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语文。
学段:小学。
教材版本:“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课题”实验课本一年级下册。
课题:《森林音乐会》。
知识点:识字,让学生通过读和理解意思感知汉字和记忆汉字。同时进行简单的口头说话练习。
[教学片段]
在本课的导入时,教师采用了猜谜的形式,白板出示。
“一个不,出头。两个不,出头,三个不,出头,你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的谜语,并且在旁边插入了一个可爱的正在做思考状的小女孩,孩子们的好奇心、好胜心被调动起来了。
师:请一个同学在白板上揭示谜底。
设计意图:本以为学生会写新字“木、林、森”。但出乎我的意料,他居然是在我的谜面“不”字上真正的“出头”了,这个富有创意的演绎得到众多学生的认可。学生一下被汉字变化多样的魅力吸引了。
师利用白板展示有小鸟飞翔的森林图片,并配以柔美的音乐来揭示课题,学生们的思绪随之来到了神秘的童话森林。
师:给同学们几分钟思考的时间,请说一说图画上有些什么。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舒缓的乐曲中,教师听到了学生根据画面讲的几个简单的森林的故事。在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圈画生字……
几遍阅读后,师利用白板的拖放、放大功能,实现学生对生字加固记忆。
首先白板出示:石、更、口、扁、木、羽、即、容偏旁。让学生到白板前拖拉偏旁组合成新字:硬、翩、榕、唧。组合“榕”时,拖动“木”字旁下隐藏的小榕树的图片立刻显示出来,经过放大后让学生感悟榕树的大和美,并说一说榕树带来的印象,锻炼其说话能力。认识“翩”时,“扁”字下会出现一副舞蹈演员和仙鹤起舞的图片。当生看到图片马上就领略到了什么是翩翩其舞。
师:刚刚我们识记了‘唧’,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以‘口’为偏旁的字?
师利用白板的书写功能写下学生的答案。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中我充分利用了白板特有的互动功能,让学生去动手、去发现,让他们用自己的旧知识建构自己的新知识。音、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在识字过程中恰当的运用,使课堂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开启了学生想象的闸门。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的训练都大有裨益。
[点评]
识字教学,是启蒙,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许多教师做了很多探索。而交互式白板应用不失是一个有价值的途径与工具。这节课中,教师发挥了交互式白板的优势,着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识字与说话学习环境。
这是一个游戏的环境。猜谜式的导入,在极短的时间内,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就被激发出来。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图片、音乐等素材资源支持下,汉字以新的灵动的方式在自板上形象地呈现出来,把孩子们牢牢吸引住。教师把“读、识、讲”有机结合起来,孩子们多种感官被调动,兴致盎然,有强烈的识字和说话欲望。好奇心不断被满足,接着新的好奇心又不断被激活,乐于参加学习活动,并出现了创造性思维。在这种环境下,识字和说话对孩子来说,已经不再是负担而成为享受,学习兴趣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不仅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比较高。识字的有效性,就在这样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得到了提高。
这是一个参与的环境。孩子情绪投入集中,广泛参与,充满了自主与探究意识。教师指导孩子们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没有固守常见的讲述模式。而是变换形式,利用白板功能,让更多的孩子们在拖放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把握。在直观的界面中,通过可见去想象,由此及彼去比较、去思考,充分发挥了可视化学习的作用。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参与了识字与说话的过程。在过程中,把已经获得的经验与新的经验结合起来,学会了识字方法,提高了说话能力,实现了知识迁移。识字教学中的“化难为易”就更容易实现,而“授人以渔”也不再是一句空话。
曾经有教师说过:识字教学,要增加让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白板的应用,不仅增加了机会,而且能让汉字以多姿的面貌与学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