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育与语文课堂

2009-12-24 10:49陈淮高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0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情感

【摘 要】美育,即审美教育,亦称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美育的实质是以陶冶人的灵性为目的的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原则,将追求“美”的活动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至关重要。

【关键词】美育 语文教学 美

美育,即审美教育,亦称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以马克思的美学为理论基础,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美好事物,通过各种艺术手段,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创造力。美育的实质是以陶冶人的灵性为目的的审美教育。

作为学校教育,在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的同时,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将美育引入学校教育,培养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优美的感情,丰富的文化知识修养,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美育与德育、智育毫不矛盾,美育不是说教,美育不是灌输,它们同样也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需要情感的交流和融洽的师生关系,没有美育,人生就会失去一半的美好意义。

学校的学科组成结构中,语文学科可以说同美育一直有着不解之缘,与其它学科相比,更具有开展美育实践的广阔空间和明显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思想源远流长,树立着一座座富含美育的的思想的丰碑。孔子在我国首先提出“师教”的教育主张,《诗经》中指出诗歌具有“可以兴、可以观、可以怨”的作用,通过诗歌的感染,能够培养人的感情。他要求学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代许多学者的学说都极大的推进了美育思想的发展。近代的王国维、朱光潜、林语堂等学者也都十分注重美育,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语文是美的海洋,义质兼美的语文课本展现了一片璀璨夺目的,异彩纷呈的美丽天空,但是许多语文教师都反映语文课很难上好,经常显得枯燥无味,就是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美育思想的渗透,而落于仅仅追求语言结构的表达式象理解。长此以往,培养个性鲜明、具有丰富情感和理性追求的个体也只能成为空谈,其实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材稍加注意,美便会映入眼帘。无论从内容的广泛性,还是题材的丰富性来说,语文教材都富有强烈的美感染力,只是等待着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同去挖掘。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学语文课堂中贯彻美育原则,将追求“美”的活动贯穿至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呢?

一、立足基本,追求书写美

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可是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各式各样的练习或考试挤占了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写字这项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素质被忽视了,造成许多学生书写马虎潦草,写出的字让人啼笑皆非,一篇作文往往不忍卒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千百年来的书法名作结合具体教学,适时地搬进语文课堂,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如隶书的圆润生动,魏碑的敦厚险峻,颜体的肥美端庄,柳书的刚健秀丽。它们都具有独特的体势美。从而培养学生欣赏发现美的素质内涵。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让学生写一手美字,是一项非常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

针对中学生书写水平较差,缺乏一定的审美情趣的现状,本人要求学生每人备一本正楷或行书钢笔字帖。每天临帖一张纸(32k),并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字体端正、求善求美。定期检查评比:选取一些优秀的或进步较大的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还经常从学生好作文中选出书写的佳作印发给学生,这一系列的做法较好的促进了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语文综合素质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配乐朗诵,追求诵读美

著名的播音员李瑞英、罗京等张口便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可如今的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成了哑巴语文,学生每天都被大量的习题压着,极少人真诵读教材中的美文。而作品“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是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的作用的。”因此,对经典散文作品,光靠品析语言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心。特别对那些抒情性散文,教师可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范读,或播放名家朗诵的录音,把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沟通起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形成学生的立体思维,叩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然的进行审美的判断,真切的感受作品的情韵和气势,接受美的熏陶感染;同时加强诵读练习,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和晨读时间,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美育的直觉性,努力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注意停顿、重音,使学生能体味作品的情致,进而受到心灵的感染。读者如文中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抑扬顿挫,读着读着,于作者心灵相通,随着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理解随之增进,也自然会领受文章的美感。

三、品析词语,开拓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

对于那些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文章,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

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那些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引导学生探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词以一字为工”。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一些精彩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体验祖国语言的丰富内涵和无穷的魅力。如讲授《荷塘月色》这篇散文,在赏析极富诗情画意的语段时,可引导学生揣摩各种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位特殊词语表现出的特殊情感,如赏析“塘上月色”,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月光的一系列动词“泻”、“浮”、“洗”、“笼”,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词营造出什么样的意境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悟它所包含的美学意蕴,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培养其审美情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联系具体语境对语言的运用,使学生对作者选词造句的深意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样是“荷塘月色”这一段落,为加深学生体会本文的精微和妙处,教师可以找出其它同义和近义让学生做比较,如把“泻”换成“照”等,表现的意境有何不同?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领悟语言的丰富内涵,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在默化中吸收典范,提高语文素质。

四、追求美的文笔,进行迁移训练

品析课文只是使学生具有了初步审美感受,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美的能力,还必须在文章实践中得到美感的升华。

写作是较高层次的技能,是学生创造能力的体现。中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多篇美文。教师要结合美文,启迪学生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景、从生活中发觉美的资源,获取素材,用美的语言将身边的“美”完美的表达出来。

音乐、美术、戏曲等作为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许多相通之处特别是其情感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审美想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艺术的美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强烈的审美共鸣。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性,进行一些想象训练,利用艺术中丰富的审美因素,来获取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让艺术和文学语言共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和凸显的个性。

语文教学为美育开辟了用武之地,美育使学生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美育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良好的教学效果。时代需要美,生活需要美。美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我们要酿造美的甘泉,播下美的心灵的种子。让语文教学载着美育的甘泉,去绽放审美之花,结出全面和谐发展的创造美之果。

作者简介:陈淮高,江苏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情感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打破平衡
情感
台上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育教师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