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举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探寻文化,管理成败
——评宝贡敏教授的《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
万 举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转型剧烈地改变着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孕育了无数中国人的辉煌成功和失败后的百折不挠。文化就是人们“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梁漱溟先生这个宽泛而简短的定义指明了文化的本质。宝贡敏教授恰恰就从中国文化这个大背景出发,剖析了在中国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发生巨大变革时期里的成功与失败的分野。
成功与失败只是一系列具体实践活动的结果,而背后的文化底蕴是其基石。中国人或中国企业的“成”与“败”自然也离不开中国文化的纠结。宝贡敏教授的《成败背后的中国文化》一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成”、“败”的思考框架和探源之路。
宝贡敏教授在分析中国文化宏观结构——预防、智慧和距离——三维结构基础上认为,诸如“关系”、“面子”、“圈子”、“自己人和非自己人”等常见的一般文化现象背后都有其文化规律可循,正视和掌握这些规律可以正确把握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发挥优点,认识其局限性而完善自己,进而正确把握中国文化对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发展模式、路径和行为的选择。例如,一般认为,中国人的“爱面子”在现代社会是一种“名虚而实不惠”的行为,但宝教授认为,一个人的“面子”大小与其德望、官位、能力、成就、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面子”常常可以成为激励中国人向上的动力,甚至“面子行为”还有益于社会诚信。“面子(形象)”与“里子(内容)”的有机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再如,宝贡敏教授认为,心照不宣是中国人的沟通艺术,体现了中国人的沟通文化积淀与智慧,一个深深了解这种美妙绝伦的沟通艺术的人不仅能够精妙地进行信息传递,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比如,在领导与部下的结构关系中,宝贡敏教授认为一部《西游记》提供了公共治理的典范,并精到而生动地分析了唐僧师徒的治理关系,认为唐僧是个好领导。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总体看来,宝贡敏教授的这部著作是建立在广而深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的。但是,读者开卷便知,学术意味较浓的理论概念、术语与日常生活现象通俗而巧妙地解读、印证,既不失学术的深厚与严谨,又增添了分析文化现象的生动性。书中不时地呈献给读者理论分析下的慧心思考,如“成功之道,存乎一心”等;有时又微言大义,在日常俗语闲言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精华内涵。应当说,不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有兴趣通过了解中国文化探寻成功与失败之源的一般读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各取所需。
2010-04-18
万 举,男,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转型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