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数学。
学段:小学。
教材版本: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
课题:《探索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
知识点:结合具体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的规律,能根据被覆盖图形的方格总数和每次覆盖的方格个数,推算出覆盖的总次数,并能用以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片段]
师:你能用今天掌握的方法来求出液晶彩电有多少种不同的售价吗?
生1:有5种,8-4+1=5。
根据学生的说法,直接在白板上书写。
师:这是运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觉得是4种。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2:因为我发现刚才在寻找规律的时候,都只是看前面一个数。所以,我认为只需要看最后一次的最前面那个数就可以了。
师: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生有些疑惑的看着屏幕)
师打开页面管理器,调出前一环节中探究规律环节的页面。
师:请同学们再观察刚才探究规律时举的这些例子,你们能看出他所说的规律吗?
生2:我的想法是只需要将框移到最后,看最后一次框出数的打头数就是几种不同的方法。
师用油漆桶功能将每个数字表中最后一次框出数的打头数涂上颜色加以突出显示。
生5:但是,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如果放到猜液晶彩电的价格那里,就不对了。
师:为什么呢?
生5:因为用来猜液晶彩电的数字是不按照规则排列的。而这里的数字是按照从小到大的循序排列的。
师:说得有道理。让我们再看液晶彩电价格问题。我们可以将这列数字怎样改变就能运用刚才这位同学的方法呢?
生4:因为这里一共有8个数字,所以我们可以把它排成1~8的数字表,就可以用了。
师利用页面管理器返回液晶彩电问题页面,从资源库中调出1~8的数字表与原有的数字表进行对比。
师:虽然刚才的方法有局限性,但是我们只需要将无序的数字表转化成有序的数字表,同样能很快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反思]
本环节中生2的思考方法是属于课堂的即时生成资源。针对学生思维的动向,这里利用了电子白板的页面管理功能,很快切换到探究环节的页面。利用这一页面生成的教学资源进行回顾反思,对刚才没有发现的一种规律进行重新观察,又运用油漆桶功能将最后一次的打头数清晰地表示出来,便于全体学生能理解这一规律,再借用资源库的任意调用功能将一组无序排列的数字表与有序的数字表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看到最后一次的打头数的方法只适用于一部分情况,这样就达到第二次优化的效果,同事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点评]
课改以来,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对教师来说已经不陌生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有“教”的生成,但更重要的是“学”的生成,特别是问题的生成。这个教学片段中,正因为教师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使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学生能提出有独特看法的、出乎教师意料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这就是课堂生成的价值。从这个片段看,在“激活思维-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中,白板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这个片段中,如果没有使用白板这个工具,学生生成的问题就很难即时找到有效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可以这么说,这个教学片段中,如果没有学生问题的生成,就不会形成资源的生成。生成性资源,很多都是来源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过程。学生的问题意识、对问题的解决,促进了生成性资源的产生,而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又反过来对学科教学和学习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些都是在白板教学环境下出现的,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此时,教师的“导”就显得格外重要。生成性资源并不是现成的,它在“交互”过程中呈现,同时也在“交互”过程中体现其价值。如何捕捉?如何把握?如何利用?这篇短短的教学片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授课教师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也体现了一种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教学机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就教学中某个片段、某个环节去反思,切口小,能集中,反思的效果会更好些。授课教师是位有心人,在这篇教学片段的反思中,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突出了自己对教学过程中及时生成资源、即时利用交互式白板解决问题的思考。
当然,反思部分还需要再充实一些,如果能在这个片段中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就会从“这一个”升华到“这一类”,指导意义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