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的60年巨变

2009-12-23 02:28沈安娜
老同志之友 2009年19期
关键词:单调改革开放时尚

沈安娜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尤其是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后,中华民族更是加快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让我们单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看看我国百姓生活的巨变吧—

从“缝缝补补”又三年

到时尚名牌、五彩缤纷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服饰非常单调。20世纪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人们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脏,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由于收入低,大多数农户都得节衣缩食,穿着单一,一年四季有棉单两季服装的就算“富豪”了。那年头艰苦朴素还是最主流的时尚,当时的顺口溜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着丰富多彩、时尚个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入时,色彩也从单调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人们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

从吃啥没啥

到想吃啥就有啥

新中国成立初期,生活还很贫困,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食物匮乏、品种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良,有些农村都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同时,食油、禽、蛋、肉、豆制品也实行限量供应。那时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有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等等,到了无票寸步难行的地步。三年困难时期,粮食、蔬菜更加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野菜、树叶、红薯、土豆充饥……

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想吃啥就吃啥。绿色食品深入人心。各种票证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成为收藏家手里的藏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农贸市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

从低矮潮湿拥挤的小平板房

到宽敞明亮的楼房和公寓

建国初期,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极差,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拥挤杂乱。农民多为土坯房、窑洞、茅草房。房屋破旧,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很差。

改革开放前,居住条件仍较差,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新中国成立初的破旧民居,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房内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不少住户是一家好几口人居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旧泥土房里,下雨天,就在屋顶上铺上草席,以防漏雨;冬天,全家人都挨在一起,保持温度。现在,住房是高楼大厦,三口人住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十分方便。夏天,空调输送凉气;冬天,暖气烘得屋内暖意融融。

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了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民生活品位的提高。

从两条腿步行

到便捷的公交车私家车

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那时的道路建设十分落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改革开放后,随着各条铁路大动脉全线开通运营。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

我国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的强国。现代化大都市的交通工具也花样繁多,公交路线增多、设施改善。不仅有普通公交车,还有较为先进的豪华大巴、双层巴士,车内还安装了空调、移动电视,出租车招手即停,私家车到处都是。

新中国民航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也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地铁、轻轨、悬浮列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们出行的时间大为缩短,道路也变得越来越通畅了。

以前,人们对坐小汽车出门都是一种奢望。而如今,很多人都拥有了自己的小汽车。中国的汽车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繁衍与社会发展的四大基本需求。笔者亲历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衣、食、住、行”的变化,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猜你喜欢
单调改革开放时尚
数列的单调性
数列的单调性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