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芳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
淮安市既拥有丰富的盐岩矿产资源,又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水陆空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是苏北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为将淮安的现有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淮安市委、市政府于2006年底首次正式提出打造盐化工基地的设想。到2008年中旬,基地建设收到了国家和省相关部门的重视,盐化工产业发展可以享受国家、地方与行业相关的优惠政策。市政府也委托相关单位于2007年底出台了《淮安工业园盐化工基地规划》,但可能因篇幅所限,规划对产业发展定位未作详述。纵观国内外的盐化工业园产业定位,要么先发展后定位,要么在发展初的定位就显得语焉不详,要么和淮安实际相距较远。而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准确而富有可行性的产业定位无疑是盐化工业园的生命,必须在园区发展之初就予以高度重视。
盐化工是最基础的化学工业门类,国内外盐化工产业的源头产品主要为纯碱和氯碱。纯碱和氯碱是传统化工行业,国内外都己进入成熟期,竞争比较激烈。从国内外盐化工发展的态势看,盐化工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指挥棒仍是资源,未来盐化工企业生存和竞争的关键所在将是集约化、高科技化和高附加值化。
目前,国内外盐化工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不断加大氯碱工业与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在布局上的紧密结合,通过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推动氯碱工业和有机氯产品发展。
从纯碱行业发展看,全球纯碱市场供大于求的大环境已露端倪,国际性跨国公司都以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成本为主要战略举措,应对有点惨烈的市场竞争。
氯碱工业和纯碱仍是世界上盐产量的主要消耗市场。
2.1 现有产业优势
淮安的盐产量已占据江苏的半壁江山,约占全国的1/8。现有规模以上盐化工企业127家,其中,重点企业12家。2009年规模以上盐化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利税10亿元。安邦电化拥有世界第一规模的乙烯利装置、世界第二规模的六氯环戊二烯,嘉诚化工的邻氯苯胺生产规模世界第一,淮化公司的一硝基甲苯生产能力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清江石化拥有国内第一规模的低硫低芳烃特种溶剂油装置,全市的元明粉生产能力华东第一。
2.2 矿产资源优势
淮安拥有非常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有已探明储量达1350亿吨远景储量达2800亿吨的岩盐资源(主要分布在楚州、淮阴和清浦三个区),有储量20多亿吨位居华东之冠的芒硝资源(主要分布在洪泽县和淮阴区)。淮安的盐矿是我国东部地区仅有的几个盐类矿床中地质构造最好、储量最大、品质优良的盐矿资源。其特点是储量大、丰度高;矿石品位高、卤水质量好;矿床单层厚度大、隔离层薄;埋藏深度适中、有巨厚隔水层,底板及围岩坚固,无地质断层和裂隙;矿区有丰富的优质水源,具有重要的工业化开采价值。
2.3 交通区位优势
淮安处于全国承南启北的特殊位置,在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之间,是苏北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市内现有公路总里程1123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380公里,有5条高速公路汇聚;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淮河、淮沭河、淮河入江水道和盐河构筑东西、南北水上运输体系,南达长江、北接陇海、西插皖北、东入黄海,随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淮安市的盐河改造工程正在争分夺秒地建设中,和连云港共建共享港口的战略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中;新长铁路运力正在不断提高;淮安涟水机场将在2010年底正式通航。淮安市地处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又坐拥丰富的盐岩资源,这些都将为淮安发展盐化工产业提供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
2.4 园区载体优势
两横三纵的道路框架已形成,投资2.2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年吞吐量达800万吨的码头、省盐化工检测中心、省级农药产业集中区和投资1.15亿元的110千伏玉河变电所正在建设之中;投资5.2亿元的淮盐矿业采输卤工程(长达180多公里)已经竣工;紧贴园区有一条规划中的铁路线与新长铁路环网相连,便捷的交通将保证项目原料和产品的运输;园区附近即为淮安市高教园区和主城区,市区现有4所高等院校,其中3所均设有化工及相关专业,可为化工企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以真空制盐、液体盐和两碱生产的大项目为突破口,拉长盐化工产业链,形成以氯化工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有机硅化工和农用化工为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以氯碱深加工为方向,建设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工业基地;结合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推动氯碱工业和有机氯产品的深度开发,以高新技术提升实业档次、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引领实现可持续发展。
4.1 真空盐:不断扩大真空制盐规模、提高真空制盐产品品质。同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时尚的关注,对各种类型的生活用盐和多品种盐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敏锐捕捉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特殊用盐,调整产品结构,形成多品种、系列化和高附加值的产品格局,将是盐业企业发展重点。
4.2 液体盐:不断扩大液体盐生产规模,开发液体盐可以直接电解制烧碱,使原料一步到位,减少真空制盐投资,节约能源消耗,减少固体盐储运、包装、化水环节;同时原盐流失量少,使原有制盐母液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含盐废水排放量,保护环境、提高矿山资源利用率。
4.3 元明粉:适度扩大生产规模,着力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技术改造,适度增加生产能力,继续保持华东地区产能第一。重点突破硝盐分离技术瓶颈,解决元明粉生产中的老卤问题,大力采用新设备、新工艺,彻底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4.4 纯碱:不断扩大总量规模,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品规模化、系列化和品质化。重点要加大对配套合成氨装置和副产氯化铵的综合利用力度,建设复合肥和甲醇装置,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4.5 氯碱化工新材料系列:既要发展新一代无磷助洗剂、速溶层状偏硅酸钠、水合肼等耗碱产品,提高烧碱自用率;又要发展氯碱化工新材料,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氯气资源优势,发展系列甲烷氯化物,新上有机硅单体及其下游制品项目,开发硅橡胶、硅树脂等新型化工材料。通过规模化、集约化、上下游一体化以及精细化等手段打造氯碱产品链,利用光气、硝酸与氯碱产品的综合优势,探索发展MDI、TDI等新产品。
4.6 细化工产品系列:不断加大氯碱产品深加工力度,逐步扩大邻甲苯胺等加氢催化品规模,开发生产环己酮、双氧水等耗氢产品;加快吡蚜酮和双甘磷、草甘膦项目等新型生物农药的推广,开发生产农药新品种;发挥一硝基甲苯规模优势;积极发展二硝基甲苯产品,同时不断加大延伸开发力度,扩大染料、医药、农药中间体等规模。加快推进年产30万吨的密胺项目,壮大精细化工产品的产销规模。
4.7 氯碱化工与石油化工相结合的化工新材料系列:通过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发展,带动氯碱工业和有机氯产品发展。充分利用清江石化提供的丙烯与氯碱工业的氯反应生产出大量有价值的有机氯产品,适时建设氯化石蜡、氯化聚丙烯等系列项目。
[1]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2]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汇编.
[3]叶立生.淮安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67-84
[4]陈士民,赵可林.论淮安市盐化工区洪泽片区的产业定位[J].化学工程师,2010,173(2):3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