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心绪物外情

2009-12-23 02:28申建国
甘肃教育 2009年22期
关键词:气韵徐悲鸿齐白石

申建国

〔关键词〕 花鸟画欣赏;齐白石;徐悲鸿;情感;气韵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1(B)—0063—01

欣赏中的“欣”即是指愉快、高兴,人在心情好时才能进行艺术欣赏,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欣赏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却是“赏”,《刘子》云:“赏者所以辨情也,评者所以绳理也。”辨情就是要从作品中分辨出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生活阅历不同,对同一事物的态度就不同。我们常说“性情”,这里的“性”指的是个体内在的本质属性,而“情”则是指个体的外部表现。因此,对于同一表现对象而言,有人画出来是艺术品,而有人画出来则什么都不是,甚至不堪入目,这些皆是由一个人的本质所决定的。

现在就从齐白石、徐悲鸿两人所画同一题材的作品入手,谈谈花鸟画的欣赏。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江苏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徐悲鸿的父亲就是当地一名画家。徐悲鸿至9岁时已读完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这些对于徐悲鸿以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19年3月,徐悲鸿赴法留学。在巴黎,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研究世界名画,三个月就基本掌握了西洋画的绘画技法,是当时唯一一个拿到法国国立艺术学校结业文凭的中国人。后又到欧洲各地的主要博物馆临摹学习,画艺大进,尤其是素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徐悲鸿所画的公鸡,尽管高昂着头,但总给人一种无奈、病态的感觉。从造型上看,徐悲鸿的画几乎无可挑剔,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前后关系的处理得当。除此之外,细部的刻画也很精到,鸡腿上粗皮的处理丝毫不差,就连眼珠子的点法都表现出了高光,这些都显示出他深厚的素描功底。但我们总能从这些准确的造型中隐约感到一些不足,这就是绘画语言的缺失,素描的造型因素束缚着他,也限制了他才华的挥洒。就笔墨运用而言,徐悲鸿的画缺少变化,鸡尾几乎是一种墨色,无轻重、疾徐之变化,缺少了这些也就缺少了节奏,最终使画面没有了耐看的成份。另外,徐悲鸿的性格中缺乏果断与利落,这些个人气质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显现。当然,徐悲鸿只活了57岁,这也是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一个因素。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自幼家境贫寒,在校读书的时间很短,后在家干农活。齐白石一直都很重视自身能力和修养的提高,至20多岁时,齐白石已是当地很有名的木匠。他于27岁左右开始习画,后到长沙一边习画,一边跟随当地文人学文。为了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理想,齐白石在50岁左右的时候来到人文荟萃之地——北京。来京之后画法几变,愈后成就愈高,尤其是90岁之后,其画真正达到了出神入化、神鬼莫测之境。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种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20世纪中叶的中国花鸟画画坛,唯齐白石一人而已。

现在我们来赏析齐白石所画的公鸡。他画的公鸡,鸡喙太尖,眼睛就是一点,鸡腿上的粗皮是用近似平行的弧线画出来的,显得了草而简单。但把花鸟画得逼真,绝不是一个大艺术家所为,他有名言:“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他的过人之处绝不是在人人都能做到的地方作文章,而是在整体气息和对象实质的把握上出奇制胜。他画的公鸡透露出一种勃勃生机,脖子上蓬起来的羽毛,似乎在显示其内在的活力,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一颗跳动的心脏,整幅画不只是在画物,而是在画气息,这种对对象内在气质的表现,正是徐悲鸿的画所缺少的。一句话,齐白石画物是画人,徐悲鸿画物就是物。齐白石作画的表现手法灵活,笔墨运用丰富多变,几乎每一笔都有变化,但又在统一当中。《易经》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只有变化才会生动,如果缺乏变化,就会使画面显得生硬而死板。另外,齐白石的作品天真、活泼,这也是他的画生动、耐看的重要因素。

《易经》上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绘画,尤其是中国画非常注重“道”的表现,而绝不是以画准确了事,这才是中国画的实质所在。

猜你喜欢
气韵徐悲鸿齐白石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徐悲鸿&吴作人:爱徒,随我来便是!
齐白石买假画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徐悲鸿与一幅古圆的悲欢离合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