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调研报告

2010-01-05 10:16王利迁
关键词:就业指导调研毕业生

王利迁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石家庄 050051)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调研报告

王利迁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石家庄 050051)

一、调研目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1]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增值潜力的人力资源,他们能否顺利就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大学生就业难,己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今后几年还将呈持续上升趋势,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仍很严峻。

在大的就业形势下,河北省同样面临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考验。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的重要决策,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家及我省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落实情况,准确把握我省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阶段性特征和主要矛盾,找准影响和制约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和高校学生最关心的突出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化建议,在河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各高校的大力配合下,课题组展开了本次调研活动。

二、调研方案及实施

(一)活动的组织

为保证本次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课题组制订了《河北省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追踪调查实施方案》,确定了调查院校,并且从调查的对象、方法、实施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印制了调查表格及相关文件资料。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相关培训,使其熟悉调研的具体内容、步骤及方法,然后将课题组成员分为5个调研小组,每组5人,统一组织深入到各高校进行调研活动。为深入了解各高校就业服务情况,要求每一所被调研的高校由一名校领导对本校相关工作进行介绍。

(二)被试的选取

本次调研时间为2009年3月27日—2009年5月5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座谈专访、听取汇报、电话访谈、网络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调研范围包括河北省33所高校,调查涉及的部门主要包括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学、招生、财务、学生管理部门,以及用人单位等相关部门,调研对象包括学校领导、院系书记、职业指导课教师、辅导员和高校毕业生及在校学生等。

(三)调研问卷的编制、发放与回收

为收集到必要的调研信息,提高本次调研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课题组针对就业工作人员和高校学生,分别发放《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两套。其中,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大学生求职困难的原因、开设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的作用、学校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方面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支持、本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15个问题;学生问卷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就业指导、就业政策、学生素质能力、就业途径、学生自我认识、学校培养与市场需求等七部分,共27个问题;发放该问卷762份,收回730份。课题组对回收调查问卷进行了审查整理,并运用SPSS12.0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课题组对一定数量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了详实记录和认真整理。

三、调研数据分析

(一)对从事就业指导及服务工作人员的调查问卷分析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在调研对象的选取上,课题组精心选择了与高校大学生就业密切相关人群,包括就业部门、相关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辅导员和一般教师,共计540人。通过对这些对象的问卷调研,能较客观地反映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

2.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因素的调研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为内因、外因两部分,内因即为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等,外因为政府、学校及社会其他因素。课题组通过大学生求职困难主要原因及大学生顺利就业关键因素两个题目进行了调研。在造成学生求职困难的原因上,选择由于大学生个人因素即缺乏工作经验和个人能力不足的,分别为277人次和199人次,选择由于就业信息不足、社会关系缺乏、用人单位选拔不公等外界因素的,依次为138人次、106人次、66人次,选项较为平均,而认为学校指导不够的只有43人次。在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的关键因素上,选择应提高自身素养和调整个人心态的共有638人次,选择政府职能部门和学校及社会应加强支持的有435人次。

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被测人员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其本身的能力和工作经验,与之相应,认为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关键是提高自身素质。从大学生自身出发寻找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说明我省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将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作为了工作重心,抓住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但就业毕竟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提升大学生本身的素质还远不能解决。因此,作为就业指导服务人员,还应从加强政府支持和提升学校就业服务水平出发,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导向。

3.学校和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作用的调研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政府部门和高校究竟谁应承担更大的责任?调研中,认为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应承担主要责任的有298人,认为高校应承担主要责任的有86人,分别占55.18%和15.92%(表1)。在促进就业政策措施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问题上,认为比较吻合的有324人,认为存在差异的163人,分别占60%和30.19%。对于学校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方面的主要任务(多项选择),423人次认为应深化教学改革、保障人才素质,335人次认为应加强就业指导。在设置就业指导课的作用上(多项选择),认为能培养职业素养的有346人次,认为能提高就业能力的有363人次。

表1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谁应当承担更大的责任

调研发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多数人认为政府比高校应承担更大责任。相应地,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上,政府应有更大作为,包括政策的制定和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的提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而高校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方面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其次是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高校也要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在开辟就业市场、办好招聘活动、实施校企合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4.影响大学生创业因素的调研分析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认为应加强并普及的有386人,占71.48%。在大学生创业支持上,选择优惠政策的有148人,占 27.41%,选择资金支持的有 139人,占25.74%,选择项目支持的有120人,22.22%,选择咨询指导的有125人,占23.15%,选择其他的有8人。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需要加大大学生创业教育力度,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制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以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对大学生进行就业问题调查问卷统计分析

1.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对包括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762人发放了大学生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30份。在调研对象中,专科生 10.53%,本科生 89.06%,研究生0.41%。对象选取较符合我省高校毕业生的比例,调研得出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在调研对象中,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为562人,占调研总人数的76.99%,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和需助学贷款的分别为33人和135人,分别占4.52%和18.49%。调研可以反映河北省大多数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

2.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自我认识

对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自我认识,是从开始关心就业时间、理想薪酬范围、职业选择考虑因素、不愿到基层工作的主要原因四个方面展开的。在开始关心就业时间上,从入学就开始关注的有261人,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关注的有264人,分别占35.75%和36.16%,只有极少大学生到大四才开始关注就业。在职业选择考虑因素上,更多的人选择了发展机会(表2)。

表2 大学生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

调研表明,一是大学生对就业的关注期不断提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入学始、甚至在入学前的专业选择上就考虑了毕业后的就业问题,只有少数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才考虑就业。此调研结果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在就业上更具前瞻性和现实性,使其有更充分的时间对自己进行职业目标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前的各种准备。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大学生因就业难而产生的对就业前景的担忧和焦虑。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天之骄子”的优越感正逐渐消失。二是在职业选择中,大学生更关注职业的长远发展。这一点从职业选择的优先考虑因素和不愿到基层工作的原因中都可以得到验证。

3.大学生对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作用的评价

调研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吻合度、职业指导课的作用、职业指导教师的水平等四个方面来展开,以全面了解学生对高校在就业指导与服务作用上的评价。依据有价信息分析结果显示:58.32%的人认为学校的培训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10.79%的人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在职业指导课对学生职业的帮助上,选择作用非常大和较大的共有620人,占84.93%(表3)。在职业指导教师业务水平的评价上,370人认为其能较好地讲述职业指导课,占50.68%。

表3 职业指导课程对于大学生就业和科学规划职业发展的帮助

这一调研结果表明,一是我省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存在着与实际需求脱节的方面。因此,各个高校在以后的发展中,仍应将专业设置调整和课程改革放在重要地位,以进一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二是大学生对职业指导课程的好评,说明我省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学校较好地开展了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的作用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同时,调研也反映了我省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逐渐走向理性和成熟,大学的学习生活已不单纯是对理论知识的摄取,而是以更为开阔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发展,并懂得利用就业指导课程提高自己的就业技巧,更多地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

4.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评价

大学生对就业政策的评价,是从大学生支援服务西部计划及到村任职计划态度、各项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就业政策措施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三个方面来展开的。在到基层服务的选择上,选择愿意去的513人,选择不愿去的207人,分别占70.27%和28.36%。在对就业政策的了解上,一半以上人的调研对象选择了“比较了解”,选择不了解的只有3.56%(表4)。在促进就业政策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是否吻合”方面,认为比较吻合的456人,认为存在较大或很大差距的有203人,比率分别为62.47%和27.81%。

表4 大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一是国家鼓励去基层工作的措施深受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做一份临时性的、低薪的工作也不愿意去基层工作的就业心态已经发生转变,其就业态度正走向成熟和务实。二是大学生对国家的就业政策较为关注和了解,但学校仍需要加大这一方面的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就业政策。三是多数大学生认为目前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是比较吻合的,反映了国家就业政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5.大学生对就业途径的评价

大学生对就业途径的评价是从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人力资源市场对学生就业发挥的作用、寻找工作最佳途径的选择等三个方面展开调研的。有价信息分析结果显示:在希望学校提供的服务上,选择全方位提供各种信息的有358人,占49.04%,选择交流会及技能培训的有395人,占54.11%。在人力资源市场对学生就业发挥的作用上,认为其成为就业主渠道的有329人,认为其能提供人才供需信息的294人,分别占45.07%和40.27%。在寻找工作最佳途径的选择上,371人选择了通过学校提供信息和推荐,205人选择通过人才招聘会和人才市场,84人选择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分别占总人数的比例比50.82%、28.08%和 11.51%(表 5)。

表5 大学生认为找工作的最好途径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得如下结论:一是大学生的就业对学校的依赖性较强。在通过学校和人才市场两条途径的选择中,更多的人选择了前者。相应地,大学生对学校在其就业问题的解决上报有更大的希望和要求,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和就业信息。这从侧面反映了我省高校近年来就业服务的积极作用。同时,在人才市场的作用上只有不足一半的人选择作为就业主渠道,反映了大学生对人才市场作用认同感偏低。二是大学生在就业上更趋于自立和理性。与以往将就业问题解决视为家长责任的做法不同,现在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依靠学校就业信息的提供和通过就业市场。

6.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评价

随着创业环境的改善以及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业越来越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为了摸清我省大学生对创业所持态度以及在创业支持上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问题,即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创业需要的支持。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态度上,选择应当加强并普及的有532人,认为应开展个性化指导的有125人。在创业需要的支持上(多项选择),选择资金支持的有297人次,咨询指导的286人次,优惠政策的211人次,项目支持的有200人次。

对创业教育普及的渴求,反映了我省大学生就业思路的拓展以及对创业的兴趣提升。在创业需要支持的四个选项上,选择结果较为平均,反映了大学生对创业需要的多样化,同时也说明在支持大学生创业上,政府、学校及相关就业指导部门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推动大学生创业在总体创业中的相对比例以及绝对数量的提升。

7.大学生对就业困难的认识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就业前景,如何分析就业困难的成因,又将选择通过何种途径解决这一困难?我们通过以下调研项目进行;一是对所学专业前景预测,二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三是顺利找到工作的关键。有价信息分析结果显示:在对所学专业前景预测上,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景非常乐观的有65人,占 8.90%,认为就业前景比较乐观的有 422人,占57.81%,认为就业前景一般的有193人,占26.44%,认为就业前景不乐观的有50人,占6.85%。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上,440人认为大学生供大于求,262人认为是自身能力知识储备不够造成的,分别占 60.27%和35.89%。在顺利找到工作的关键因素上(多项选择),认为应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修养的有498人次,认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指导与服务的有158人次,认为应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的有184人次,认为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支持的有68人次。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一是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报有乐观的态度。这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对就业前景的积极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在就业形势整体堪忧的情况下,多数大学生能对就业前景充满信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我国就业形势的改善具有深远意义。二是在就业难原因的分析上,一半以上的大学生认为是由于人才供大于求造成的,说明他们只从高校毕业生绝对数增加,而没有从高校毕业生在总就业人口中的相对数来分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仍属受过良好教育的少数群体,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不足10%。或者说是因为大学生仍将就业视角盯在大城市,因为在我国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对大学生的需要是非常大的。三是从自身素质提升改变就业前景基本成为大学生的共识。在顺利找到工作的关键因素上,多数的大学生选择了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修养。懂得从自身而不是从外界寻找解决就业问题,表明大学生就业观不断走向理性和成熟。

四、对策及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学校来讲,其外部环境原因主要有:经济结构对就业有效拉动不强,社会就业岗位需求不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就业信息不对称;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尚需完善和落实;社会保障机制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支持不够等等。从教育内部而言,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现有的专业结构调整和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改革滞后;对大学生科学的职业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亟待加强。从大学生本身而言,主要是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观念不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等等。因此,需要构建分工合作、稳定有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就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而言,建议从以下方面改进:

(一)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转变毕业生就业管理方式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讲就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3]的就业理念,创造自己的职业人生。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清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现实,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到基层、到国家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创业。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由注重管理转变为注重服务,改变过去简单的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培训和办理就业手续的工作方式,充分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困难和原因,充分尊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信息服务、就业心理辅导、就业观念转变、创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使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贯穿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全过程。

(二)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改革大学生教育教学模式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反映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是高校专业调整的重要依据。要探索建立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的预测预警机制,动态把握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主动贴近社会需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探索按专业类或岗位群招生方式,实践“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的学科专业,停止招生或限制其招生规模。将毕业生就业情况作为高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审核、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评选创建和高职、高专师范学校、示范型专业遴选的重要考核内容。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鼓励办出特色,增强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强化实践教学,加大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等共建与合作,建立稳定的、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建立高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双证书”和“订单式”培养。

(三)创新工作举措,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质量

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在全程化、专业化、信息化等方面创新举措,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一是适应新形势需要,大力开展有效的、科学的、着眼于大学生一生发展的职业生涯指导,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二是加快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联盟。改进毕业生就业管理方式,启用远程网络办公系统,最大限度减少毕业生就业成本。三是推进就业指导教师和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加快实现就业指导工作全员化、专家化。四是建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就业工作评价机制和人才培养调控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评估体系,努力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创业教育与创业基地建设,以创业促进就业

自主创业既可以通过创业活动实现劳动者自主就业,又可以通过创业拓展就业机会,吸收更多的劳动者就业。[4]大学毕业生在智力、思想上是最有条件进行创业的群体。大学生创业做得好,可以对全社会创业活动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高等院校应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融入专业课教学,进一步深化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师资建设和教学研究,大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着力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活动,以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创业教育与创业基地建设,全面推动大学生创业活动,由个人自发状态,向政府和高校积极鼓励、引导状态的发展变化。随着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将不断提高,社会为其提供的创业服务和平台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将从求职者转变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创业在总体创业中的相对比例以及绝对数量将不断上升,不但是实现就业的重要方式,也将有效带动就业总量。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性、全局性问题,不是某一个社会子系统所能完全承担起的社会职能。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子系统,其作用的发挥取决于社会就业体系和整体环境的改善。在大学生就业职能系统中,政府作为民生的维护者和社会利益的衡量者,理应成为主导性力量,承担主导性责任,鼓励和引导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健康发展。同时,通过制定出台鼓励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各类扶持性政策、积极调控和监管就业市场、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措施,为大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和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11—18.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4—9—27.

[3]沈杨.以人为本的理念解决就业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9(16):179.

[4]创业:最积极最主动的就业——访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DB/OL].中国劳动力市场网,2008—06—26.

王利迁(1963—),汉,河北保定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00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

[责任编辑 侯翠环]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调研毕业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