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学习中“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2009-12-23 02:28吴天虹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差生后进生

吴天虹

新课程讲究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观察到,在实行了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之后,优生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加自信,思维更活跃,而部分后进生则处于被动之中。久而久之,便出现了局部的“两极分化”现象。

一、新课程学习中“两极分化”的成因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其意思无非是说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人与人之间在兴趣、性格和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是否具有某方面的特点,也表现在同一特点的不同水平上。日常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喜欢在大庭广众下发言,有的不擅在公众场合言语;有的反应灵敏,有的反应迟钝……诸如此类的个性差异,在学生中是相当普遍的。

1.同是注意力,却有强弱之分。注意力强的学生不仅注意的范围广、稳定性好,而且善于分配和转移注意。注意力弱的学生,或极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或缺乏明确和稳定的注意目标,经常分心;同是记忆力,有的学生偏于机械记忆,有的学生善于理解记忆。有的记得快、遗忘得慢,有的记忆得慢,遗忘得却快;同是思维能力,有的学生能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喜欢受人暗示。有的学生思考速度敏捷,有的学生思考速度缓慢。诸如此类,学生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有的学生因能力强、发展快,就一路遥遥领先,成了优生;有的学生因能力弱、发展慢,就处于落后状态,逐渐成为差生。

2.优生和差生并不是因为智力问题:优生中确有一些智力超常,但更多的是智力发展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协调作用、相互促进而达到的;差生中确有个别智力稍差,但绝大多数是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而造成的。后进生本身,或失之于动机不强,或失之于信心不足,或失之于态度不好,或失之于方法不当。所以,只要我们老师引导得法,特别是注意调动后进生的积极性,他们是可以迎头赶上的。

笔者认为,在实行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因材施教是解决“两极分化”的最佳选择。当学生某一方面表现出超众的智慧或才能时,教师要创造条件,精心扶植,促其发展;当学生尚未表现其应有能力时,我们要以敏锐的眼光、满腔的热忱创造条件,促其充分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作为一个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充分的发展。“材”即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即是针对个性差异确定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新课程学习中“两极分化”对策

新课程教学,并不等同于“放羊式”。教师在教学中,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所以,我们要解决“两极分化”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分别看待,使学生各就各位。

我们在组织学习中,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具体了解每个学生在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以及能力等方面的不同特点,而不是简单地根据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某些典型的共同特征对他们“同等看待”。坚持“分别看待”才能使学生在教师心目中“各就各位”,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比如我们对于态度不好的使其端正态度,对于方法不当的教其掌握方法,对于能力不强的助其提高能力,而对于信心不足的学生则重在帮助他们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

2.分别要求,使学生各有所能。

所谓分别要求,就是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的同时,根据学生现有的不同水平和可能达到的不同目标,分别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进而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各有力所能及的训练,各求力所能及的发展。

从学生的接受能力看,同样一个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可能一下子就能抓住老师讲解的要点,有的则需要经过一定的反复才能理解。有的学生掌握知识的概括水平高,能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运用,当正面掌握某些知识后,便能迅速地辨认或理解逆向问题,而另一些学生则不能达到这样的要求。这时我们如果只着眼于几个“尖子”,让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少数差生成为事实上的“陪读”,他们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没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做,进而产生“无所作为”、“自暴自弃”的念头,分心、畏难、厌学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反之,我们使学生处在“各有所能”的收获与喜悦中,以自己的方式不断求得发展,就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分别指导,使学生各得其所。

所谓分别指导,就是根据学生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个别差异,对学有余力者“长其善”使其“吃得饱”“吃得好”,而对学习能力不足者“救其失”使其“吃得下”“吃得了”。

课堂学习是教学的主渠道,我们不可能实现分散的、个别的教学,我们教师要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的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意识地把训练项目落实到具体个人头上去。特别是我们要让那些后进生的潜在长处得到表现的机会,并加以充分肯定,这样,我们不但能“长其善”以“救其失”,而且可以通过表扬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能力相应提高。特别是对那些由于气质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不擅长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看法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在课堂学习中多给他们创造一点口头表达的机会。

新课程的学习模式以其自身的特点,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只有分析产生“两极分化”的原因,采取对应的策略,才能够有效地解决新课程学习中出现的“两极分化”问题。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差生后进生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如何抑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如何对待后进生
英语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及应对策略
差生妈妈的六年艰辛育儿经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