包括:成熟的品牌意识、过硬的销售团队、领先的管理理念。而这一切都是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所催生的:通过竞争,逼迫企业研究市场,逼迫企业实现产品升级,进而打造自主品牌,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都是值得台州眼镜企业经营者认真学习的。
其中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丹阳眼镜企业对于销售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十分重视,这一点尤其值得台州眼镜经营者借鉴。销售团队就好比企业的刀,“刀口”锋利与否决定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在台州,要组建一个销售团队很难,几乎没有多少优秀的销售人才选择去台州,于是一些企业只有寻找代理商,这种单一、原始的销售方式,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做强做大。因此,加大对于销售人才队伍培养的投入,事关台州眼镜业发展的大局。
进入2010年,台州眼镜企业普遍忙碌
如今,台州眼镜企业已经站在十字路口,困局中如何寻求变局,要看台州眼镜人自己,期望看到台州眼镜腾飞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