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数学。
学段:小学。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
课题:《认识图形》。
知识点:把图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能够说明分类的依据。
学情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学习分类的依据。尽管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但是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把这些图形归纳在一起,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预设:
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依据标准将图形进行分类。课前,我设想应用白板的拖拽功能,可让学生通过白板对图形分类过程一目了然。如果合理应用,这个环节的教学一定会很精彩。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你们曾经认识的图形有哪些?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球、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图形库中把这些图形调了出来。(备课时,教师将事先画好的各种图形放到了图形库中,以便课上方便重复调用)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图形,然后思考能否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说出你的分类依据。先独立思考,再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学生到白板前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类的,先将立体图形分为一类,再将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汇报的同学边说边在白板上操作,将上述图形分为了两组(如图1)。
同组生2:我们组认为平面图形中还可以再分类,按照围成平面图形线的类型,还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线段围成的图形,另一类是曲线围成的图形。(补充的同学边说边在白板上操作)
利用白板书写的功能和拖拽的功能从图形库中调用图形又将平面图形分了两类。(如图2)
生5:我将这四个图形再分类。按围成线段的数量进行分类,再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一类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如图5)
这样通过汇报过程中同学们的直观操作,他们对分类的方法及依据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行到这里,我本以为汇报环节可以结束了。可是其它组的同学还要汇报。
教师利用白板的保存功能,把刚才同学分类的一页翻了过去,又开始了新的一页。把刚才分类的图形又重新从图形库中调了出来。
生4(边说边操作):我是这样分的,我把球体、圆柱体、和圆分为一类,因为他们都和圆有关,是曲线围成的图形。再把其它的图形分为一类,因为他们是由线段围成的。(如图4)
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赞许。
教师进一步解释——用一个硬币在桌子上立起来,然后让硬币快速转起来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发现形成了一个球体,教师又拿来一摞硬币将他们竖直的堆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圆柱体。同学们把发自心底的掌声送给了这位同学。
教师利用白板的翻页功能,分别让学生对分类的几种方法进行了一下对比点评。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利用白板辅助教学,将课堂上学生临时生成的知识及时呈现,并可以将它们保存下来。方便了在总结环节的重复利用,便于对本课知识重点进行再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点评]
小学数学中与图形有关的教学,白板的特点和优势能很好地发挥出积极作用,这是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中的应用体会。
这节课是图形分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图形学习基础。教师恰当、灵活地运用白板这一教学平台,让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体互动等方式共同探究图形分类的标准。白板的功能,使学生自己提出的不同分类标准能够得到便捷的验证,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留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探究活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教师注意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参与面,关注个性。教师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当学生的探究超越教师的预设时,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探究。
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图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利用白板处理图形的优势,实现了素材资源的二次开发——资源选择、资源组合、教学应用。学生在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图形分类时,已经直接参与了这样的资源二次开发过程,对形成白板环境下新的学习模式大有裨益。
这节课,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层次清楚,加之有效应用了白板,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再加上人机(板)互动,达到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教师借助白板这一教学平台处理好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