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009-12-24 10:49周爱冬
中国市场 2009年3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本质公平

周爱冬

[摘 要]实现社会公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无论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看,还是从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看,都体现了这一本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平等的社会关系,为真正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公平;社会主义;本质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35-0074-02

1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目标

从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发展中存在的种种不公平、不和谐等社会问题的批判中产生和发展的,可以说正是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不公平催生了社会主义理论。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只是一种新制度较之旧制度的历史合理性的胜利。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这表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这个根本的不平等基础上的;这个所有制上的不平等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根本前提。即使在资本主义获得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个不平等前提也没有消失。

在这个不平等的前提下,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和不公:分配显失公正,贫富两极分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正如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指出:“在文明制度的立法中看不到这种公正的影子,随着产业的发展,文明制度的立法只会增加人民的贫困。”“在文明时代,贫困是由过剩本身产生的。”

追求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进步的价值取向。恩格斯指出:“从消灭阶级特权的资产阶级要求提出的时候起,同时就出现了消灭阶级本身的无产阶级要求。” 马克思主义把公平作为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和目标,把消灭经济上的剥削和政治上的压迫作为无产阶级战斗的旗帜,提出必须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使全体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

2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公平的本质所在

按照唯物史观,实现社会公平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联系在一起的。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基础上。社会发展的程度越高,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越趋于和谐,越能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体现得越充分。而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自由平等的最高境界,未来社会应是每个人得到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得到充分体现的社会。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作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手段,成了“劳动机器”,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人的尊严和价值。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能够促进社会成员全面发展的分配方式最能促进生产发展,而这也应该是一种最公平的分配方式。恩格斯曾经说过:“最能促进生产的是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的全面发展、保持和运用自己能力的那种分配方式。”恩格斯在论及社会主义生产时提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的富足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种可能现在是第一次出现了,但是它确实是出现了。”

保证“一切社会成员”实现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体现了社会主义所特有的真实、普遍的公平。社会主义制度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和超越,实现了人的生存方式的改变、生存价值的提升。虽然限于主客观条件还不可能做到“一切社会成员尽可能全面的发展、保持和运用自己的能力”,但由于劳动者已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获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权利,已向“尽可能全面的发展、保持和运用自己的能力”迈出了一大步。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人联合体”即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也是公平的最高境界。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一切阶级差别彻底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也逐渐消失,人们才能摆脱固定分工的束缚,在生产领域和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实现完全的平等,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3 实现社会公平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政治主张和价值追求

公平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的利益问题,直接关系到全体人民的经济权益和政治权益。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是人民的政权,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党,一切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出发,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和光荣使命,也是党坚持长期执政的依据和强大动力。所以,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党的重要任务,这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执政兴国和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没有公平,广大人民就没有真正的幸福可言,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就无法得到体现,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实现社会公平,不仅关系到党的形象和威信以及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 实现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邓小平曾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具备实现社会公平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具备了实现社会公平的社会经济基础,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表现。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扭曲与异化,是社会不公平的主要内在因素。虽然一些资产阶级民主人士也提出实现社会公平的理论主张和观点,在实现社会公平方面作过努力,并且在社会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性质决定了资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利益的对立决定了在这两个阶级之间根本不可能实现公平。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把扬弃私有制作为真正公平的前提。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及人与人相互平等的社会关系。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使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实行了按劳分配这一公平的分配方式。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劳动者恢复了人的尊严,拥有个人发展的机会,实现了人的真正平等,从而真正享受社会公平。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衡量公平的根本尺度和实现公平的基本途径。马克思说:“生产者的权利是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最能促进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是分配方式上的伟大变革。从根本上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物质财富的公平合理的分配。所以,公有制的经济关系是社会成员利益关系平等的根本保障。

社会主义的公平关系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实现社会公平需要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财富的相对丰富。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国家和社会提供了让每个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环境、条件和机会,使每一个劳动者与社会生产资料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个劳动者都平等地拥有社会生产资料,从而有力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效率,创造出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正因如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从源头上为社会公平提供了可能性和保障,也证明,社会主义公平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可能实现的真正的公平。

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确立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政治制度,这是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基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健全民主法治,加强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优势,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政治基础。实现社会公平是我们党的目标和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要通过发展经济、健全民主法制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统筹兼顾、整合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具有实现社会公平的思想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为我们实现社会公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国封建社会的和谐思想建立在三纲五常的基础上,强调责任而不是个人的权利,这种压抑人性的和谐是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平等关系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人民具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理想和共同的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这是资本主义社会永远不可能有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人为本的公平理念以及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所形成的凝聚力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公平的思想基础。

总之,社会主义社会具备推进社会公平的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社会主义无论是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和思想体系,还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都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从最广泛的社会层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引导人们共同走向富裕文明的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收稿日期]2009-08-09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本质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公平比较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