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军亚
(周口市市政工程处,河南 周口 466000)
路面损坏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荷载能力、燃料耗费、机械破损、行车舒适、以及对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都会造成有害影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的道路养护方针。经常性地对道路进行养护、维修使其在设计年限内保持完好状态,是运输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城市道路建设的需要。
结构性损坏,包括路面结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组成部分的破坏,使路面达到不能支撑预定的车辆荷载。对于此类损坏通常需对路面进行彻底的翻修。
功能性损坏,也可能并不伴随结构性损坏而发生,但由于平整性和抗滑力等的下降,使其不再具有预定的功能,从而影响行车质量。对于此类损坏可以通过整修、养护或罩面使面层的功能得到恢复。
及时、经常地对路面进行保养和修理,防止路面松散、裂缝和拥包等多种病害的产生和发展。通过对路面的保养和修理,保持和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抗滑能力,确保路面安全、舒适的行驶性能。通过对路面的保养和改善,保持和提高路面的强度,确保路面的耐久性。防止因路面的破损和养护操作污染沿线环境。
裂缝。按其成因可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两大类;按其形式分则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网裂几种。形成的原因不同,裂缝的分布形式也不一样。纵向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填土压实度不够,特别是路基拓宽是新老土基压实度不均匀产生的不均匀沉陷;二是因冻胀作用使得冻胀量不同所造成;三是沥青混合料施工时接缝处理不当或碾压不够紧密,在重复行车作用下所形成。
当冬季气温下降时,沥青面层产生收缩,由于路面几何形状的关系,收缩的主轴为路线的纵向,因此形成的裂缝一般都是与道路中心垂直的横缝。土基干缩或冻缩,以及半刚性基层温缩和干缩引起路面的反射裂缝,一般以横缝居多。
当路面结构强度不均匀,局部范围的路基路面整体强度不足或基层失温以及沥青面层老化,就会形成荷载型裂缝。这种裂缝一般表现为网裂。并在行车作用下发展为块状网裂。因路面强度和稳定性引起的网裂和龟裂,通常还伴随有路面沉陷变形。对之应采取以下修补措施:
对于轻微且无变形的裂缝,可在高温季节采用喷洒沥青撒料压入方法进行处理,或进行小面积封层;在低温潮湿季节可采用阳离子乳化沥青封层或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由于基层收缩引起的反射裂缝以及面层的温度收缩裂缝,缝宽在6mm以内的可将缝隙刷扫干净、清除尘土后采用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缝撒料的方法进行封堵;缝宽大于6mm的应剔除缝内杂物和松动的缝隙边缘,或沿裂缝开槽后进行清除,采用砂粒式或细粒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随即撒砂、扫匀,也可采用乳化沥青混合料封填。
对于大面积的网裂和龟裂,如因基层、土基的原因所引起的,应分析原因先处理土基或补强基层后再修复面层;如因面层老化或沥青性能不良的原因所引起的,经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以下方法处治: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层铺法或拌合法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或先铺设土工布后再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以防止裂缝的反射。橡胶沥青薄层罩面。麻面。麻面是指面层沥青用料不足,矿料级配偏粗或嵌缝料规格不当,以及在低温、雨季施工时路面未能成型,致使粒料脱落,即形成麻面。如处理不及时,往往由于麻面渗水,沥青面层碎裂,可发展成为松散。对于大面积麻面路面,可在气温上升(10C以上)时将其清扫干净,喷洒沥青(用量0.8~1.0kg/m2)后,撒布3~5mm 石屑或粗砂(5~8m3/1000m2),扫匀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予以处理。在低温潮湿季节可用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修理。小面积麻面可采用乳化沥青封层修理。
松散。松散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的初期,其原因使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少,与矿料的黏附力不足;或沥青加热过高失去黏性;或所用矿料过湿、铺撒不匀以及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牢固粘接所致。基层或土基湿软变形导致松散产生。对于大面积松散的要重铺面层;轻微的可用封面的方法处治。对于局部的严重松散以及因油温过高、沥青失去黏性造成的松散,应采用挖补法处理。
坑槽。坑槽是由于路面松散、龟裂等破损,或被履带车、铁轮砸伤后未及时修复形成的一种路面损坏。其修复方法有“圆洞方补”法;清理坑槽,露出底层,使槽内保持干燥。如面层材料再生利用,避免杂物混入;在槽底与槽壁均匀洒布一薄层黏层沥青;用压路机压平槽的四周,使新旧路面结合良好并使槽边密封,以防渗水。
沉陷。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产生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它包括均匀沉落、不均匀沉落和局部沉陷三种情况。一般均匀沉落不会引起路面的破坏;而不均匀沉落会引起路面裂缝和下沉,如面积不大,可在拉毛、扫净、洒布黏层沥青处理,如面积过大,可采用罩面处治。当桥头路面沉陷高差达2cm时,应及时填铺平顺。必要时可采用钻孔压浆处治加固桥头填土。
车辙。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损坏形式,多半发生在实行渠化交通的高等级公路上。路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由于磨损、沉降使路面沿行车轮迹逐渐产生纵向带状凹槽的车辙变形,多呈W形或U形。这种情况一般可采用路面铣刨机或风镐将车辙表面翻松至一定深度,清理干净后,喷洒0.3~0.5kg/m2粘层沥青,然后采用与原路面结构相同的沥青混合料铺筑,碾压密实,并保持路面横坡,周围接茬处予以碾压密合。
泛油。泛油多数是由于沥青用量过大、稠度太低或热温性差等原因所致。造成路面在行车时产生轮迹和粘轮现象,并使路面抗滑性能下降。对于轻度泛油,可撒3~5mm的石屑和粗砂,控制车辆碾压至不粘轮为止。对于严重泛油路段,必须先撒粗料后撒细料和少撒、勤撒、撒匀的原则。不要过多使用细料,以免形成软的沥青层,影响路面稳定性。
油包。油包是因局部泛油处理不当所致。可在气温较高时,或用加热罩或加热器具烘烤路面使其发软后,将油包铲除,而后修补平整,再用压路机压平。
脱皮。脱皮是沥青面层在行车作用下产生大块的片状剥落现象。处理时应先将脱落和已松动部分清除干净,然后洒布粘层沥青,重铺面层或封层。
滑溜。 滑溜主要起因于路面光滑,这是由于路面在行车水平力的作用下表层骨料被磨光或沥青路面泛油所造成的。通常采用加铺抗滑表层。抗滑表层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其矿料级配可参见《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23-94)中的相应规定。
总之,沥青路面施工不仅要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更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城市道路的病害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力争把道路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达到预防安全事故之目的,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服务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道路的作用。
[1]建设部人事教育司组织编写《道路养护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