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子溪村:不差钱,就等着盖房

2009-12-29 00:00:00
中国经济周刊 2009年18期


  沿着映秀镇公路边的水泥台阶上山,经过著名的“5·12祭坛”,半山腰处便是渔子溪村。当天是周末,七八个孩子在台阶上玩轮滑。
  这个村子出了个名人,就是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姚明牵手入场的林浩,“出名后他们一家已经不住这里了,现在也不知道在哪里。只是春节时回来了几天,因为深圳卫视要拍小英雄回家过年的电视剧”。村民一组组长刘玉林说。当然渔子溪也来过好多名人,刘玉林便自豪地告诉记者,村里还来过多少多少位同家领导人。百度“渔子溪”,有近40000个相关页面。
  据刘玉林介绍,全村260多户,地震后房子还能凑合着住的只有三户,大部分都住在板房里。住惯了独门独院的村民不大适应板房的生活,觉得房间太小。“1-3个人分一间板房,才20平米,又是公共厨房和公共厕所,太杂。”
  刘玉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渔子溪村有200亩耕地,人均还不到3分地,因为地震毁坏了一些,村民们又想把倒塌的老房子(占地100多亩)作为地震遗址让人参观,所以,将来新建的永久性住房,势必占用本就珍稀的耕地。农耕很可能将更加远离这座山村。
  地震前,村民主要靠做点小生意或在映秀的水电站打工为生。“现在,电站震垮了,没什么事做,大家就到处耍。”据刘玉林介绍,大部分村民每天就是看看电视,斗斗地主,打打麻将,偶尔去打个零工。全村只有10来家在映秀镇做些小生意,因为现在流动人口多,生意还可以,每月能挣三千左右。
  目前,村民们最操心的就是赶快把房子盖好,“家没弄好,没办法出去打工赚钱”。
  据刘玉林介绍,重建永久性住房,人均需要30平米,每平米造价1000多元,一家至少要花七八万到十万,但钱基本不是问题。澳门红十字会向包括渔子溪村在内的映秀镇的3个村庄,每户捐款两万元钱用作盖房,协议已经签过;此外,根据家庭人口数,国家补助每户两万左右的重建住房费用;第三笔:对口援建的东莞市会在村民房子修好后,每户给予1.2万元奖金;第四笔:政府贴息一半,提供每户两万元的贷款,分8年还清。这四笔共计72000元。“就等着规划方案赶紧出来,我们好建房子。”
  45岁的刘玉林,地震前在映秀镇上开了一个洗车行和一家小卖部,有时也会在水电站承包个小工程,有私家车,地震时被砸坏了,经济条件不错,用他自己的话说,“属于胆子大、先富起来的人”。他告诉记者,如果房子盖好了,自己准备开个农家乐。“比支书家的还要大”。
  离开渔子溪时,已是晚上8点钟左右,天上下着雨,山路漆黑,还有些滑,我们几乎是挪着脚摸下山的。山下的映秀镇灯火通明,像是在等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