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要内容之一,拥有很强的实践性。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实践策略可以从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及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活动内容
当前,计算机、大屏幕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学校日益普及,这些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在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与之相关服务工作的内容也很多(如表1),从而为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提供了广泛的活动范围。然而,在具体确定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时则需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活动内容在难度上需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显然,过难的活动内容既无法保证服务质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某些信息技术服务工作内容尽管不在信息技术课知识范围内,但通过培训后仍然可以作为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同样可以起到巩固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目的。例如,“操作系统的修复”不属于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点,但让学生通过提供重装操作系统的服务可以加深对整个计算机软件体系及计算机软、硬件之间关系的理解。
2、活动内容一定要避免各类潜在的安全隐患。这里的隐患一方面是指学生的人身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则是指作为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工具的各类设备的安全。
活动形式
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可以有多种活动形式,少先队红领巾社团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活动形式。它可以充分利用少先队现有的资源,如规章制度及评价体系等。为了使学生能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并保证服务质量,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做到以下几点:指导学生更好地将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各种服务活动中,从而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知识点以外的知识,并使之成为进一步提高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阶梯,由于服务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创设团队合作情境,培善社团成员的合作能力。
例如,可以在学校成立“红领巾信息技术‘110’服务社团”,即以信息技术方面有特长或浓厚兴趣的学生为成员,以信息技术学科的服务性学习为活动形式,通过为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工作提供各种应急服务来提升成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红领巾社团。然后,再进一步将该社团划分成若干分社团(如表2)来开展活动。
当学校有服务需求时,首先由红领巾信息技术“110”服务社团的“调度中心”首先做出响应,并将需求方的请求内容根据不同分社团的职责进行分派,然后由这些分社团的负责人具体安排服务人员。当服务完成后,再由需求方对服务进行评价,该评价将作为对分学生的服务性学习进行考核的依据。
评价机制
根据美国教育改革中的服务性学习联合会修正的服务性学习基本要求,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评价内容应该包含以下方面。
对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评价,既要对学生已达到的技能标准的程度做出客观评价,同时还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要对学生从事的服务工作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够满足学校的真实需要、是否对学生自身和他人有益进行评价。
对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评价既要对服务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评价,也要对贯穿于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的努力程度进行评价。
对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评价要能够促进与社会的交往和互动,鼓励团队协同合作。使学生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做好各方面准备。使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任务和角色,在完成任务中学习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具有安全预防意识,了解并体谅他人。
要对学生在服务的开始、结束和过程中是否进行积极的反思进行评价。对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评价要多元化,即设计运用多种方法来检验学生的服务工作。
在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使学生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此外信息技术服务性学习的评价还可以结合庆祝(典)活动,通过为学生发放感谢信、徽章、奖状、证明书等来推动服务性学习的讲一步拓展。
相比国外服务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现阶段关于服务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都相对较少,针对基础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服务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