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静
卫生统计信息是卫生工作的数字化反映,是卫生工作产出的精确表现,它反映了卫生工作的历史轨迹,是卫生决策的重要依据。卫生统计信息在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管理决策中起到了眼睛和耳朵的作用,是卫生规划、计划、决策、监督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随着卫生决策的科学化和卫生管理的现代化,卫生统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视。国家和省卫生行政部门成立了卫生统计信息中心,部分地市卫生局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卫生统计信息化、网络化逐步普及,卫生统计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但基层卫生统计作为统计工作的网底。仍然是卫生管理领域中的薄弱环节。领导重视不足,卫生统计队伍严重缺乏,卫生统计制度落实不到位,卫生统计基础资料不健全等问题普遍存在。卫生统计成了卫生估计。大量信息失真。看统计报表不如相信自己的经验,雾里看花。加强基层卫生统计的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现实而紧迫的意义。也是做好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基层卫生统计现状
1、基层单位领导对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单位领导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医疗业务、质量管理、基本建设上,侧重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卫生统计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致使统计工作得不到临床医技科室的重视。统计人员常常跑断腿、磨破嘴而得不到准确数字,导致临床一线的统计数据不能准确反应客观情况,甚至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统计报表,根本起不到为医院提供卫生信息的作用。
2、卫生统计机构建设不健全。多数医疗卫生单位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统计机构,而是合并在财务科、办公室、医务科等科室,在人员设置上也是以兼职为主。这种情况导致了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难以落实到位,统计规章制度不健全。统计基础资料不完善等状况。
3、卫生统计人员配备不足。基础设施配置落后。卫生部对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统计人员的配备制定了统一的标准。但事实上。无论是县(区)及以上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都存在卫生统计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经调查发现,专职统计人员仅占配置标准的20%左右,即使加上兼职统计人员,也只占到标准的70%左右,仍不能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而且医院床位越多、规模越大。卫生统计人员相对越缺乏。另外,统计办公设施的配置比较落后,尤其是统计软件的使用缺乏,严重滞后于现代化医院管理的要求。
4、卫生统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不适应卫生统计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由于卫生统计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重视,对统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应降低。首先是学历参差不齐,以大专以下学历为主,本科及以上学历寥寥无几,且第二学历者居多。其次是知识构成杂乱,分别由医疗、护理、药剂、计算机、财会等专业的人员组成卫生统计队伍,专业统计人员比例较低。再次,年龄结构也不科学。
二、加强基层卫生统计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领导,提高认识。搞好统计工作关键在于领导。为了取得领导重视,提高卫生统计工作地位,统计人员一方面应经常向部门和单位的领导汇报,提供有关资料,使领导全面细致地了解统计工作,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怎么做,意义如何,提高其重视程度,支持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学习掌握现代统计专业知识,不断吸收先进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在具体工作中,统计信息在计划、预测、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无可替代,资料不全、信息不通会给工作带来无可估量的损失,这种教训必会引起领导的重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卫生统计人员所做的卫生资料收集、整理、归纳、分析等工作与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工作同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艰苦劳动,我们所提供的各项统计信息是领导作出正确决策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同样是有经济和社会价值的。
2、加强卫生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专业素质。建立健全基层卫生统计信息网络是基层卫生统计工作的组织保证。基层卫生统计机构应与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相适应,卫生行政部门设立卫生统计信息办公室,医院设立信息科或统计室,乡镇卫生机构设立卫生统计信息室。形成上下三级业务指导网络,做到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卫生统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可利用年报统计调查、专题报告、专项培训,在岗培训、外出学习等形式,对统计人员进行强化训练,解决当前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低、业务能力差、知识面窄的突出矛盾。
3、加强卫生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各级卫生统计信息机构应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配备相适应的基本设施和专业人员,达到四有:有专用办公地点,有专职统计人员。有专用计算机、网络、以及相应的统计应用软件,有齐备的统计表、卡、册、簿等。
4、加强和完善卫生统计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根据统计法及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统计报表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明确规定统计内容、报表种类、格式、报送时间、程序和质量要求;坚持对统计报表和资料进行月审、季查、年评制;坚持年初有计划、季度有简报、半年有分析、年终有总结;搞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积累,并保证其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要明确规定统计人员的职责和奖惩办法,把统计工作的优劣与单位统计人员的绩效挂勾,使责权利结合起来,确保卫生统计工作质量。
5、统计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所有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纵向时空比较和横向与先进水平比较的具体分析。从而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抓住影响卫生服务质量、干扰卫生事业发展、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可靠有效的依据。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应树立信息观念,善于用数字说话,用数据表现实绩,自觉采纳统计分析的结果,并把卫生统计工作纳入医疗、预防、保健质量管理的范畴进行考核。
科学的统计数据是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构筑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的重要基石,统计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决策的正确与否。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卫生统计建设,建立健全卫生统计规章制度,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卫生改革中的作用,以适应卫生管理科学化的需要,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