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书文字的兼容性探索

2010-01-09 06:26
科技传播 2010年15期
关键词:水族抄本先民

陈 思

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

水书文字的兼容性探索

陈 思

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

水书文字还保留着“文字幼儿”阶段的很多特色,从其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拼盘”现象,探索研究其中诸多的文化信息。

水文字;图画;象形;兼容现象;研究

水族的文字和书籍,水语通称“泐睢/勒睢”,汉译为水书。不难看出,水书的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文字;二是指书籍。水族文字是在水书典籍中出现,为了便于区别,将水书分为:水书典籍、水书文字。本文提及的水书主要指水书文字。

图1

图2

水书被学术界重视,引起社会较为广泛关注还不到10年的事。2002年,经中国文献遗产工程国家咨询委员会评定,水书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随即,国家档案局将水书列为“国家档案馆收藏的重点民族古籍名录”。2006年,国务院批准“水书习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此,水书受到国家的重视,纳入政府抢救保护的议事日程,真正终结了“水书系一种被压迫民族使用之文字”(岑家梧教授1943年语)的历史。自2008年之后,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进行3次评选,水书共计有55件入选,占全国15个少数民族申报文种古籍的10.54%,跻身全国少数民族珍贵古籍入选名录的前沿。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自己文字古籍的民族为17个。作为仅有40万余人的水族能有这么多的水书古籍入选,令世人感到惊奇,因而更引起人们对水书神秘性的探索。

1 从抄本看水书文字的特殊性

历史悠久的水书却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并存的现象。对于水书文字兼容性的探索是本文研究的主题。对于水书古籍丰富的内涵姑且不议。

研究水书文字离不开水书古籍抄本样本。2006年,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四川民族出版社选出近2000册水书抄本,出版大八开160卷本宣纸套筒印刷的《中国水书》影印版,既是水书古籍抢救保护最为丰硕的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抄本样板。

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5幅水书抄本选,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材料。

图3

从图1、图2中看出,这类水书古籍由图画和文字组合而成,很像小学课本的看图说话、看图作文。其特点,一是水文字所占的比重小,而这种文字已经属于抽象文字,有的与汉字相似;二是图画所占的比重大,图画以具象为主,主要靠图画来记录储存信息。经过请教水书专家,这是命理类的水书。

图3是明末水书抄本的28宿选页,上部为60甲子文字,下部为28宿象形文字。这是水书先生在天文历法方面的知识积累,运用于推算28宿值年情况。水历比较特殊,由60甲子作为基础划分“姑地”由此延伸出日辰“姑地”、年辰“姑地”。“姑地”就是一个单元,简称为“元”。在此基础上,又构成7元历年“姑地”420年、三大7元历年“姑地”1260年的历法推算。然后,再根据相关的经验来判断该28宿所值时段对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吉凶情况。

图4是水书选页,采集自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02375号的水书《九星诵读》(贵州民族学院潘朝霖藏书)。该书是三都水族自治县塘州乡塘州村潘玉印老先生祖传竹签水书抄本,所抄录的内容及水书文字绝大多数已失传。从抄录的文字来看,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并存,象形文字约占2/5,抽象文字约占3/5。

图5是清代竹签水书抄本抄本,象形文字比较少,抽象文字比重更大,而且书写十分工整规范。

贵州著名史学家史继忠教授在《触摸夜郎魂》书中有这样的表述:“在夜郎的故土上确实产生了两种古老的文字——水书和彝文。”“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被称为‘文字幼儿’的是水书与纳西族的东巴文。”从这五幅水书图片,我们可以基本领略水书文字及其书写款式的基本特征。

图4

图画文字是文字的雏形。图画文字,顾名思义就是以扼要的图画记录表述思维的成果,或记录表述语言的词汇、词组甚至句子或段落含义。从图画文字的发展来看,初期多以具象图画、简笔图画为主,后期的图画性弱化,文字的抽象性逐步显现,而过渡到象形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飞跃。

根据咨询水书专家,这几幅水书的顺序并不代表水书发展演变的脉络,原因有几点:首先,这不是一个水书世家延续的水书版本,而是不同水书世家版本的集合;其二,水书抄本出现的图画文字,是因为内容所决定,命相、占卜类的水书出现的比较普遍;其三,水书的明晰分割卷类则以抽象文字为主,较少出现象形文字;其四,由于水书文字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水语的发展,因此,无法对应记录语言内容。水书抄本只起到提纲提要的作用,相当于“硬件”部分。大量内容隐藏在水书先生头脑中,要靠口口相传,还要靠大量的民俗活动支撑,这些隐形内容相当于“软件”部分。这就造成水书难以独立运用,必须依赖水书先生进行解读的死结。

图5

2 从造字法审视水书文字

水书文字是类汉字的表义文字,是一种发育不成熟的初级文字,还停留在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混杂的“文字幼儿”阶段。

汉字的造字方法前贤概括为“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以及转注、假借。象形文字,“六书”的定义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汉字起源,传说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迹等形状来造字。这表明汉字经历了从描绘物象开始,逐步往简易刻画符号的方向演化,字形慢慢脱离事物具象,逐步往抽象方向发展。

象形文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国是象形文字最重要的原创地。汉字是华夏先民们用原始的描摹事物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从陶文、甲骨文、金文演化到今天的汉字,成为世界上传承延续最完整的文字。“六书”造字规则。不仅对我们分析理解汉字很有帮助,而且为我们分析理解水书、方块壮字、布依摩经文字、西夏文等都具有指导意义。

现代的汉字我们成为成熟的抽象文字,是从其前生的象形文字演化升华的结晶。那么,汉字前身没有图画文字之说,而水书有图画文字之说呢?其实,象形文字就包含着图画文字,是我们在分析水文字时向前延伸的一种说法。从上面面的金文象形文字就可以看出端倪。

从高明先生《古文字类编》采集的上面金文图例中看出,汉字也似乎经历了图画文字的阶段,而且象形文字与图画文字似乎十分接近。

我们现在见到的水书图画文字不过是明清时期的抄本,更早的抄本与实物是啥模样尚待挖掘。但是,现在看到的水书图画文字抄本已经注入后人的审美情趣与表达观念,或许与旧版有一定差异。

水书的图画文字,就是水族先民在文字不敷应用的情况下,靠图画来帮助辅助记忆的结果。水书图画文字就是水族先民力图记录在某一时段发生的社会生活场景,或者推断在某一时段、因某种原因可能会出现的社会场景。从大麦地岩画、贺兰山岩画、广西花江岩画,以及埃及墓室圣书等来看,无不表达先民力图记录社会生活场景的强烈愿望。

水书创制的年代十分古远。有些人士看到水书文字有一些与甲骨文相似,有些类似汉字的反写倒写,就武断地认为水书文字是模仿甲骨文创制的。

其实,甲骨文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才问世,此前39年的咸丰十年(1860),西南大儒莫友芝就研究水书,发表在《郘亭诗钞·红崖古刻歌》中:

“叔重古文换秦篆,十不存一苦斠铨。

稍从乘马究虞寽,水书竹历参摩研。”

叔重,是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文学家许慎的字,著《说文解字》一书。莫友芝认为许慎著编《说文解字》时,将收录的字头古体大量改换为秦宰相李斯主持创制的篆字,造成古体字“十不存一”,使后人很难对古文字进行比照研究、校正与诠释。面对这种状况,莫友芝认为想要较快地去考究周代诸侯小国虞国钱币上的文字,可以参考水书中的字形,以及《竹书纪年》竹简中的文字,来进行揣摩切磋研究或许有所收获。他在诗的注释中特别说明:

“吾独山土著有水家一种。其师师相传,有医、历二书,云自三代。……且云其初本皆从竹简过录,其声读迥与今异,而多合古音,核其字画,疑斯籀前最简古文也。” 既然水书文字可作为考证西周初期虞国钱币文字的参考文字,他认定水书文字是秦宰相李斯整理籀书之前的文字,无疑就是先秦文字[1]。

莫友芝博学多才,李鸿章举荐于朝,谢绝不仕。他出生于贵州省独山县兔场镇,处于水族文化圈之中,他是音韵学家、版本学家、文字学家、方志学家,是其胞弟祥芝(后任南京县县长)找到水书,才引起他对水书的关注。

继莫友芝之后,民国年间岑家梧、张为纲教授等到水族地区调查。岑家梧在《水书与水家来源》中认定:“水书乃水家固有之文化,非得自外传者甚明。”“水书制造之时代极为古远。”“水书制造之地点,初在西北一带。”“至少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亦可断言也。”张为纲教授在《水家来源试探》,认为“考水家著姓,首推韦氏,其先盖颛顼大彭之后,封于“豕韦”(今河南滑县),世伯夏商,其苗裔遂以国为氏。”“今之水家,盖即殷之遗民无疑。”

诸位先贤研究表明,远在甲骨文问世之前,水书早已在水族社会中广泛传承。1899年甲骨文问世之后,水族人民不一定知道,更不可能在百来年间普及成为全民族认可的信仰支柱。看来“水书是模仿甲骨文编写”之说,与史实严重背离。

关于水书文字源流问题,水族学者认为“我们认为,水族古文字产生在秦以前,作为单一的民族以后,是在原古文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文化发展成为自己的独特文字。由于史料缺乏,水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历史迹象是模糊的。恰恰,水族文字给我们展示了先秦的文化迹象。”“水族是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的。而骆越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何光岳在《百越源流史》中作过浩繁的推论,虽有些论证还待于进一步探究,但有一点可给人以启发:他认为洛、雒、骆有必然的亲密联系。其先民有洛氏被商灭以后,一部分被迫南迁,成为周的臣民。随后在春秋初期沿襄阳入湖南,在楚国受到威胁而南迁,约在战国时期迁入广西。成为百越中的一支。”[2]

张公谨教授在《中国少数民族古籍论》中指出:“水族的水书与上述这些土俗字又有所不同……还有一些图画形象字和类似汉族甲骨文的字,故人们推测其创制年代更早。”

有学者还对安徽出土的含山玉版作了研究,认为“含山玉版为6 000余年前之物,其图纹与水书、连山和归藏之太极均有关联。”“水书与连山,与古易太极必有亲缘关系。”[3]

在贞观三年(629)至开元年间,唐王朝字水族地区设置了应州、莪蒲州、劳州、抚水州,在水族先民历史上卓越辉煌的时段。抚水州是安抚水族先民而设置的行政建制,标志着水族先民以独立的族称跻身于中国民族之林。因此,唐代贞观之前,水族的族属在历史上是模糊的。

“水字是自源型与他源型相结合的混合型词符文字。”水语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曾晓渝教授已出版水语研究专著3部。她在论著《汉语水语关系论》中认为水语和汉语的关系是:同源→分化→接触吸收,水语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音。同时认定“水字是文字起源于巫术的典型例证,它为文字学理论提供了一个面貌清晰的特例。”

华东师大王元鹿教授从水书文字出现图画、象形、抽象以及部分汉字的特点,称之为“拼盘文字”,具有文字研究的特殊意义。

“水书与夏代都城二里头陶片文字符号、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与中原古音等存在的内在联系,究其原因,源于水族先民发祥于睢水流域,地处夏商文化圈之中。”《难以独立运用的神秘水书》中有这样论述[4]。

由此看出,水书文字滥觞于夏商文化圈。对源于夏商、流于诸野、自成体系的水书,不仅丰富了华夏文字起源、方块字造字的信息资料,而且水书中遗存的一些古文化信息,已远远超过水族社会的范畴,有助于解读一些已湮没的中原古文化内涵。

为什么汉字在延续数千年历史而日臻完善,而水书文字虽经历数千年的历史,却停留在“文字幼儿”阶段?

当殷商亡国时,作为其文化圈内的水家先民亡命南迁融入百越族群之中。此后,水族先民“已经没有条件创制并产生我们现今所见的古文字。这是因为:其一,自秦到民国时期,水族一直是被压迫民族;其二,秦以后,水族先民常为迁徙疲于奔命,不时受战乱的影响;其三,水族先民居住属于大散居小聚居,地处边远的黔桂山区,从未形成自己统一的社会政治组织;其四,在这种政治上被歧视和压迫、经济上相对落后、文化上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如果不是先民有文字的传承,那么,根本就无条件创制并产生一种使全民族都认同并顶礼膜拜的文字。”[2]

水族古文字前身的水族先民,可能还是哪个诸侯小国或哪个部族的文化贞人,才有张为纲认定的“世伯夏商”至判断。势颓之后,带着文字流入民间,成为今天水书文字的源头。此后,殷商亡国,水族先民在疲于奔命融入百越的迁徙避难中,源头的文字肯定遗失不少,而常用的历志书部分保留得较为完整,便成为今天水书发展的基础。在后续漫长历史中,又经过历代水族先民精英的不断充实与丰富,才使我们看到今天卷本众多的水书古籍。至于水书文字中出现一些类汉字反写倒写的文字,或许就是水字的本源。其实,早期汉字就有反写倒写现象,当今人们往往参照现在汉字形体来评价水文字,甚至一言以蔽之“仿汉借汉”。这或许是水书文字研究的误区之一。我咨询水书研究专家潘朝霖时,他郑重地阐述上面的观点。

水族先民怀着对自己文化的崇奉与眷恋,只好在各自的家族中传存,无法统一制定新的文字。不敷应用的文字,只好创制一些图画文字,创制一些象形记号来辅助记忆。随着汉文化的深入传播,水书传承人也不断吸收汉字。这样,使水书古籍出现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以及部分汉字兼容的“拼盘”现象。或许,这是水书文字艰难历程的解读。

另外,据我的分析,象形文字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象形文字就包括图画文字,诸如甲骨文、金文、水书的图画文字、东巴文、广西花江岩画、贺兰山岩画、古埃及墓室圣书等。狭义的象形文字则以甲骨文为代表,包含东巴文以及部分水书文字,还有两河流域早期的楔形文字等。水书图画文字、象形文字,只不过是我们细化其象形文字发展的两个阶段。

[1]《中国水书》导读.神奇水字 神秘水书---〈中国水书>管窥.巴蜀书社、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12.

[2]潘朝霖,韦宗林主编.中国水族文化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4.

[3]韦章炳.试论水书视觉下含山玉版的使用价值.载于《水书文化研究》.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10.

[4]潘朝霖.难以独立运用的神秘水书[J].中国文化画报,2006,2.

H1

A

1674-6708(2010)24-0084-03

陈思,学生,所在院校: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专业:东亚文化

猜你喜欢
水族抄本先民
水族敬酒歌
赛加城址先民的生产经营方式
奇妙的博物馆
上帝的水族馆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河姆渡先民的衣食住行
水族动物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经白史》新发现抄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