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远
今年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杨宝森诞辰100周年。杨宝森先生于1956年8月携自组剧团宝华社并入天津市京剧团并任第一届团长,1958年因病在北京辞世,年仅49岁。
杨宝森的艺术人生,走得可谓艰辛曲折,他的成名,完全得益于他的刻苦钻研,和对京剧艺术的孜孜不倦。杨宝森幼年从名净裘桂仙〔裘盛戎之父〕练功学戏,后又从陈秀华、鲍吉祥学习老生,并以10岁童伶入斌庆社带艺搭班。那时杨宝森嗓音高亢明亮,能演《上天台》、《断密涧》这些以高腔取胜的戏,不料16岁倒嗓,失去了高音,于是他便天天练功吊嗓,潜心学习余(叔岩)派的演唱技巧。为攻学余派,那时他每逢余叔岩演出必观,而且归家后还要反复琢磨和模仿。经过长期的钻研,他的演唱始有余派清醇淡雅、韵味醇厚的特点,且在行腔、发声、吐字等方面,颇具余派艺术的“刚柔相济”、“曲中有直”和“平而见奇”的特色。然而,限于生理条件,他的唱腔仍不如余的清脆明亮。为此,杨宝森扬长避短,就玉塑形,充分利用自己中、低音的音域宽广与声喉坚韧耐久的特点,将声腔重点放在中、低音区,使观众听了别有一种柔和、圆润之感。由此,杨宝森凭借多年的舞台实践,终于在余派艺术的基础上自成一家,形成了杨派艺术的独有风采。在他的代表作中,许多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和舞台形象都十分出色,如:《伍子胥》中悲愤、落魄的伍员,《杨家将》中大义凛然的杨继业和正直、机智的寇准,《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洪羊洞》中忠心为国的杨延昭以及《捉放宿店》中悔恨交加的陈宫等等,再衬以堂兄琴师杨宝忠、鼓师杭子和的精密合作,堪称珠联璧合,被当时誉为舞台“三绝”,从此名震大江南北。
杨宝森在《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的诸葛亮,出场的大引子如“羽扇纶巾……”,就是运用苍音、垫音、衬音,将词念得洒脱自然,疏落有致,体现出诸葛武侯运筹帷幄扶保蜀主的一片忠忱。叮嘱马谡的一段【西皮原板】“两国义锋龙虎斗……”,则平稳凝练,颇具韵致。尤其《空城计》一折最为出色。他的唱腔委婉细腻,如在戏中与老军戏话的【摇板】“问老军因何故纷纷议论”,可谓以情传声,含情于腔,当他唱完第一个“纷”字后,再接唱第二个“纷”字时,他用擞音行腔,略作小停,紧跟“议”字加个极短促的“呀”字衬音,到唱“论”字绷音喷直,屹然峭立,非常巧妙地传达出人物此时此境忐忑不安的心情。再如城楼上先唱的那段【西皮慢板】“我本是臣龙岗散淡的人……”,表面看来诸葛亮悠然自得,不以为意,实则在宁静的外表下胸中所强压的怒火。紧接唱的【二六】“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尺寸较前为快,充分表现出诸葛亮虽强作昂然自信,但同时又显现出他令司马懿难以捉摸之神态,突出了诸葛亮在大军压境下安然自如的形象。
京剧《伍子胥》可称杨宝森的传世名剧,其中《文昭关》一折更是戏里的主要关键。在他之前,曾与前辈名伶谭鑫培、孙菊仙齐名的汪桂芬,也素以此剧见长。汪桂芬嗓音高亢宏亮,慷慨激昂,但杨宝森的嗓音平宽深厚,与汪桂芬的嗓音条件截然不同。可是杨宝森富有革新精神。在《文昭关》剧中,当伍子胥全家被楚平王杀害,急于要报此不共戴天之仇,心境既焦急而又悲愤时,基于伍子胥是一员武将,尽管愤怒焦虑,却不失武将豪迈气慨的缘故,杨宝森以余派唱腔为基础,糅以汪桂芬的声调,在“叹更”一场戏里,将所唱的长达三十六句的成套唱腔,包括有大段【二黄慢三眼】与数段【快原板】,无论是显示剧中人思想情感的变化,还是演唱技巧的运用,均展示出杨派演唱艺术成熟的精华,使之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从【二黄慢三眼】“一轮明月照窗前,愁人心中似箭穿”一句开始,为表现伍子胥逃难中愤急的心态,杨宝森的演唱情绪较为激动,喷口劲头较大,行腔方面也较爽朗,当唱到“实指望到吴国借兵回转”的“国”字,则奔放有力,表现出伍子胥虽焦急不安又不失武将的豪勇气慨。待唱至“俺伍员好一似丧家犬”,“家犬”两字唱得极为干净、洗练,于愤恨中又寓一种激烈的情绪。接着,杨宝森还在【快原板】中运用了脑后音加立音、真声与假声混合的“拔高”唱法,尤其是哭腔“爹娘啊”的“爹”字所使用的脑后音,凄楚悲凉,直冲而上,准确地表达出伍子胥此时此境的心理状态。
杨宝森的《杨家将》也属他经常上演的剧目。当年谭鑫培以其中“碰碑”一折称绝一时,余叔岩演此剧时也依照谭例,而杨宝森自不例外。杨宝森饰演的北宋名将杨继业,因与辽西金沙滩一役全军溃败,被困在两狼山,内无粮草,外无救兵,且思念国家命运的安危,杨门一家遭遇的悲凉凄惨,痛彻心肺。但他毕竟是多年征战沙场的老英雄,虽然处境险恶,命在旦夕,但仍刚强坚毅,大义凛然。杨宝森在“行路”开始的大段【反二黄慢板】唱腔中,起初音调不高,给予人一种凄凉沉郁之感。但当由【反二黄慢板】转到【原板】“可怜我一家人无有下梢”后,唱腔开始变得悲愤洋溢,展示出人物内在的刚强气慨。特别是剧末杨继业看到李陵碑,杨宝森念出“庙是苏武庙、碑李陵碑、令公来至此、卸甲又丢盔”四句,他全身微微一抖,便把铠甲卸去,之后又将头一甩,头盔立即掉落,一系列动作运用得十分干净利落,把杨继业当时内在的心情,烘托得非常强烈而逼真,表明杨宝森对剧中人的身份和性格,有着深刻的理解。这种“曲中有刚”的唱法,无论是气韵上,行腔的悠扬曲折上,都发挥他自己独有的演唱风格,留给了观众无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