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与意图

2009-12-25 08:53周振芳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法门寺玄奘山头

周振芳

[教材解读]

《生命的林子》(苏教版国标本小语第十一册)写了一代高僧玄奘在法门寺潜心修身,但觉得在高僧济济的法门寺,青灯黄卷,苦苦修炼,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很难出人头地。为解开玄奘心头的困惑,方丈把他带到寺后树林中。他们来到寺后,看到不远处小山头上树木稀疏,即使最大的树,也是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只能作薪柴之用。而寺后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中,树木棵棵修长挺直,棵棵都是栋梁之才。玄奘忽然明白:生命只有在群体竞争的氛围中,才能蓬蓬勃勃,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远离群体,就是出人头地,生命的发展也是不充分的,甚至是扭曲变形的。于是,玄奘放弃了离开法门寺的想法,继续留在法门寺,潜心苦修,发奋图强,终于成为一代名僧。文章以自然之理阐述人生之理,思路清楚,所要说明的道理也在课文最后一节点明。教学的关键是抓住“自然”和“生命”两个着力点,努力打通自然之理和人生之理之间的通道,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存在的真义,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教学过程]

一、 赏景比较,走进自然的林子

1.山头上

(1)找词语。师:请找出描写“山头上”树木的词语。(“树木稀疏”、“乱枝纵横”、“树干又短又扭曲”)

(2)想画面。师:看到这些词语,我们的头脑中一定会出现一幅画。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些词语,看看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3)补词语。师:刚才,我们根据词语想象了画面。其实,反过来由画面我们还可以想到其他的词语。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描写山头上的树?(零零星星、三三两两、稀稀拉拉、乱七八糟、无精打采)

2.林子中

(1)总结上一段的学法:由“找词语”到“想画面”,再到“补词语”。

(2)用上面所归纳的方法学习这段内容。(略)

3.作比较

(1)师:为什么小山头上树木稀疏,而林子中的树木蓬蓬勃勃、生机盎然,棵棵都是栋梁之才呢?

(2)出示课文第8节:“这些树就像芸芸众生啊。它们长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为了一缕阳光,为了一滴雨露,它们都奋力向上生长,于是它们棵棵可能成为栋梁。而那远离群体零零星星的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鹤立鸡群,不愁没有阳光,没有树和它们竞争,所以,它们就成了薪柴啊。”

(3)朗读课文第8节,并根据这段文字,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回答时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先说“林子中”,再说“山头上”;第二种,先说“山头上”,再说“林子中”。

(4)归结,并板书:“群体竞争”、“离开群体”。

(5)师:在群体竞争中,树木才能充分生长,远离群体,树木是长不好的。这是一条自然法则。(板书“自然法则”)

[设计意图]这是理解“自然之理”的一个教学环节。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同时给了我们无穷的思想源泉。同样是树,山头上和林子中的树长得不一样,呈现出来的景象完全不同,这里有耐人寻味的“深意”在里面。为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先让学生分别找出描写两处树木的词语,并动用学生原有的词汇积累,分别补充两类词语,让学生原先积累的词语“活”起来,也让眼前的景象“丰”起来。在此基础上,两相比较,继而思考:同样是树,为什么它们的命运如此不同?通过思考,得出“自然之理”,让学生认识到:群体竞争是生命存在的条件,在群体竞争的地方,生命力是蓬蓬勃勃的;远离群体,缺乏竞争的地方,生命是萎缩扭曲变形的。这是一条自然法则。

二、 解惑求道,走进生命的林子

1.说“困惑”

师:唐朝高僧玄奘是一位宗教活动家、行家、翻译家,13岁出家为僧,29岁就独自一人远行去佛教的发祥地印度学习交流佛教经文,历经沙漠、雪地、冰川,花费16年的时间学成归来。回国后一心钻研佛学,又用了19年的时间翻译经文,一千年过去了,他的著作《大唐西域记》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古代亚洲的地理和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可是,你们知道吗?玄奘的内心曾经有过困惑,他的困惑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进文本之中。

(1)学生默读第1节。

出示几组词:

晨钟暮鼓 香客如流

静思养神 潜心修身

青灯黄卷 谈经论道

名满天下 水深龙多

出人头地

(2)朗读上面几组词语,并从中选用两到三个(多用更好)词语,说说玄奘内心的困惑。

(3)师:心里烦哪,真是越想越烦人!

2.解“劝语”

(1)师:“有人”是怎么劝玄奘的?

出示:“法门寺是个名满天下的名寺,水深龙多,集纳了天下的许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侣中出人头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阅经读卷。这样,你的才华就会很快显露出来。”

(2)师:我们来劝劝看。(指导学生:劝别人的时候声音一般不要太高,语气要诚恳,要尽量劝得人家动心,“出人头地”后面可长长地停顿一下。先同桌互相劝,再指名起来劝,最后齐读这段话)

(3)师:那个人的劝说对吗?(不对)老师觉得这话既对又不对。先说说对在哪里?

(4)师:这话表面上看是对的,似乎很有道理,但从深一层次上看,这话其实是不对的,我们来反驳那个人的观点。看板书,“山头上”相当于什么?“林子中”相当于什么?板书:深山小寺、法门寺)自然的林子给我们深刻启示呀!我们在反驳时如果能联系树木的生长,我们的反驳就更加有力,更加让人信服。(给学生五分钟时间写反驳的话,再起来交流)

3.揭寓意。

(1)给出句式:生命只有在群体竞争中,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远离群体,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命的发展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结归纳:生命只有在群体竞争中,才能尽情地舒展,充分地发展;远离群体,就是出人头心,生命的发展也是不充分的,甚至是扭曲的变形的。这不仅是一条自然法则,也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设计意图]这里由“自然的林子”进入“生命的林子”,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玄奘内心的困惑是什么呢?是对身处的法门寺持怀疑的态度。心里有困惑,排解的办法无非是两种:一是留下,一是离开。“有人”劝说玄奘离开法门寺,其“劝语”应该说不是没有道理,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如果从生命存在的本质(发挥潜能,而非徒有虚名;永远进取,而非见好就收)的角度看,当我们联系自然的林子,就会发现“有人”的劝说是短视的、站不住脚的、极其错误的。教学中,欲抑先扬,欲擒故纵,先肯定“劝语”的合理一面,然后让学生联系树林生长的“自然法则”,反驳那个人的观点,在反驳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获得思想认识的提升。

猜你喜欢
法门寺玄奘山头
洗煤厂的春天
太宗&玄奘:西游前后的帝与僧
游法门寺
怀友
玄奘的晚年很凄凉
再走法门寺
家乡的白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