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式理论指导下克服语用失误

2009-12-24 10:48李晓燕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图式理论文化背景图式

李晓燕

一、语用失误

随着语用学研究的广泛和深入,语用失误(Pragmatic Failure)现象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1983年,英国著名语用学家Jenny Thomas在其论文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中首先提出了语用失误的概念。Thomas对语用失误下的定义是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 meant by what is said,即无法正确理解对方所说的话。她的文章为分析语用失误和文化迁移建立了理论框架。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一些补充。何自然指出:“语用失误不是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说话不合时宜的失误,或者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钱冠连认为:“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使用了符号关系正确的句子。但不自觉地违反了人际规范、社会规约,或者不合时间空间,不看对象,这样性质的错误就叫语用失误。”所以,简单地说,语用失误就是指脱离特定的语境,违背目的语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念,不顾及对方的身份、地位、场合等而使语言交际遇到障碍的语言语用中的失误。这种失误显然会形成一定的交际障碍,影响交际效果。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人类文化学、跨文化交际、跨文化语用、语际语用、会话分析等众多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地讨论了与语用相关的问题。我国对语用失误成因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三个角度展开:文化成因论,迁移成因论,教学成因论。总体来说,大部分研究仅停留在文化现象的事例分析上,而言语交际是一个认知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包含多因素的动态过程,但从认知的角度来把握语用失误的研究却不多见。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语用失误的产生,我们要从更多、更新的视角对语用失误现象进行更广更深更全面的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外语教学领域,提高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因此,本文在以往我国传统的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图式理论,来简要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语用失误的原因,以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图式理论

图式(Schema)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解释人的认知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图式是已知事物的信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即人们在接触新事物时总会把新事物与与之相关的已知事物相联系,通过大脑的能动反应,从而激发出能认识或帮助认识新事物的图式,它既包括语言、文化等领域的知识,还包括已形成的神经反应模式。图式是在对事物之间基本关系的认知基础上所形成的认知结构,是人们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一种认知结构。它并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的结构,而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随着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不断提高,这种认知结构也会越来越复杂。它是人的思维结构的重要部分,是人们进行新的联想,形成新的经验的基本方式。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处理外界的任何信息都要调动大脑的图式,依据图式来解释、预测、组织吸收外界的信息。即图式就是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形式,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积极的组织。所以说,图式理论是在人们基本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人们在习得语言中最容易受影响的因素。大量的认识理论证明:图式是认知和输出的基础;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储存的知识对他们吸收新知识的方式和运用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三、基于图式理论,解读语用失误

图式理论因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概括性,已被用来解释多方面的心理过程,同时也被用于英语教学和言语交际过程。国内就图式理论与英语教学展开了多维度的探讨。如图式与阅读、图式与听力、图式与写作、图式与语用推理、图式与语用连贯等等之间的关系。众多研究表明: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图式知识会促进他们的学习。图式在交际中的作用也非同小可,交际双方共有一致图式会加速交际的理解过程。如果图式有所缺失必然会给交际带来困难,甚至让交际双方处于尴尬局面。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传和受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个人经历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个人头脑中图式结构也会大不一样,由此而影响了他们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和加工以及行为方式,从而产生语用失误。

另外,我们已有的图式与交际中的图式有冲突时,同样也会给交际带来麻烦,造成语用失误。例如,对我们汉语读者而言,与红色相关的图式都是幸福、喜庆、欢乐、热烈、成功、光明的象征。然而在西方,红色则是不祥之兆,一般与流血相关,让人很恼怒。又如,中国人请客吃饭时,主人无论菜多么丰盛,总是会当着客人的面谦逊地说上几句“没什么好菜,随便做了几样,请将就着吃吧!”这些话在中国人看来是很得体的待客用语,因为中国人认为应该谦虚,这是美德。而西方人听了心里却很不高兴,他们认为是主人不尊重自己,不欢迎自己的到来,这样一来,没有正确的图式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就出现了障碍,自然就影响了交际效果。

结合图式理论和语用失误,从英语学习者语用图式知识缺失的角度出发,笔者发现,在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中国学生语用失误的最大原因就是交际中英语学习者头脑中已有的相关语用图式知识的缺失。语用图式知识的不足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词汇文化内涵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某一概念的理解与感受并不完全相同。如两种动物“狗”,“龙”在英汉两种文化中就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不加解析地用英语转述给不谙中国文化的英语人士听,他们会很难获得正确的信息。2.习惯上的差异。东西方之间,有些习俗习惯全然不同,这些不同之处自然会透过各自的语言表现出来。比如见面打招呼的方式等。3.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对语言也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不同的人的文化背景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独特的地方,这些特征也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如:That guy has got a Midas touch.作为中国人,无论如何都很难从字面上得到此话的真正语义。即使我们知道它来源于希腊故事,Midas touch指希腊国王Midas的点金术(the Gold touch),却仍无法完全领会这句话的文化内涵,依然无法获得说话人要传达的信息。我们还需要结合社交语境(如商务活动)最终推断出说此话的人的意图是说那人很会做生意,他无需花费太多的力气,就会像点物成金那样轻松赚钱。同样在中国文化里,拥有许多中国特色的语言也是英语文化所不能理解的,如事后诸葛亮、四面楚歌、说曹操,曹操到等。要是没有一定的对异域文化的理解,交际者无法理解说话者所传达之意。4.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差异。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轨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其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必然会以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英美文化比较注重个体因素,看问题的角度往往由小到大,由个体到整体,而汉语里刚好相反,中国的文化传统比较强调大局,由总体到个体,主张凡事从大处着眼,这种思路在叙事的过程、时间与地点的表述、姓与名的排列上体现为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交际者由于相关意象图式缺失,就会出现理解失误,致使交际失败。

四、构建扩充图式,减少语用失误

头脑中具备丰富的语用图式知识是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顺利进行交际的前提。语用图式知识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我们知道,只有交际双方共享某一知识时,交际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英语学习者构建和扩充他们头脑中的语用图式知识。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着手。1.运用对比分析,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使交际者形成语用图式知识,注意在语言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增加对不同的文化差异和冲突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防止和避免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交际者可以借助对本族语理解、加工所获得的另外一种语言符号,在大脑中对两种语言去进行对照、联系,从已知图式出发,通过实际获得运用外语的能力。而交际者只有善于将母语同目的语进行对比,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异,正确分析文化交叉后的种种误解和冲突,在跨文化交际中摆脱母语文化的影响与干扰,完整地传达和接受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所有信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2.增强文化敏感性,缩小文化差距。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思维模式、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他们都有各自的说话规约或习惯。对于中国的语言学习者而言,语用失误是由于交际者缺乏对西方文化的系统学习,尤其是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洞察力和领悟力。因此,我们要主动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防止语言失误,减少交际故障的产生。交际者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就本民族文化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

言语交际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过程,而是听话人依靠已有图式,运用相关策略,有效地推导说话人话语含义的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图式的方式储存在听话人和说话人大脑中的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越接近,听话人生成语境的本领就越大,交际效果就越好。因此,图式结构的完善构建能够极大地改善交际效果,达到完满交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付一静)

猜你喜欢
图式理论文化背景图式
图式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东戏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英语教学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策略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探索
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中的探析及应用探讨
图式理论与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