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的类型分析及其实施方法

2009-12-30 03:41
计算机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

彭 蕾 廖 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方法,介绍了portfolio的起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portfolio”的类型,并分析出不同类型portfolio在学习活动中不同阶段的使用方法,并因此得出其实施步骤,最后对portfolio的评价量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ortfolio;电子学档;学习评价;评价量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portfolio”的起源和发展

“portfolio”,又译为文件夹,是依据一定目的,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努力、取得进步、最终成果以及学习反思的一整套资料,是对个人作品的系统收集。

从历史渊源来说,“portfolio”最早的内涵是学生的学习档案,它体现了“学习是个过程,对学习的评价也应该有过程评价”的思想。因为是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不仅可以用于改善教与学,而且还可以为老师判断学生水平提供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多元智能的加德纳(H.Gardner)认为,利用“portfolio”可以很好地评价其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的学习历程,特别是对那些不能采用标准化测验测试的技能,如艺术类能力,因此将其引入哈佛教育学院“零点项目”。随着该项目在美国的推广,更多的学校和科目开始了解“portfolio”。而此时的“portfolio”收集包含的内容主要是物化的材料,包括:学生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教师和同龄人的评价意见表、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日记和作文、信件、图画、调查采访的记录、报纸文摘剪辑、各种草稿以及完成作品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档案的形式与运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电子学档的出现。关于电子学档,国外一般称为“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也有少数学者称为“digital learning portfolio”、“e leaming portfolio”。其实三种说法在本质上并无区别,而国内则较为统一称之为“e-portfolio”。

由于涉及教学情境的复杂性,目前国内外并无电子学档的统一定义,也没有统一的名称,国外有“portfolio”、“e-portfolio”、“electronic Learning Portfolio”、“digital learning portfolio”等。国内翻译过来的名称也有“成长记录册”、“学档”、“学习文件夹”等。也有将“portfolio”的内容电子化,称之为“电子学档”。(本篇论文中将统一使用“portfolio”与“e-portfolio”)。正如比尔—约翰逊(BillJohnson)的著作《表现评定手册》中所说的,“……尽管学习档案应用广泛,但如果要求五个不同的教师给档案下定义,你很可能得到五个不同的答案——其中每一个都没有‘错。”

国外一般认为学习档案是学生作品有意识的集合体,包括学生在选择内容、判断优劣的标准和学生自我反思等方面的参与,用来展示学生一个或多个领域的付出、进步和成就。相对而言,Helenl C Barrett博士给出的电子学档定义是各类定义中接受较广泛的一个。他认为,电子学档是学习者运用电子技术,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格式(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来收集和组织内容和素材。

2 “portfolio”的类型

“portfolio”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国外的学者有将其分成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三类;有将其分为过程型和成果型;还有按照其用途分为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和过程型。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格莱德勒(Margaret E.Gredler)根据“portfolio”的不同功能划分出如表1所示的类型。

对“portfolio”的类型看法不尽相同,自然对其内涵界定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因人而异。

笔者认为采用何种类型和形式的“portfolio”,需要和本身使用目的挂钩,即使用“portfolio”来进行什么活动,就选择相应的类型。

按教学阶段可以将学习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类型。

2.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前进行的评价,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前是否具有新的教学单元目标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根据诊断性格评价的结果,教师可确定教学的起点,安排教学计划。

如果利用“portfolio”进行诊断性评价,则它的内容就应该和要进行的评价相匹配。收集的文件的材料可以包括作业、学科测验、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学习成果证据(尤其是学习错误作品),其他相关科目的最好与最差的学习材料,学生本人对“portfolio”中学习材料的反思材料、家长或其他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某种心理测验或能力测验的报告等。此类“portfolio”的内容的收集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诊断知识,以便指导学生建立“portfolio”。

2.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教学评价,是在学生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进行的,它是评价的主要形式,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利用“portfolio”进行形成性评价,那么它的内容就应该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可由学生为主来决定组织架构、内容、呈现方式与数量,并且可由学生作自我反省、自我评价。

2.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结束时进行的教学评价,这种评价的目的主要用于评定学生对一学期,一学年或一个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判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给学生划分等级。

利用“portfolio”进行总结性评价,那么内容可以是成果型,也可以是兼具成果和过程型,究竟采用哪一种,主要依据总结性评价的主题,“portfolio”评价标准的制定及要求来确定。一些总结性评价的portfolio,事先确定了评价标准,并且对内容作了限制,学生要根据这些要求去收集资料,制作“portfolio”。此时学生的自主空间相对较少。

3 “portfolio”的实施步骤

根据文献分析,总结归纳出“portfolio”的实施步骤如下(主要是和课程教学相结合应用的portfolio):

(1) 首先要明确目的,即明确利用“portfolio”来做什么。明确目的,即可选择相应的类型。

(2) 选择适当“portfolio”,参照科目的的教学计划,制定收集、整理的计划。

(3) 结合教学计划和“portfolio”的实施时间计划,确定各个阶段需要的的内容-即需要收集的材料和其表现形式。

(4) 制定“portfolio”的评价标准。

(5) 公布“portfolio”的实施计划和策略。

4 “portfolio”的评价量规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模式》中的一个成果,制定的电子学档(e-portfolio)评价量规如表2所示。

该评价量规是从“portfolio”的技术层面和表现形式进行评价,没有考虑到“portfolio”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来进行评价。并且该评价量规是针对电子化的“portfolio”,对于物化“portfolio”的评价量规尚未见到,但是应该可以参考“e-portfolio”的评价量规进行实施。

5总结

一般来说,精心设计与制作的“portfolio”,可以发挥诸多优势,如能兼顾学习结果和过程,兼顾认知、情意、动作技能的整体目标。可以培养和评估学生的元认知和反省能力;可以呈现多元资料,可以获得关于学生更真实的表现与成果。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portfolio”的不足之处,首先它的评价需要教师有较系统的教育评价理论修养。其次与传统的纸笔测试相比,“portfolio”评价需要学生和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并且“portfolio”评价的标准化与客观化较低,它所带来的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有时难以保证。所以说,本人认为“portfolio”评价方法只是多元评价的方法之一,不能完全取代其他评价方法,也不一定每门课程都要对学生提出制作“portfolio”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 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佑镁. 论网络环境下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J]. 开放教育研究,2002(06):37-40.

[3] 刘艳丽,谈成访. 基于电子学档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 现代教育技术,2007(1):45-47.

[4] 赵蔚,姜强. 电子学档:一种适合网络学习评价的有力工具[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2):46-49.

[5] 屈社明. 美国大学生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J]. 教育评论,2008(4):167-170.

[6] 李有华,李兴柱. 中小学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08(2):53-57.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下的实验教学探究
关于英语学习评价主体的思考
医学整合课程对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行为和评价影响的追踪调查分析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关于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探究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的策略研究
马扎诺教育分类学理论下的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