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进
2009年6月26日,由湖南省美术家协会、湖南省禁毒委员会和湖南省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的“拒绝新型毒品、拥抱七彩生活”公益招贴竞赛活动公布结果,由我指导的2007级广告班成绩斐然,过半奖项收归囊中。其中严日兵荣获第一名(一等奖)、刘海建荣获第二名(二等奖),石娟等10位同学获得优胜奖。本人在获得此次唯一优秀指导老师奖之后,对自己在广告招贴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认为在招贴画设计教学中,发射性思维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把设计大赛带入专业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全面学生职业设计师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方式。
设计专业学生通过参加一些比赛是有一些好处的,第一:学生利用参赛途径来获取知识,通过竞赛过程以及竞赛结果,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第二:职业教育提倡学以致用,设计学科通过新的设计思维和参加设计大赛,可以提高自己的设计能力、思维、增加自己的见识,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第三:学生参赛可以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得耐打击、耐挫折的能力得以加强,这样才不至于走入社会无所适从,如果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强,专业基础知识再强可能用不上。没有比较没有失败是不可能轻易成功的。第四:比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与时俱进,因为大众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未来的设计家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所以在大学里面培养人才还要有很高的眼光,通过这种省内外的设计比赛,对于学生开拓眼界,提高设计创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禁毒”主题招贴课堂教学运用放射性思维实例
所谓创意就是突破常规,颠覆逻辑。一个好的创意,首先是具有原创性,设计出以前没有用过或者没有被引起注意的新元素;演绎的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展现的是一种艺术表现能力。在创意思维中,呈现面状思维特征发展进行的联想方式既为发射性思维。它是形和意的集中联想,尽可能想像出所有与主题相关的形象,被想像出来的形象都是完全围绕同一主题进行。这是我们招贴设计中最为主要的联想思维方式。
第一. 放射性思维的优越性。我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做过这样多个游戏,如“砖块的用处”、“书本的作用”“幸福”等等,起初他们跳不出大框框,答案很容易与别的同学撞车,缺少新意。说到“毒品危害”时他们的答案无非就是戒毒所、痛苦、针管、流血等等。我主张学生运用发射性思维思考同一主题,把托尼巴赞的思维导图引入本次公益招贴训练课程的一个尝试。一旦学生习惯下来就会感觉天马行空,思路四面开花,独创的东西就成为了可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创意如果永远在一个套路上徘徊,或是一个胡同走到底,将缺乏个性,作品也就丧失生命力。我要求学生开动大脑,突破条条框框限制,一旦突破,苦思冥想的好创意就会出现。
第二.思维导图训练。以“禁毒”为主题概念,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思索,要求每位同学或者小组做出主题的文字搭架,发射导图越广越好,越全面越好,比哪位学生的文字搭架最多,使用导图对学生展开思维是否活跃的测试,同时欣赏大量的国内外优秀招贴设计作品,特别是同一主题的设计作品,通过此途径继续引导和拓展学生的创意思维,打破学生对一个主题设计的思维定式。学生刘海建的作品《失足》一反常态没有血淋淋的悲惨画面,而是从好奇而为,最后走上不归路折射毒品对社会的危害,警示观众远离毒品,很好的诠释作品的设计意图。
第三.放射性思维的训练节奏:用文字表述搭架—在创意闪光处加入图形—在多个图形的关联上加入语言。以“禁毒”主题为例,我们定位在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为中心。从中心点出发,设定若干路线,让思路尽量拓开。然后鼓励学生在各路线上开发新元素,捕捉灵光闪现的元素。将有新鲜感的元素用图画表示出来,形成导图的闪光点;最后将几个创意雏形进行提炼、提升、比较,确定最后方案,继而考虑文案和广告语。严日兵作品《孩子的心愿》就是在这些过程中,否定无数的方案,最后确定在毒品对家庭的危害,避开与其他同学撞车,选择家庭幼儿对完整家庭的渴望和对父爱的渴望为切入点,以此开发新元素。在艺术表现方面选取儿童绘画形式非常自然地表现了这一主题。很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赢得评委的一致好评,最后获得本次大赛的第一名。
三、发射性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是少数尖子生所特有的。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的诸多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20%,而非智力因素等要占80%。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创造性又与知识有着很大的不同,知识可以传授,可以重复和背诵,而创造性只能靠培养。
第一.发挥想象力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第二.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
在我国传统教育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考试回答题中不敢自主发挥,个别老师也不主张学生标新立异,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的设计教学中,主张学生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倡导让学生敢于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 老师在设计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设计更新颖、更独特的原创作品。
(作者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责任编辑:蒋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