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剪”生机

2009-12-30 09:52卞冬仙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7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

[摘 要] 邳州民间剪纸以其古朴浑厚又不失细致秀雅享誉内外,具有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真正创作特点,反映了邳州古老的历史渊源及地方特色,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 中华剪纸;民间艺术;邳州剪纸

从唐•杜甫《彭衙行》中“暖汤灌我足,剪纸招吾魂”到明《苏州府志》“嘉靖中制夹纱灯,刻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罩色,熔蜡徐染,用轻绍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芳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中华剪纸作为一种民间传统艺术不仅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着,更是成为文人墨客泼墨的典例而屡登大雅之堂。

一、中华剪纸的发展

远古时代,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标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但确切意义上的剪纸,是在有纸以后。

传统剪纸的最初功用并不是独立的美术作品,而是作为服饰、装饰、刺绣的图案纸或者稿样。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上鬓角为饰的风尚。宋代出现了行业性质的剪纸和用于工艺装饰的剪纸,其较为多见的例子是吉州窑宋代瓷器上的剪纸纹样。明清剪纸传世作品有刺绣底样、扇面装饰、窗花等,风格趋向精细秀丽,俗中求雅。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

由于剪纸只是应民情风俗的需要而存在,其材料又不易保存,所以,很少有真正代表不同历史时期面貌的作品传世。我们不妨从历代的典籍载记和文人的字行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通鉴外记》里说:“晋惠帝正月赏春宴,百花未开,令宫人剪五色通草花。”可见,剪纸在西晋即已形成,并与节气及妇女装饰有关。

“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唐《采胜》中优雅的形容了唐代佳人剪纸的美妙姿态,由此可见,描写剪纸的诗也蔚然兴起。

“石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柳,罔不入神……”——清《保定府志》。明清是剪纸发展的高峰时期,有着寓意的剪纸已经发展到了一定境界:有圆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裁为人起晋风。”中华剪纸苍茫几千年,代代承传,延续至今,显示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弘气度与深邃渊源。

二、民间剪纸地区分布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习俗特征,不管是旖旎的边塞风情还是浪漫的海边气息都在剪纸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反映。中华剪纸根据地区分布总体分为三大流派:以江苏、浙江为主的“江浙派”;以陕西、山东为主的“北方派”和以广东、福建为主的“南方派”。三大派别各有特色,北方派多以粗犷豪放且不失精巧著称,南方派多以细致华丽且造型别致著称,而江浙派则以细巧玲珑讲究工艺著称。其中每个派别又有着其地区分散性特点,比如江浙派,江苏南北清末民初剪纸艺人已遍及城乡,竞争意识逐渐扩张,苏南地区剪纸多代表着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剪纸俗中略带雅气。细巧玲珑,惟妙惟肖,深得崇尚诗书的江南人喜爱。而苏北农村的剪纸风格与之有较大的差别。她们的剪花描云也许更多的是平衡自身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的倾斜,因而作品的剪制过程全部随着自己的意愿。作品多古朴浑厚,题材贴合生活,深受大范围民众喜爱。而在江浙派中尤以扬州、徐州地区剪纸出色。

三、邳州民间剪纸特点

徐州的民间剪纸艺人从构成学、透视学等角度沿袭了汉画像石的风格。剪纸的画面讲究由线条构成、对于物象之间的比例和透视知识往往有所突破,造型夸张变形,使图案具有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形式美要素。所创作出的剪纸作品具有生命的力量感。徐州剪纸又以邳州为代表。邳州民间剪纸是苏北乡村剪纸的典型,它和全国其它地区的剪纸一样,是一种乡土艺术,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邳州,古称下邳,早在夏朝建邳国,尔后历代为州、郡县治所。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民政部批准,撤销邳县,设立邳州市。在邳州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里人文荟萃,民风淳朴,民俗多彩,特别是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艺术底蕴的民间剪纸艺术更是渊源流长。从前当地老百姓的衣服、鞋袜、帽子、头巾全是自己做,农家大姐必须从小学会做针线活,纳袜底、绣花鞋,看谁心灵手巧,长大说婆家,把插花当作衡量姑娘有没有本事的标准。结婚时,陪嫁的衣裳、枕皮、帐帘、头巾都用各色丝线插满花,连陪嫁的盆、针线筐、油灯罩、果盘子、烟茶具之类,也都衬上剪纸作为装饰品。据说,家境好的农户办喜事有四十多件嫁妆,件件都摆上剪纸花,图个美观吉利。喜欢给孩子绣花鞋、插花帽,做个花围兜,缝上个香料布袋,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叫人看了挺神气。小孩子不懂事,怕他们遇上长虫(蛇)、蝎子、蜈蚣等害虫而受到毒害,于是,在围兜肚上绣上除“五毒”的免灾花,教育孩子多注意以保证安全。另外,结婚的花床上雕满四季花,愿夫妻和睦,四季如意;老人床上雕满蝙蝠、松、鹤等,愿老人益寿延年。这些花样多出自剪纸艺人之手。花样的内容有蔬菜、瓜果、花草、虫鱼、飞禽、走兽,也有戏剧人物、神话和民间故事。当地剪纸艺人传唱一首《剪纸歌》,其内容是:“小白纸,方正正,南京用它作文章,北京用它画龙凤。小纸落到我手里,我拿它来铰花样,能铰龙、能铰凤、能铰猴子满山蹦;能铰山、能铰水,铰得万物美又美……小纸拿到俺手里,俺想铰啥就铰啥,铰得家家生活好,铰得人间美如画”。歌词自然流露出剪纸艺人的自豪感和愉悦心情。

邳州民间剪纸具有北方古朴浑厚的艺术特色。邳州民间剪纸有剪和刻两种方式。剪纸用作绣花样和妆奁饰花,取材于花草鱼鸟;刻纸用于刻制春节贴挂门笺,中嵌“福”、“寿”等字样,饰以花边图案。经过长期磨炼,邳州剪纸艺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一身过硬本领,剪纸内容更加广泛,技艺水平日益提高。以耕种、收获、纺织、养殖、运输、建筑等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人物剪纸也跃然纸上,生动地表现出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以及与现代精神文明相关的人物,也都栩栩如生,怡然有趣。

邳州剪纸的品种十分繁多,用于实际生活的大多是剪花样,如鞋花、帽花、肚兜花、枕皮花、帐围花、烟包花、荷包花以及各种服饰花样等,用于观赏的有窗花、喜花、盆花、灯花、果盆花、喜筐花等。内容有人物、花鸟、虫鱼、瑞兽、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生活场景、山村小景以及一些象征和寓意福、禄、寿、喜、财的各种物象,可谓千姿百态。作者往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积累,对其物象大胆进行夸张和变形,其用剪大刀阔斧,讲究传神,尤其强调物体的外型美,其作品透出淳朴、粗犷、明朗、豁达、洒脱的气质和特色。而作为徐州民间剪纸代表人物的邳州王桂英剪纸则更具有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真正创作特点,作品《洗被单》入选中国民间民族剪纸大奖赛;作品《农村生活剪纸》(五幅)入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

长久以来,剪纸作为徐州民俗的陪衬,在民间独自顽强地生长,延续到了今天,显示了它生命力的旺盛不衰。作为徐州人的后代,应该传承具有徐州特色的文化艺术,以便将这种艺术继续弘扬。

四、结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邳州剪纸不仅反映了邳州古老的历史渊源及地方特色,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与艺术价值,它不单是徐州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正是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巧手谱写着民族艺术史中无声的乐章。而作为我们,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是将其传承并发展,给其肥沃的土壤与充分的理解。

[作者简介]

卞冬仙(1980-),毕业于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装潢设计系,现为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
“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原民间艺术的传承理路
民间艺术文化如何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
中国音乐家通过音乐保存民间艺术
民间艺术篇
传承·民间艺术
传承与创新:民间艺术的活力之源
民间艺术
印度国庆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