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莫重于尊生

2009-12-23 03:39
中小学德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秃顶牙医光头

吕 赟

案例一:

小林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原因,头发非常稀疏,头顶几乎没有一根头发。为了避免尴尬,小林一年四季都戴着一顶帽子。然而,今天语文课上发生的一幕却深深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原来,恰巧今天语文课上学习的一篇课文中有一个人物是个秃顶,有学生起身问老师:“老师,秃顶是不是和和尚一样,就是光头呀?”老师回答说:“秃顶不是光头,光头是头上一根头发都没有,也被称为‘和尚头,而秃顶是指头顶一部分没有头发,我们班小林同学就是秃顶,大家一起来观察一下。”说完,老师让小林脱下帽子。小林的脸涨得通红,缓缓摘下帽子,低下了头,眼眶闪着泪光……其他同学则一边看着,一边议论纷纷,诸如“哦,这就是秃顶呀”“唉,还真难看”之类的话语不停地刺激着小林的耳膜……

案例二:

小王是一名四年级的留守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差,导致学习成绩也不理想。这不,今天的语文考试,他只考了48分。语文老师很生气,把他喊到了办公室,将他的试卷摊开,指着作文斥责道:“你看看你的作文,只写了一百个字不到,错别字就占了三分之一,还有十个字是用拼音代替;再看看你写的内容,简直是狗屁不通。”说完,语文老师还不够解气,拿起他的试卷,当着全办公室所有老师的面,大声读起他的“大作”来。由于小王的作文语句不通,漏洞百出,因此,其中闹出不少笑话,惹得办公室的老师们捧腹大笑,有两位老师甚至笑得连口中的茶都喷了出来……然而,这笑声对于小王来说却特别刺耳,他羞愧万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

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尊,同时也需要别人的尊重,作为心灵较为脆弱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然而,案例一中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秃顶与光头的区别,当众让小林脱下帽子,将自己的生理缺陷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多伤自尊哪!从他那眼眶中闪动的泪光就可以知道,他这一辈子都会记住这一节课,都会记住这节课给他带来的伤害;案例二中的语文老师,当众大声朗读小王的作文,办公室里哄笑不断,这笑声不仅刺痛了小王的耳膜,更刺痛了他的心。可以这么说,他肯定不会原谅语文老师的这一侮辱行为,自然也就会永远丧失对语文这门学科(尤其是作文)的学习兴趣……

笔者不禁想起了一位牙医朋友对我所讲的一段行医经历来:有一天,他在就诊时遇到一位女病人,他很好奇,因为他从来没有真正看过“珐琅质剥落”(一种严重的牙病)的病人。所以,笔者的这位牙医朋友立刻叫他的助手过来,对他说:“这就是珐琅质剥落的牙齿!赶快去拿照相机拍照,这种病例真是百年难得一遇,赶快拍下来,要存档!”

这时,诊所里其他办公室的几位牙医也都被喊了过来,都很高兴,有的还拿出医学课本来比对:“哦,遗传性珐琅质剥落就是长这样子?真的很像,好奇怪!”就这样,牙医们都好奇地围拢过来,要求这位女患者张开嘴,仔细地端详、研究一下。当然,对这位特殊的患者,笔者的这位牙医朋友还是很耐心地帮她装好假牙,替她做完了治疗。然而,他发现,自己帮这位女病人治疗后,她缓缓起身,眼眶闪着泪光,静静地离开诊疗室。“后来,”笔者的这位牙医朋友内疚、遗憾地对我说,“她再也没有来诊所装假牙了!”

不难想象,当那位女患者在那么多牙医的众目睽睽之下,张开嘴,将自己的缺陷暴露无遗,让别人指指戳戳,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痛苦啊。是呀,

这位女患者的牙病也许是治好了,但她心灵上所遭受的创伤恐怕会成为她一生的伤痕。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语)的确,学生应当尊重老师,但尊重是双方面的,老师也应当尊重学生呀!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秘诀就是尊重学生。”是呀,教育呼唤真诚的人文关怀,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沐浴在人性的阳光下,尽享教育的幸福与快乐。

为学莫重于尊师,同理,教育莫重于尊生!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新区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谢光灵

猜你喜欢
秃顶牙医光头
老曹你好
吉林松岭老秃顶子春季大雪 极致美景“惊艳了世界”
豌豆漫画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缺陷
我家有个“光头强”
光头
最好的牙医2
最好的牙医
米糕“牙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