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芳
时隔20多年,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心中就涌出与祖国血脉相连的神圣情怀。在这个地球上,只要有黑头发、黄皮肤的炎黄儿女站立的角落,就有这首歌经久不息地回荡。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是一首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那优美、动人的旋律,朴实、真挚的歌词,总是能够让每个对祖国充满了热爱和眷恋的人直抒胸臆。在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她的曲作者—著名作曲家秦咏诚心中时时涌动着一股激情……
20分钟创作出旋律
鲜为人知的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先有曲再有词。秦咏诚对当初的创作背景记忆犹新。
1985年,秦咏诚谱过器乐曲《海滨音诗》,深得著名词作家张藜的喜爱,并试图为它填词,但一时找不到感觉,填过后感到极不理想。于是他就给秦咏诚打电话,问他可不可以再创作一首同样情调、但旋律不能雷同的曲子。当时秦咏诚正好在北京,在中央教育行政学院学习。一天下午,张藜邀请他到家里吃饭。秦咏诚到张藜家里时是下午5点多,张藜的爱人还在厨房忙乎。于是,秦咏诚就开始想旋律,按张藜的要求,将《海滨音诗》的“上行”旋律一点点地进行调整,没想到,一下找到了主旋律,不到20分钟,一首婉转、抒情的乐曲就创作出来了。
乐曲创作出来后,张藜把它揣在了兜里,一揣就是半年。一次张藜去广西,在路上就一直想词,以至于烟头把卧铺的枕头烧了个洞也没有察觉。到广西住进招待所后,第二天一早起来,推开窗,眼前是一座大山,大山下是一条河,美景一下触动了他的灵感,于是“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词一下子就涌到了他眼前。
李谷一一唱而红
完成了《我和我的祖国》词曲创作后,秦咏诚把它收进了一盘磁带,这盘磁带有14首歌,唱片社把这盘磁带给了当时最红的歌星李谷一。李谷一当时就说“我最喜欢《我和我的祖国》这一首。”果不出所料,这首歌被李谷一一唱而红,流传开来。
《我和我的祖国》传唱开来后,秦咏诚心里十分欣慰。他还表示,自己最喜欢第二段歌词:“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在他看来,在这里把个人与祖国的关系比喻成浪花和海的关系,既深刻又有内涵,形容也很优美。
词曲的天然结合是一首歌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秦咏诚在这首歌曲里用了每小节三拍,这样比较轻跳,而整首歌是八分之六拍,这个节拍,又使整首歌既轻跳又很悠扬、很抒情。
因此,有人说如果只有张藜的词而没有曲的优美,这首歌也不一定能传唱,一首歌被传唱很广,原因是其旋律被人们接受。直到今天,《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也体现了一种创新。
三天体验
谱出石油工人“国际歌”
秦咏诚是在革命音乐和民间音乐的沃土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第一代作曲家,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创作了大量不同体裁、题材和风格的音乐作品。其中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被称为石油工人的“国际歌”。
1964年3月,中国音协组织全国各地音乐名家去大庆深入生活。沈阳音乐学院派年轻的教师秦咏诚一同前往。那时,大庆油田条件非常艰苦,冬季,没膝深的积雪,漫天飞扬的暴风雪,气温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在大庆,秦咏诚和另外两个音乐家有幸被安排与“王铁人”一起生活。王进喜干起工作来那种为国为民的忘我精神,深深感染了他。
三天后,秦咏诚等人回到指挥部的招待所。这时候宣传部拿来一摞子的歌词,让奔赴大庆的曲作家们在众多相关的歌词中挑选自己中意的作品并为之谱曲。秦咏诚在众多歌词中一顿挑选,当他翻到《我为祖国献石油》这首词时,顿时被震动了:
“头顶天山鹅毛雪,面迎戈壁大风沙……”这就是石油工人在全国各地生产的状况,非常贴切地概括了石油工人的精神面貌。于是,他一边拿着歌词,一边哼着曲调,完了之后就去大庆指挥部食堂,一气呵成,用了20分钟就把这首歌词的曲子写完了。第二天,一个演员就在大庆给石油工人演唱,大受欢迎。很快,这首歌就在全国传唱开了……
相关链接
《我和我的祖国》歌词
(作词:张藜)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漩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
我亲爱的祖国/你像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我最亲爱的祖国/你像大海永不干涸/永远给我碧浪清波/心中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