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兴山,一座藏在山旮旯里的小县城。这里是王昭君的故乡,山美水香。不过,吸引我的,倒不是当年的香妃传说,而是一块块昭君从未见过的电子白板。
汽车沿着江边弯弯曲曲的山路已经开行了4个多小时,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绵延的大山不断地从窗边闪过,新的大山又重新跃进眼帘,总也看不到尽头,脚下的江水裹着醉人的山歌,打着欢快的旋涡,一个劲地往后赶。陡峭的江边,偶尔也竖起一两栋民楼,总给人一种晃悠悠的错觉……一个奇怪的想法飘进我的脑海:这里的学校也这么悬么?这里的课堂也晃吗?这里的孩子怎样上课,他们可以享受到与城里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吗?
大山深处的渴望
其实,后来我才知道,与我有同样想法的人多哩。正是这些有着奇怪想法的人,引发了大山深处的渴望,也催生了山旮旯里的奇迹。
在三峡移民的大潮里,一大批学校易地重新矗立起来,只不过比原来更美丽。往往沿着山谷远远望去,云在校中,校在云里,仙境一般。我走进了其中的高阳镇中学,那个美啊,令我目不暇接:干净整洁的校园,错落有致的校舍,盘旋而上九曲回肠般的甬道以及伸进院墙却又有点害羞的竹枝……要不是耳边一两阵书声,这分明是一座空中花园!
走在身边的校长告诉我,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学校有了长足发展,现在是硬件上来了,可软件差哩。这里不仅缺少综合素质过硬的教师,缺少紧凑高效的课堂,而且缺少及时准确的信息和科学的管理……校长微微叹了一口气:“今天学校之间的差距,就是这些给拉开的啊。”
停了一会,他又自言自语般说道:“我们渴望,渴望好老师,渴望好课堂,渴望好信息!”
其实,何止是校长在渴望?我无语。
突然,校长换了一种口气:“就是因为软件差,我们才穷则思变。”我吃惊但也敬佩地看着他。
穷则思变的兴山人,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和自己的聪明才智,于2005年来了个全县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全覆盖,远程教育的“校校通”让山里的孩子第一次看见了外面的色彩,也第一次圆了与城里孩子进行资源共享的梦。可是不久,这个梦就开始发裂了,他们发现“校校通”能提供的教室太少,设备档次又太低,一次只能满足一个班的教学需要;荧屏太小的电视机让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视而不见”,即使教学时采用了多媒体,投影的亮度又太低,不关窗帘看不清,关窗帘吧室内又太暗……“校校通”叫人心痒心疼,叫好不叫座!如何切实将远教资源转化为课堂教学的高效益,成了兴山人的一个揪心问题。
大山在渴望,山里的孩子在渴望,渴望一种更好的办法来修复发了裂的梦想,渴望有一种办法让远程优质资源在山旮旯里迅速转化成教育成果。
有个办法叫电子白板
终于,2008年,他们找到了这样一种办法:交互式电子白板。
什么是电子白板?就是一种汇集了尖端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等多种高科技手段于一身的高新技术,它将电磁感应原理与计算机和投影仪巧妙结合,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及课堂教学。最早出现的电子白板为复印型电子白板。而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及市场的需要,出现了一种交互式的电子白板。这种新兴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有效地与计算机进行信息通讯,将电子白板连接到PC上,就可以利用投影机将PC上的内容投影到电子白板的屏幕上。在专门应用程序的支持下,还可以营造出交互式的协作会议或教学环境。教师利用特定的定位笔代替鼠标在白板上进行操作,可以方便地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等,也可以通过键盘及鼠标在计算机上进行任何操作。
电子白板能有效地解决“校校通”中设备档次过低、投影亮度不足以及功能性教室不够的许多问题,一时间,电子白板成了师生的期盼,成了修复大家梦想的“良医”。
可是,怎样将这“良医”请进来?经验告诉我们,这可不是一位好请的客人,有求无钱它根本就不会来。
不畏困难的兴山人通过多方筹集,终于得到了首批投资。利用这些投资,2008年12月中旬通过公开招标,确定采用松下投影、天士博交互式电子白板、联想电脑等设备,2009年元月进行了首批88套设备的安装调试;3月又完成了二期49套设备的安装调试。222万元的资金,终于将全县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全部“武装”了起来,实现了大部学校的“班班通”。县教育局陈局长信心倍增地说,到2009年底,兴山县所有小学班级将全部装上电子白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班班通”。
电子白板是进来了,可是使用电子白板的人还难以到位,兴山人又结合教师的继续教育开展了全员培训。县教育局首先制定了《班班通培训方案》和《班班通设备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教师的全员培训。在教育局党委的领导下,全员培训共分四个阶段进行,即安装调试时的现场培训、骨干教师队伍和学科教研员的专项培训、专业讲师队伍逐校落实的全员培训和学校长期进行的校本培训。在我们到达的时候,前三期培训已经按部就班顺利完成了。
通过前三期的培训,绝大部分教师掌握了电子白板的组装、驱动和软件的安装,了解了电子白板的功能,学会了怎样正确使用它组织教学,许多教师还尝试着与其他教学软件进行整合,利用它与学生互动;甚至有许多学生也主动与教师配合,利用电子白板开展了有效学习,其中不少人还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一场学习和运用电子白板的热潮在兴山校园里掀起,大山深处的电子白板与迎春花竞相开放,校内外满眼春色,一片骄艳。
山里的课堂开启了一扇新窗
看惯了黑板的学生,眼前出现了白板;用惯了粉笔的教师,现在要用鼠标,翻惯了教材的师生,现在要接收电子信息,山里的课堂突然开启了一扇新窗,视野变得开阔起来。
课堂教学的氛围从来没有这样和谐,学生的兴趣从来没有这样浓郁,教师的教学从来没有这样大的魅力,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来没有这样高。一度辍学的学生回来了,一度学习不用心的学生开始用功了,一度跟不上的学生开始加劲追赶了,大批的留守子女会利用余暇时间在电子白板前学习;原来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迎来了更多的“粉丝”,原来不太受欢迎的教师,突然增加了不少魅力……校长的笑多了,局长的笑多了,家长的笑多了,社会上的笑声也多了。
站在这扇新窗前,峡口中心小学51岁的王昌桂与兴山外小54岁的聂志莲两位老师感慨万千,“电子白板不仅让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精彩,连我们也是头一次看见外面的灵动,想不到在退休前还能学一把新技术,用一种新手段,这东西好啊,提高教学质量快啊。”唐光国老师更兴奋,他说:“电子白板给课堂带来的改变,首先是直接利用其自身的图像、动画、音频和绘制几何图形的软件工具,方便了老师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与‘天网’、‘地网’有效链接,能随时调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与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让我们摹仿了城里的名师。”王琴老师讲:“让我最欣喜的还是学生的改变。因为电子白板的动画演示,一下子就吸引了几乎全部学生的注意,连平时上课打磕睡的也不例外,他们学习兴趣大增,节省了教师组织教学要花费的许多时间。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提高了许多,过去两节课的内容,现在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了,节约出来的时间,让我可以去关注更多的学生,关注更多的留守子女。”
峡口中心小学屈校长说:“通过电子白板体现的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都在悄然发生改变。教师不再照本宣科,而是想方设法应用现代技术来彰显自己课堂的魅力,让学生的学习成了一个快乐的过程,这是我们当下的教育最需要的改变啊。”
电子白板的应用确实让学校的课堂教学走向了信息化,也给这大山深处的课堂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过两天,宜昌全市的“班班通”工程建设及应用现场会就要在兴山县召开了,兴山的“班班通”建设的经验将通过这次会议在全市乃至全省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