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平
摘要: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还处于初期阶段,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解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是立法,从依法治教的高度解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体制和机制问题,用法律手段保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依法治教
一、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新兴工业兴起,使得传统的教育体系发生了变化,以 “双轨制”教育为主的德国专科教育、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日本的短期大学等这些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学校,在服务本国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综合性大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规模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最近5年得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2008年,全国共有高等职业高等专科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与中国的工业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为中国工业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单从数量上来说,中国已经是一个职教大国了,任何一个国家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都不能与中国相提并论,但是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我们又比很多国家落后,如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从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来看,中国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上都比不上这些国家。
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名称混乱。
现在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叫法和相关院校的名称很不一致,许多人看不懂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如有的叫高等职业教育,有的叫高职高专教育,有的叫职业教育,有的叫职业技术教育,有的叫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的叫高等技术教育;在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是教育厅高教处和职教处,但是,有的省高等职业院校归教育厅的高教处管,有的又归教育厅的职教处管,教育主管部门既设有职业教育处,又设有高等教育处,唯独没有高等职业教育处;有的省职业教育学会是中专层次的学会,也给高等职业院校发邀请函,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既可参加职业教育学会的活动,又可参加高等教育学会的活动,还可参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活动,其实三者根本就是不同性质的学会。至于院校的名称,有的叫职业学院,有的叫职业技术学院,而文科类的学校和理工类的学校没有区别,等等。这种混乱的现象导致越来越多人搞不清高等职业院校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学校。
2.内涵模糊。
官方有时将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视为同一种教育,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区分不清,即高职高专教育,许多政策规定将它们合在一起。另外,我们不否认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特殊性,但也必须看到这种教育类型是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而产生的特定的教育,它是在过去的“技工教育”类型上发展起来的教育。突出技能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安身立命之基”,而实际上,文科类的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培养显得十分苍白,拿文秘专业和法律专业来说,普通本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区别。因此,文科类的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技能培养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存在操作上的困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及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最初是为理工类高等职业院校设定的,硬套在文科类高等职业院校的头上,不仅不合适,而且使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难以认清。
3.层次不高。
高等职业教育的操作层面要求创新性的知识含量有限,职业教育各科类的理论体系不完备,使得一些教育官员和教育工作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可能是高层次的教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说是高等教育的一方面,其实在教育层次上还是走专科教育之路,严重妨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有的职业学院为了升为本科院校,千方百计想去掉“职业”二字;有的职业院校已经有了雄厚的办学资源,但只要“职业”二字不除,也只能办专科层次的教育。
4.职业定位不清。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分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界限,而社会发展的变化,使得职业的分类不断细化。社会需要的职业方向性更强,而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职校招生目录及职业培养方向与社会的需求有相当的距离,职业院校如果要突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专业指引,操作的程序也有很大的难度。多数职业院校以职业群进行教育,专业性不强,难以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职业定位方向不明晰,造成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教育目标不明确和办学指导思想出现混乱,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就业困难和自由就业的比例过大,学非所用,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5.实践教学薄弱。
行业参与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缺乏推动力和自愿性。虽然教育部下发文件强调校企合作,但是实际上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学校热情高涨,企业表现冷淡,很难达到合作共赢。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学校,企业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学生顶岗实习只是毕业实习的翻版,不要说顶不了岗,就是有岗位学生也不一定能胜任。“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也很难做到,而现有的教育评价体系无法使高职院校的教师放下教学任务,不考虑职称的评审进入到企业去进行锻炼。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学校实践教学的建设入手,而这恰恰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软肋,这个问题解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其实就是高等专科教育。
6.政策引导偏差。
现行高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没有将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分类,导致文科类院校向理工科类院校看齐。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即“16号文”)当作“圣旨”,严格按照其中规定的模式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工作。然而,《意见》最大问题是没有将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分类,文科类、理工科类和综合类院校都用同一个模式进行建设。硬让文科类的院校也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调技能型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对文科类的高等职业院校乃至综合类的高等职业院校其实是一种误性导向,应该让文科类院校或文科类的专业向专科层次方向发展。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多元的,现在的趋向是消灭高等专科教育,都往高等职业教育方向发展,其实是走极端。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虽然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但高职文科类的院校走高等专科教育之路也未尝不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但高职文科类的专业技能标准是很难确定,将其放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去发展其实是没有特色的。因此,不分类别,将文科与理工科院校都推向高等职业教育是不科学的。这种状况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将会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到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前途。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政府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发展不均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定位不清晰等问题的存在,都需要我们从法律的视角来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依法治教: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出路
依法治教,是引导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方式转变的出路。对教育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经验需要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教育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矛盾需要法律做出权威性的定论,对教育运行过程中需要规范的事物要使用法律做出调整,所以,唯有依法治教,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步入正轨,任何依赖个人的意见或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引导的做法都是不能持久的。笔者认为,依法治教要做到如下几点:
1.制定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法规。
1996年和1998年,《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分别颁布实施。这两部法规的实施,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这两部法规又有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侧重于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一种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专门立法,《职业教育法》侧重于调整职业教育,主要还是一种中专层面的教育立法。这两部法规,都没有专门对高等职业教育做一个明确的定位。现在,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发展成型了,有必要制定一部专门的法规进行规范和调整。
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最好就是单独制定一部《高等职业教育法》。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规范,就是要从法律的层面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名称到学校的名称,从管理机构的统一到专业设置的规范,都必须从法律角度思考,否则高等职业教育必然走向混乱。笔者建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内部成立专门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专科教育和一般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进行界限区分,避免不同的教育类型混淆。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内部成立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立机构,这样它所发布的指令就是单一的,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同其他类型教育的区别。
2.将文科类高职独立出来。
将文科类的高等职业院校从高等职业教育中独立出来,成为“高等专科”教育的类型,既有利于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方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以“有限教育知识”人才为培养方向的专科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类型,使不同类型的教育类型得到充分发展。笔者经过多年教育实践发现,文科类院校若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框架中发展,既不利于文科类院校本身的发展,也不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高等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因为专科教育本身就是本科教育的“压缩版”,它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类型有很大不同。职业教育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它强调实验、实训和实习过程,要求学生理解实物,动手操作,职业教育的这些特性倾向于理工科院校和专业,对文科类院校和专业不适合。因为在文科类院校,实验和实训条件无法建立,学生没有什么实物可供了解,不存在技术型或技能型动手操作的知识与对象。所以应该将文科类的高等职业院校从高等职业教育中独立出来,成为“高等专科”教育的类型。
3.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层次。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落榜生”的教育,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层次是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核心问题,改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因素。学历不应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虽然现在高等职业院校以大专学历为主,但学历并不能代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现在,不要说普通民众对高等职业教育有看法,就连从事职业教育的人也有不少人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对劳动的轻视、对技能的不屑和对技能型劳动者的蔑视是社会民众的普遍心理,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心态、学生的心态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态度尤为重要。承认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就从观念上树立了新的视角。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本身就有低、中、高之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培养的是低、中层次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的发展更需要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更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是研究型、学术型大学培养不出来的,要依靠高等职业院校来培养。专科院校是因为它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不高,所以局限于专科层次,如果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非常优秀就没有理由限制它往更高的办学层次发展。
4.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对促进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它的引导性、督导性和促进性不可低估。评估工作对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推动作用已越来越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没有评估的推动和引导,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可能快速发展。另外,要把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评估的成效肯定下来,也要进行立法。要通过立法的方式保证评估的运行,走一条教育主管部门指导、社会评估部门参与的公正的教育评价之路。
5.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主流教育形式固定下来。
高等职业教育要健康发展,需要将其作为主流教育形式固定下来,不要使其成为中国教育形式多变的牺牲品。现在,有人将高等职业教育理解为学历教育,也有人将其视为技能培训教育;有人认为它是“高考失败者的教育”,也有人视其为职业大学的一种转型;有人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和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和开放教育形式结合,也有人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理工科类、服务类蓝领工人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有许多不确定性。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廓清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主流教育形式固定下来,把高等职业教育放在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地位来对待。
“每个法律规范都是对特定社会关系的定向调整,这种定向调整就是法的直接作用。”依法治教,就是要用法律这个工具对社会教育关系进行“定向调整”,通过这种“定向调整”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明确下来,定纷止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管德明.高等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刘希平.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N].中国教育报,2008-10-23(10).
[4]匡瑛. 比较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