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马里海盗的儿子跪谢中国养父救难恩

2009-12-23 02:29
现代家庭 2009年6期
关键词:陈总索马里爱华

金 海

2008年底的一天,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时,一位黑人青年跪在远离码头的一个货厢上,双手合十放于胸前,心中默念着祝福的词语,目光凝重地望着威武的战舰徐徐启航。这位黑人青年是怎么来到中国的?他为什么要来三亚跪立目送军舰远航?原来,他传奇般的身世竟与海盗有关……

黑孩子跟着养父来到中国

10年前的一天,海南三亚港风和日丽。随着汽笛声的鸣响,一艘从东非亚丁湾驶来的中国客船抵达港口。在下船的旅客中,一位年过半百的商人戴着太阳帽走下弦梯,身后跟着一个皮肤黝黑的外国小青年。商人名叫陈先瑞,54岁,是三亚市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他身后跟着的黑孩子,是索马里的黑人青年曼巴托,那年19岁。陈先瑞为何从索马里带回一个黑人孩子呢?说起来有一段悲壮的故事。

曼巴托出生在非洲索马里的海边小镇姆塞丁,幼年时历经战乱。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加入了海盗组织,劫持商船,绑架人质,勒索赎金。曼巴托的母亲辛姆森多次劝说丈夫放弃这种伤天害理的职业,但丈夫不听。

2年后,16岁的曼巴托被父亲带上海盗船,成为一名小海盗。在一次劫持一艘中国商船时,曼巴托目睹父亲捆绑了商船上的一名中国少年。那少年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求生的眼神十分可怜。由于赎金数额问题谈判不成,疯狂的海盗开始每隔一小时枪杀一名人质。父亲为了让儿子“练胆”,把枪交给曼巴托,让他毙掉这名少年。曼巴托死活不肯,哀求道:“爸,他还这么小,又没有反抗,我下不了手!”父亲气愤地骂了一句“废物”,从他手中夺过枪,对着少年扣动了扳机,随着一声脆响,无辜少年的脑袋就开了花,血溅弦舱。这残忍的一幕,在曼巴托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了恐惧和痛苦的印记,久久难忘。从此,他再也不肯当海盗了,任凭父亲怎样惩罚殴打,他死活不上船,并对父亲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1年后,曼巴托的父亲在率海盗劫持一艘印度商船时,遭到船员的奋力抵抗,被船员用高压水龙头冲下海,一干海盗顿时成了鲨鱼的美餐。曼巴托得知后,没有流一滴眼泪,相反,他对悲痛欲绝的母亲说:“你不要哭,他这是报应,他该死……”

此后,曼巴托一家就靠母亲给有钱人家喂养骆驼,勉强维持生计。懂事的曼巴托开始学着种甘蔗和土豆,以补贴家用。

曼巴托18岁那年,索马里遭遇大灾荒,甘蔗土豆颗粒无收,母亲也被雇主辞退。就在全家陷入极度困境之时,在索马里收购香料和药材的中国商人陈先瑞救助了他们,曼巴托和母亲及妹妹,才免于饥饿至死。

过了1年后,陈先瑞要离开索马里回国。即将改嫁的母亲辛姆森跪在陈先瑞面前,求他把儿子曼巴托带到中国去。陈先瑞念在辛姆森以前照料过他的情份上,同意了。曼巴托当即跪在陈先瑞面前,流着眼泪说:“从今天起,我就是您的儿子!”

曼巴托跟着陈先瑞来到海南三亚,被安排在陈先瑞的工厂里做事。陈先瑞自己没有儿子,就干脆将曼巴托作为“继子”收养,随自己的户口落下,并给他取了个中文名字“陈爱华”。随后,他把陈爱华送进学校学习汉语,后来又送他到三亚城市职业学院读文秘专业。陈爱华学习认真刻苦,加上跟随陈先瑞多年,有很好的中文基础,进步非常快,成绩优秀。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陈爱华刚刚大学毕业,陈先瑞就因患肝癌卧床不起。在养父病入膏盲的晚期,陈爱华天天守在他身边,用从家乡带来的没药精油不停地给他擦拭按摩肝部,减轻疼痛。3个多月后,陈先瑞去世了,陈爱华哭得死去活来。

自立成人救助流浪少年

养父去世后,陈爱华离开三亚,到湛江一家韩国企业打工。不久,有种族歧视情结的韩国老板借故解雇了他。陈爱华便北上长沙,在河西一家电子公司做仓储管理员。虽然月薪只有1200元,但他觉得很满足。人高马大的他干起活来毫不吝啬力气,一个人能完成两个人的活。公司老板陈总对他十分满意,安排他单独住一间宿舍,这让陈爱华非常感激和惬意。

生活俭朴的陈爱华花钱买了一台电脑,每天晚上在电脑上学习巩固中文,看国内外新闻。他性格开朗活泼,为人彬彬有礼,结交了不少朋友,生活充满乐趣。他感叹中国的伟大,社会的和谐安宁。可是,深藏于他心底的那个痛苦印记,一直让他惴惴不安。多少次在梦里,梦见6年前那个中国少年跪在他们父子俩面前,眼神忧郁,惊恐万状,浑身颤抖,然后“轰”的一声枪响,将他的恶梦惊醒……自己的父亲杀害了中国少年,中国养父却赐给了他生命和幸福!假若商船不遇上海盗,假若父亲不开那一枪,那少年现在一定多么幸福和快乐!这样想着,一种深深的负罪感油然而生。他想为不幸少年的祖国做点什么,以此来感恩和赎罪,否则这辈子对不起养父,对不起那死去的少年。

这种报恩和赎罪的念头,一直在陈爱华的心里流淌。因此,除了工作卖力外,他对身边的同事、朋友或者偶尔遇见的人,都以礼相待,热心帮助。外出时遇到乞讨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时同事们笑着劝他说:“你不要总是这么大方,有很多乞讨人员是骗子,或者是不劳而获的懒汉。”他笑道:“不管他们是什么人,我这样做心里头充满了快乐。”

那年夏日的一天,陈爱华在逛街时,发现一个男孩在捡破烂,衣不蔽体,蓬头垢面。他顿起同情之心,经过一番盘问,得知男孩名叫谢小文,才13岁,是湘阴乡下的孤儿,父亲去世后母亲改了嫁,是奶奶一手把他拉扯大的。前不久奶奶病逝了,他就出来靠捡垃圾甚至偷盗为生。望着这个可怜的孩子,陈爱华又想起9年前那个不幸的少年,心想终于可以赎一回罪了。可当他提出要谢小文跟他走时,男孩恐惧地望着他这个人高马大的黑人不肯走,以为他是坏人。在他的悉心劝说下,男孩终于解除了疑虑,跟着陈爱华来到他的房间。陈爱华让男孩洗了澡,换上自己的干净衣服。当男孩穿上他的衣服后,陈爱华不禁哈哈大笑,衣服太大了,连裤子都不用穿了。陈爱华赶紧到商场给他买来合身的衣服换上。谢小文不明白这个老外为什么会对他这样好,更奇怪他为什么会讲中国话。充满好奇的他不停地问这问那。陈爱华就耐心地给他讲自己的身世和故事。

此后,陈爱华除了供养小文的吃穿用住外,还教他学文化,上电脑学打字。渐渐地混熟了,小文把陈爱华当成大哥哥,生活过得十分快乐。

公司老总得知此事后,非常支持陈爱华的义举,嘱咐他一定要把谢小文带好教育好,为社会消除一个不安定的隐患,也为小文今后的生活铺一条出路。

1年后一个下午,在陈爱华工作的公司门口的街头,一群人正在殴打一个小青年。当时陈爱华正在大门口卸货,发现这一幕后,赶紧过去阻止。人们告诉他,这是一个扒手,刚偷了一个女士的钱包和手机。得知钱包和手机交还给失主后,陈爱华出面求情:“他年龄还小,你们就别再打他了,由我来负责教育他好了。”打人的人说:“他是惯偷,我们要把他送派出所。”陈爱华说:“他这么小,送派出所也判不了刑,放出来还是会偷,不如交给我来管教。”这时对方竟对陈爱华产生了怀疑,以为他是小偷的后台,围拢过来要打他。这时,公司的好几个同事纷纷跑了过来,才给他解了围。

陈爱华和同事们把少年带到住的地方,并给他买来方便面。少年一整天没进食了,狼吞虎咽般将方便面一扫而光。经了解,少年叫李悦明,16岁,老家湘北平江,正读初二,2个月前与继母吵了一架后离家出走,从此混迹长沙街头当起了小偷。陈爱华对他好一顿教育,然后准备送他去汽车站乘班车回家。可李悦明死活不肯回去,说继母太恶毒,经常用烧红的铁钳子烫他的手。陈爱华细看他的手时,惊愕不已,他的双手布满烧烫过的疤痕。陈爱华问他:“那么你的父亲呢?”李悦明说:“我爸到上海打工去了,2年都没回家,我去找过他,却不知道他在哪里,根本找不到人。”

陈爱华没法,只得又将这个小家伙收留下来,让他和谢小文一起学习文化,每天完成100个汉字的默写。不久,他通过老板的同意,让两个孩子在公司做清洁工,进行劳动锻炼,管吃管住,还每月给他们一百元零花钱。

陈爱华对他俩管得严,看得紧,李悦明觉得很不自由。有一次,他悄悄跟谢小文商量离开陈爱华。小谢说:“我觉得陈大哥好,又是外国人,你知道吗?外国人都有钱,只要我们表现好,跟定他,以后他可能会把我们带到国外去赚大钱的。”李悦明不相信:“既然在外国能赚大钱,他跑到中国来干什么?我看他靠不住。”

“你胡说,他是这里的刘老板从国外请来的,工资高得吓人,不然他怎么能收留咱们管吃管住。你没看到刘老板见到他都客客气气的,不敢得罪他的。”听小谢这一说,李悦明很相信,不再提走的事。

一天,公司陈总问陈爱华:“对这两个小家伙你打算怎么办?总不能长期这样养着吧?我又不能给你增加工资。”陈爱华说:“老板,我不需要增加工资。谢小文太小,没爹没娘的,没地方去,我还是要带着他的。李悦明毕竟大些,有个继母,我想送他回老家继续读书,他继母的工作由我去做通。”陈总说:“这样也好,我陪你去一趟平江,把这件事情办妥当。”

于是,陈总和陈爱华带着李悦明来到平江县城郊的李悦明家,对李悦明的继母王金秀进行了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陈爱华严肃地说:“你要做到两点,一是不能再打骂虐待孩子,二是要继续送他上学读书。”为了让继母改过,陈总想了个点子,悄悄对王金秀说:“这位陈先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官员,他认为李悦明很有发展前途,如果你送他读书,一直读到大学毕业,以后他会想办法帮助他就业发展,到那时他就前途无量,你会跟着享福。”王金秀一听,又见这个老外为人彬彬有礼,说话严肃认真,哪有不信的,当即受宠若惊地应承下来,连说:“好好好,我一定送他读书,就是他爸不回来了,我也要送,有贵人相助,我们就有盼头了。”

临走时陈爱华和陈总又反复嘱咐李悦明要好好读书,将来可以帮他找工作。李悦明连连点头。

目送远征护航的舰队

办妥李悦明的事情后,陈爱华又将谢小文送到公司附近的小学读书。但陈爱华毕竟是非洲人的后裔,在中国人眼里,他的血管里流动的是异族人的血液,他既非慈善家,更不是富翁,一个非洲裔的打工仔为什么对中国少年如此关心爱护,不惜花光辛苦赚来的微薄工资?这让公司的人难以理解。陈总虽然也是一个富有爱心善举的老板,但对陈爱华的举动也颇费思量。他多次问陈爱华,陈爱华总是沉默良久后说:“我有义务不让自己所见到的流浪孩子走入歧途!”

陈爱华自己也清楚,这样的回答没有多少说服力。因为即使是亲戚朋友,在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障的情形下,也是很难做出如此善举的,何况他是一个黑人血统的非洲人。可他真不敢将自己那段海盗经历和负罪的内心世界讲出来公之于众。他担心老板和同事们对他产生误解,本来良好的印象遭到破坏。

陈爱华的业余爱好是上网,跟朋友聊天,看新闻。2008年8月以来,他只要在百度的搜索引擎上打上“索马里”3个字,铺天盖地的新闻全都是有关海盗猖獗劫持各国商船。他的心被深深地剌痛着,为自己故乡的那些海盗感到羞愧和负罪。随后,中国渔船“天裕8号”在肯尼亚海域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包括17名中国船员在内的25人被扣为人质;紧接着,中国香港货轮又在亚丁湾被索马里海盗劫持。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索马里海盗已经劫持了世界各国的船只97艘。这些新闻就像一枚枚钢钉扎在陈爱华的心上,使他无法安心工作,吃不好睡不香,整夜失眠。他想为此做点什么,可是自己太渺小了,似乎什么也不能做。那些天他的情绪十分低落,走路都无精打采,也懒得跟人说话。同事和陈总都以为他生病了,要他休息,他摇摇头,眼里顿时涌出泪水……

年底时,中国国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中国海军派出两艘驱逐舰和一艘补给舰远赴索马里亚丁湾护航,并定于12月26日从三亚港启航。陈爱华欣喜若狂,心情异常激动地跑到陈总的办公室,推开门就囔了起来:“陈总,我要请假去三亚,去给咱们的护航军舰送行!”陈总一下愣住了,不知陈爱华发的哪门子神经。陈爱华意识到自己过分激动,弄得老板都莫明其妙,于是一吐为快,将自己的身世和那段当过海盗的耻辱经历讲了出来。陈总听得目瞪口呆。

陈总终于理解了这位异国青年的心思,破例批准了他7天假期。临行前,记者问他:“你有没有回故乡探望母亲和妹妹的打算?”他说:“现在故乡的海盗这样猖獗,我不想回去。哪一天海盗绝迹了,我一定会回去的。”陈爱华说着,脸上充满了异常复杂的表情。

陈爱华乘飞机来到三亚,先祭拜了养父的灵位,看望了养父的弟弟及其家人。第二天,他早早来到码头。叔叔家离码头并不远,骑摩托车只要10多分钟。他进入民用码头后,发现军用码头和民用码头是分开的,而且相隔较远,他只能站在民用码头上远远地观望战舰。下午1时,眼看战舰就要启航了,他心急如焚地赶紧给叔叔的儿子小海生打电话,要他过来帮助他。当小海生赶到他身边时,军用码头上战舰启航的仪式快要结束,军舰马上就要出发了。陈爱华反复问小海生说:“你以前不是经常跑到海边来玩耍吗,应该知道哪儿离军用码头最近呀。”小海生摸着小脑袋想了想,说:“我知道哪儿最近了,你跟我来。”陈爱华跟着小海生在民用码头内左转右拐,进入一个堆放大量货箱的地方,两人又从货箱中间的狭缝中钻进去。他们的奔跑的身影引起了码头工人的怀疑,一名汉子跑过来拦住他们的去路,问他们干什么?陈爱华解释了一通。汉子望着陈爱华笑了笑,说:“没想到你的中文讲得这样流利。”陈爱华说:“我也是中国人呀。”

在汉子的带领下,陈爱华和小海生通过一个长长的货场,终于来到离军用码头最近的围墙边,他们站在墙边的货箱上,举目望去,军舰离他们只有百余米远,军舰上海军战士们列队的身影看得一清二梦。这时,战舰启航,徐徐驶离码头,向南中国海进发。陈爱华双腿跪在货箱上,双手合十举于胸前,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心里涌起一个祝愿:衷心祝福远征的战舰所向披靡,英勇护航,平安凯旋!

猜你喜欢
陈总索马里爱华
第一次拔牙
神奇的光
铁砂掌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
丢弃在废井里的赃物
李爱华:我希望过上这样的生活
索马里海盗报复美国
索马里首都发生交火
肥水不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