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不到预设结果的课堂也精神

2009-12-29 00:00:00蔡萍莉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3期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如何处理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将“意外情况”变为“意外收获”?这需要教师的灵活处理,是一门艺术。一堂公开课下来,教师们之间最多的问候是:“怎么样,这堂课上得还顺利吧?学生是不是很配合,按照你设计的教学流程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们平时备课时也多是备教学过程,总想让学生按照我们设计的步骤一、二、三齐步走。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特别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意外。
  
  情景描述
  
  宣布课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许多小朋友失去了父母,我们虽然不能到抗震第一线去支援,但坚信‘有星星就有希望,有爱心就有温暖’。今天我们学习在Word中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字型及字的颜色,以一幅漂亮的作品,向灾区的小朋友们寄去我们深深的祝福。下面请同学们先写一段短短的祝福语。”
  
  这堂课我已经上了很多遍了,虽然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这部分知识,但是他们日常接触最多的文字处理软件,也就是Word,所以要达成教学目标并不难。但这堂课内容比较多,课堂节奏一定要快,否则容易出现拖堂。
  我打开了事先准备好的两段祝福语:
  rang wo men yong ai lai wei zai qu de ren men song chu zi ji zui wen xin de zhu fu……yin wei wo men shi yi jia ren! wo men dou shi zhong guo ten!
  rang wo men yong ai lai wei zai qu de ren men song chu zi ji zui wen xin de zhu fu
  yin wei wo men shi yi jia ren! wo men dou shi zhong guo ten !
  请他们比较一下两者的优缺点。学生的兴趣很高,争先恐后地举着手回答,不到五分钟课堂的导入就如我所料顺利完成了。
  “你们能试着让自己的祝福语也变得漂亮吗?”“能!”教室里传出学生信心十足的声音。我来回巡视着,心里暗自高兴:照这个进度,今天的课一定能顺利完成。
  “同学们快来看,我的字母变成飞机、还有救护车啦!”中排传出了“电脑专家”邵卓卓的惊叫声,顿时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都被他吸引了过去。
  yi ding yao jian qiang!du guo nan guan!wo hui yong xin qu wei ni men qi dao!(一定要坚强!渡过难关!我会用心去为你们祈祷!)
  “哎,你是怎么弄出来的啊?”“能不能教教我啊?”“看还有蜘蛛在爬呢……”
  
  课堂秩序被彻底搅乱,我懊恼极了,正欲发火,突然感到背后有人在拍我,转身一看,是班里一直不太讲话的王安静。“蔡老师你能教教我怎样把字母变成图片吗?”她的眼里流露出了期待的目光。“是呀,老师快快教教我们吧。”学生们求知的目光让我犹豫了,是马上让学生回座位继续按原来的教学计划上课,还是解答这个所有同学都想知道的问题呢?怎么样才能两全其美呢?我一下子想不出什么好对策,于是我示意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问:“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是怎么变出来的?”“想!”从震耳欲聋的喊声中我体会到了学生的渴望,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盲目地扼杀他们这份求知的欲望。“那我们下面有请邵卓卓同学来做小老师教一教大家,好吗?”听到这句话,邵卓卓激动地站起来,“开始我也不知道可以变成图片的,就是想给这些字母设置一些漂亮一点的字体,所以我每个字体都试一试,结果设到这个(webdings)的时候字母都变成图片了。”听了他的话学生纷纷议论起来,“哦,原来是用了这个字体啊!”“我还以为是剪贴画呢!”……还有些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
  “同学们想不想让他们变出更多的图片啊?”听我这么一问,他们马上抬起头来,“你可以再试一试其他字体,还会有更多的图片。”我继续说。不到2分钟就有学生陆续喊着,“看我这里有爱心,还有一个钩!”“设成3(webdings3)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箭头。”
  既然学生兴趣这么高,能不能临时调整一下学习的任务呢?于是我让学生想办法把他们喜欢的“图片”变大一些,并设置为彩色的,这可把他们难住了。经过我的提醒,他们终于意识到了通过改变字号和文字颜色才能改变这些特殊的字符的大小和颜色。
  图2是一个聪明的学生把字母表设置成的情形。
  “既然大家能发现这些图片,请你用这些图片为灾区设计一些图案好不好?”在我的启发下,学生跃跃欲试,不多一会儿就拿出了令人意外的作品。下面是他们的部分作品。
  第一幅:我为灾区来导航(由英文字母:kfhpj组成,设置成webdings字体)。图意:通信卫星为飞机、救护车、警车、救火车提供导航服务,实现全球定位。(如图3)
  第二幅:我为灾区建家园(由英文大写字母:abckhgsqr组成,设置成webdings字体)。(如图4)
  
  反思和分析
  
  依照旧的眼光来审视,这堂课肯定是失败的,因为我没能完成课前预设的所有环节。但当我看到丰富多彩的作品时感到很欣慰。就像布鲁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我们的教学存在“意外”,而且就是因为“意外”才能称为一门艺术。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资源,学生就不会有更大的思维空间,更不会碰撞出这么多闪光的思维火花。在这堂课中,我之所以决定临时变换教学内容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因势利导,改变原来的教学程序或内容,自然地变为动态生成,让课堂教学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课堂生成。“关注生成”,所倡导的就是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新课标理念的全新展示。
  其次,我意识到了应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课堂是教师与学生生命体验的交流场。教师一定要学会倾听,倾听意味着理解、尊重,意味着接纳、期待。他的意义远不止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更多的是给予他们人格的尊严。通过临时变换教学内容,我不仅仅保护了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更让所有学生特别是邵卓卓体会到了尊重。当我开始耐心倾听时,才发现虽然学生制造的“意外”打乱了原本的教学节奏,但正是这一个个“意外”,让这堂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精彩。这样的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了彼此尊重的幸福、交流的幸福。
  再次,要让孩子们成为“生成性资源”的解决者。“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这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好途径。既然学生发现了可以通过改变字体让字母变成“图片”,那么怎么给这些“图片”改颜色、大小呢?我将产生的这些新问题抛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解决,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不断相互碰撞、互相启发。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这中间的奥妙,这堂课的技能知识点也就不攻而破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最后,教学相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实施有效教学,教师的身份转换成了学习者。例如,我就从孩子们献给灾区的几幅美好家园重建图中,感受到自己的灵魂又一次受到了洗礼和升华。
  课堂的“意外”是宝贵的。课堂正是因为有了“意外”才变得更加精彩。就让课堂预设与生成并重、过程与结果兼顾,使更多的“意外”不再成为意外,让创造的火花在意外中汇成精彩和欣喜。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因为意外而变得无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