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钰
摘要:翻译应当符合一个地方自有文化,却又不违背其原本意义。台湾与大陆源于同一汉语文化,翻译的基准点大致相同,然而,经过几十年变迁,两地也渐渐产生不同的翻译文化,本文就台湾与大陆两地外来语之翻译做些初探,归纳出几点两地翻译的不同原则,期望在对外汉语教学上有所助益。
关键词:外来语;翻译;大陆;台湾;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09-0124-01
一、研究方法
外来词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两岸外来词语在翻译上的差异非常明显。于是该文从衣食住行以及科学名词等方面随机选取了180个词语来进行分类与研究。
二、外来词的定义
外来语本身分成广义和狭义两种,这里采用狭义说法,即,外来词,又称借词,以非华语词汇藉由翻译而成为新的词汇,并被广泛使用着。
三、外来词的引进方法
1.直接引用;
2.音译
(1)咖啡 coffee(2)巧克力chocolate
3.意译
(1)电视television(2)火车 train
4.半音译半意译
(1)酒吧 bar(2)芒果 mango
然而,以上几种分类方法并不能因此区分所有外来词语,尤其是大陆与台湾的差异,所以笔者根据多组外来词在意译下再予以细分,找到了另一种方法,即先直译,再意译,如kill time,kill意为“杀”,汉语通过直译成“杀”之后,与time的意思相结合,于是变成了“打发”、“消磨”。这就是先直译,再意译的方法。
四、统计与原因分析
很多词语两岸在翻译的时候都有不同。根据外来词的翻译方法,笔者将所选词语进行分类,主要结果如下:
(一)大陆再意译;台湾意译
虽然同是意译,但大陆更习惯于在简单的义译之外,再多一道工序,将那些词语译为更符合华人思考方式,也更易于记忆和理解的。比如log out,台湾译为“登出”,大陆则用“注销”,这个词在汉语中是早已存在的,意思是“取消登记过的事项”,用在计算机术语上,也易于理解。
(二)大陆意译;台湾音译或半音译半意译
在这样一种分类下,凡是含有音译成份的,笔者都归为这一类。如“贝果”、“幽浮”、“马卡龙”都直接音译自它们的英文“bagel”、“UFO”、“macaroni”,但是在大陆,这些词被译为辨识度较高的词,加了类名,成为了半音译半意译的词;或是采用完全义译的方式,还有根据它的做法,译名与英文完全脱离了关系。如上述三个词,在大陆分别被译为“百吉饼”、“不明飞行物”、“杏仁蛋白饼”。这些译法用字较台湾多,乍一看似乎不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但却便于英文不高的人理解。
(三)国名或者人名方面
大陆习惯根据该国名在其原有语言中的读音,将所有的音节都翻译出来。而台湾则选择只译部份,有区别度就足够。“津巴布韦”,台湾译名“辛巴威”,“尼日利亚”,台湾译名“尼日”。在地名或人名的翻译上,台湾会用一些比较少见,或者不太常用的字入词,如“峇厘岛”的“峇”字;“甘廼迪”(Kennedy)的“廼”字。此外,很多外国人还被冠上了华人的姓氏,如“撒切尔夫人”台湾译为“柴契尔夫人”的“柴”姓。这可能因为台湾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深,所以好用一些今天看来比较生僻的字。
五、教学运用
一般来说,外来语的产生条件是某一外族词与所表示的事物在自己民族生活范围内不存在,或它所表示的概念在自己民族语言现有词汇无应对等表现方式,就要借翻译或者用自己的民族语料去创造表达那种事物或概念的词语。这是语言生命力的表现,也是各种语言丰富自己词库常用的手段。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上却有难点:第一、有些外来语是最新的词,也即流行语。例如:达人。这些词有些会融入生活中但有些却会被时间所淘汰,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上要如何拿捏,哪些该教,哪些不该教就是个问题。笔者看来,应该教授一些已经与我们日常生活达成融合的外来词,对于那些非常新的,则需要留时间来考验。第二、这些外来新语目前在教材中鲜少出现,但却是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正如汤志祥先生在2002年就遗憾的指出“汉语教学界,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相对其冷淡以至于严重落后,这在教育大钢、教材编订和课堂教学上都出现极大问题。”对外汉语教师面对这种情况应以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例如留学生和一般小学生。第三,由于两岸三地的翻译方法差异甚大,又无统一的翻译机构,这势必给教学造成困境,我们在教外籍学生时,到底该教哪边的词还是全部都教?对于有不同需要,如有可能去台湾或者是香港的学生则应该教一些出入很大却又常会用到的外来词。
参考文献
[1]于根元.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5).
[2]李谷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新词语[J].2006,(5)
[3]林伦伦,愿向欣.现代汉语新词[M],花城出版社,2000,(5).
[4]李行健,云景魁.大陆新词新语8000则[M]五南图书出版社,19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