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菲
恐婚如今已经是个全球化的问题。尤其在女性拥有独立的生存条件、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自我意识充分膨胀的当代,恐婚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症候。都市剩男剩女一边憧憬着爱情,一边警惕着婚姻。他们的经历各有不同,但核心思想是统一的:单身的孤独总比婚姻的痛苦好。情感专家吴迪也说,“我从来不把白头到老当作我的婚姻诉求,而且一对老人携手坐在夕阳下也没什么好羡慕的。”
如果说恐婚是现代剩男剩女的症状,那么速婚,则是对抗恐婚心理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不由分说先结了再说,导致如今离婚率的飙升。中国都市人的婚姻,从三口之家退化为不要孩子的丁克族,又从丁克族逐步进入了“不婚”时代。
很多人之所以会对单身生活抱残守缺,源于他们已将这种生活视为常态,因此婚姻生活就格外显得灾难深重。其实,拒绝婚姻也将失去感受另外一种生活的机会,世上的幸福有千万种,单身的你是否甘心只拥有过一种?
恐婚男女
嫁不出去不等于我很糟糕
文/谢晓秋
核心言论:“我的生活是需要激情的,那种将爱情和亲情混为一谈的说法我无法忍受”。
恐婚指数:■■■■■
那天,我收到一条寥寥几个字的短信——“最近还好吗?”号码有些熟悉,但实在又想不起究竟是谁的。拨回去,原来,短信竟是我的初恋男友王翔发来的。王翔告诉我,他还是离婚了。
每个女人的经历可以相同,比如读书、恋爱,最后嫁个好男人,但结果却可能大相径庭。比如我,已过而立,至今依旧孑然一身,想当初,我是多么渴望嫁给王翔啊!可是,王翔的一句话让我一下子清醒了,他说:“并不是相爱的两人在一起就可以结婚的。”现在想起来,王翔的这句话太富有哲理了,不过,我还应补充一句,“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结婚的!”
当渴望嫁人的冲动渐渐平息之后,选择和王翔分手就成了必然。当然,帅气高大的王翔身后有一群漂亮女孩在排着队等呢。很快,王翔又坠入爱河;很快,我就收到了王翔邀请我参加他婚礼的请柬。那一刻,我真想问问他,你们两人是真相爱吗?
不过,一种恐惧马上袭上心头,也许,失去了王翔,我将与孤独做伴,一个人也许要走很长很长的路;或者,就像新闻里说的,“一个寡居的老人孤独死去”等。但是,很快我就释然了,原因还是因为王翔。一天,王翔竟从外地打来电话要请我帮忙,说让我和他串通好哄骗他的新婚妻子。王翔说,他正和一个女孩子在外地旅游,不想竟被他妻子察觉了,兴师问罪,甚至大闹天宫那是肯定的。王翔说,让我充当那个女孩,因为王翔妻子和我认识……
我承认,目前我的状况起码在外人眼里是很糟糕的,但我总想,孤独的单身总要比痛苦的婚姻来得好些,我庆幸当初和王翔结婚的新娘不是我。
而此次王翔来短信说他已经离婚,其实,他已经历了半年的“试离婚”,这个所谓的“试离婚”阶段,王翔和妻子除了没有履行离婚手续,有关财产等一切事宜都处理得当,王翔的意思无非是想缓冲缓冲,但后来,还是王翔的妻子决定正式离婚,他妻子说王翔是一个不适合结婚的人。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我扪心自问,我是一个适合结婚的女人吗?如果我知道我的丈夫和其他女人外出旅游,我还会心平气和地听他解释吗?我能忍受和一个满头头皮屑的男人或和一个吃饭、喝水都发出“吧唧、吧唧”声音的男人生活在一起吗?我总在想,一辈子和一个男人厮守在一起,听他放屁、打呼噜,和他做爱、吵架,看着他慢慢老去,头发掉光,或者,在他眼里成了黄脸婆,对我来说,这绝不可能是歌曲里唱的“最浪漫的事”,我的生活是需要激情的,那种将爱情和亲情混为一谈的说法我无法忍受。如果,再遇上像王翔这样的男人,那么,婚姻与地狱又有何区别?
女人可能会遇到三种男人,一种是王翔似的,一种是可以勉强混混日子的,一种是真心相爱、白头偕老的,30%的几率,我会有这样的运气吗?
结婚,就意味着把自己丑陋的一面展示给另一个人看,容忍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私密空间,可是,我几乎无法想象一个陌生的人走进我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想要得到的东西,比如婚姻,如果愿意,短暂地拥有婚姻我是能够做到的,但就是不知道能否长期拥有,婚姻的保鲜期对我来说是一周、一个月还是一年?因此,身边的好心人早已对我丧失了信心,定论我是一个嫁不出去的女人。
我知道,嫁不出去并不等于我就是一个很糟糕的女人,不是所有的女人这辈子都要结婚。
城外的人也犹豫上了
文/宋毅
核心言论:“这世界上男男女女如同一片汪洋般浩瀚,你怎么确定手里的这个就是对的”。
恐婚指数:■■■■■
我29岁,是一个上海最普通的格子间白领,收入普通,不吸烟、不喝酒、不关机、不赌钱,过着朝九晚五加双休的宅男生活。拿如今最流行的词形容,是一个典型的“经济适用男”。身为一个“经济适用男”,到了29岁这个年纪,依然未婚,在传统眼光看来,显然是有“罪过”的,于是父母、长辈、亲戚和父母的同龄朋友,相亲活动也开始滚滚而来。
有时候扪心自问,想结婚吗?其实结婚还是想的,谁不想娇妻在房,红袖添香呢?可是所谓“上海居大不易,上海婚更不易”,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性大都市,有太多太多的因素能让人恐婚。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房子问题,如今热播的《蜗居》主角可以为了一套房子而毫不在意地去当二奶。剧情看似触目惊心,可在如今,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所在多有。如果连一套房子都没有,恐怕是没有多少女人会肯嫁的,就算女方不在乎,女方的家庭也不可能不在乎。甚至对于某些家庭而言,光有房子还不行,还得讲究地段,面积。例如我的一个同事,与女友感情稳定,本人家里在中环内也有一套不错的房子。但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女方家里提出要么徐汇、黄浦、静安三个区中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要么就别想结婚。无奈之下双方只能拗断。如今为了结婚而成为房奴的人比比皆是,甚至因此又有一个新名词叫“啃老族”,动辄上百万的房子靠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如何能够负担?只能花光父母这辈子积攒的最后一枚铜板。当结婚的时候不知道对方是因为房子还是因为自己这个人而婚,那这样的婚姻又如何让人期待呢?
在目前这个信息社会,足不出户就能接收到足够多的信息,对婚姻自然也是如此。现代人之间对于感情和婚姻的交流越来越多,大多在未婚时就已经明白了婚姻的部分现实情况,婚姻就像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所以城外的人也犹豫上了,我的真爱肯定是她吗?就如掰玉米,一路掰过来,总觉得之前掰的不够好,所以想要看看后面的,这世界上男男女女如同一片汪洋般浩瀚,你怎么确定手里的这个就是对的。
当然,担心对方不是真爱只是恐婚众多原因中的一种,失去自由的危险也是原因之一。一旦激情变为责任,荷尔蒙的分泌都会受到影响。如今是一个独生子女的世界,两人的结合不单是仅仅接受了对方,更连带了对方的家庭,甚至还有后面的生育与抚养后代的责任。前苏联曾有机构对15000多对夫妻进行了调查,其中过7成是因爱而结婚,近2成是因为人人都结,不足1成是为利益结婚。而调查结果出人意料,为爱结合的百分之一百感到不幸福,为利益而结合的满意度最高。连先锋青年韩寒在不久前也说过“爱情是短暂的,金钱是永恒的”这种话,这都是爱情的浪漫与婚姻的世俗相对立的证据。怪不得没有爱情的人恐婚,而有爱情的人同样恐婚呢。
曾经有人讲过这样的话:旧式婚姻先娶后奸,新式婚姻先奸后娶,而摩登的同居则是先奸而后不娶。自由与责任哪一种更可怕,还真不好说……
凤凰女和孔雀男的爱情
文/小威
核心言论:“当自命不凡的凤凰遇上同样光芒四射的孔雀时,那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实力较量”。
恐婚指数:■■■■■
他们相识那年,他27岁,她28岁,正是父母眼中老大不小的年纪。岁月的晕轮早已漫过青春的梢头,他们都试图在现实与爱情的缝隙中焦急地寻找着“交集”,努力在“奔三”之前步入婚姻的殿堂。
她,来自北方一座40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是家人眼中的“凤凰女”。
他,是土生土长的上海“土著”,是亲友眼中的“孔雀男”。
她,全国重点高校的硕士毕业,成绩优异,工作稳定。
他,本市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外企供职,高薪阶层。
她,父母都是公务员。
他,父母均是工薪阶层。
……
他和她在朋友的介绍中相识,她稀有的北方特质吸引了憨厚朴实的他,他知冷暖、重感情的个性让身处异地的她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温馨。于是,他们很自然地走在一起。交往3个月后,她才在母亲的“逼问”下,简单地说起自己的感情状况。见面当晚,他便接受了父母一夜的盘问,并带着早已准备好的十几个问题,第二次赴约。果然,她的回答,让他满意,她的坦率,令他感动。他的诸多问题,令她心疑。她没有作声,25岁以后的女人比以往更懂得:世上无完美,爱情不能存在太多的猜忌。
浪漫的日子如期而至,他们的感情也日渐升温。她活泼开朗、喜怒溢于言表,他内向稳重、感情内敛,朋友们说他们是互补的“绝配”,他们也认为此生的漂泊的爱情即将停泊靠岸。
终于到了要见家长的一天,她精心打扮、穿戴得体,与他一同出现在众人面前。在他的家长和众多叔叔阿姨的注视下,她羞怯得像只受伤的小鸟,彷佛回到了青涩懵懂的初恋年代。亲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狂轰滥炸般地不断提问,她很耐心地把几个月前的问题逐一详细地回答一遍。此刻她的感觉,像是第一次找工作时面对众多考官。最后,他的父母一脸骄傲地把他从小到大的全部优点统统讲述了一番,她忽然间感觉自己大脑的转速跟不上对方讲话的频率,大脑内存的空间也突然变得狭小不堪。
接下来的交往中,她的脑海不断自觉不自觉地强化着这样的一些概念:他从小到大都很优秀、与很多条件相当不错的上海小姑娘擦身而过、家里有房又有车……而他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日益进步的事业,也带给了她深深的压力。一向骄傲的她,独处时竟也会感到突如其来的自卑,她眼中原本相貌平平的他,此时的头上彷佛也笼罩着一层闪亮的光环。她开始体会年龄赋予男人和女人的不同涵义,开始惧怕感情褪去后的失落和孤单。每一次他说爱她时,她的眼神总是充满了渴望和疑惑,每一次他的迟到和爽约都会带给她很长时间的惴惴不安。学校里一直备受男生追捧的她第一次感觉到爱一个人的痛苦,这种痛苦带给她对爱情深深的恐惧和对未来的疑虑。她开始喜欢在别人的故事中设想自己未来的轮廓,与他的交往也由开始时的形影不离,变为若即若离的逐渐疏远。
她终于明白,当自命不凡的“凤凰”遇上同样光芒四射的“孔雀”时,那是一场针尖对麦芒的实力“较量”,而她,却不愿轻易败下阵来。也许屈居于孔雀的光芒下面,她会生活得更加轻松、安逸,然而她却不愿将涅槃时的痛苦轻易埋葬。当他将一枚闪亮的钻戒套向她纤细的中指时,她选择了退缩。她惧怕他强大的臂膀和婚姻的温床会掩埋她不断奋斗的动力,在理想和婚姻面前,她宁愿做一只孤独的凤凰。
婚姻是个学校,
爱情是个游乐场
文/吕仁(美国)
核心言论:“我爱他爱得透彻并不是因为要永远,只觉得两个人对婚姻都没有追求,才可以把爱情进行下去”。
恐婚指数:■■■■
“给我点时间,然后我们就结婚吧。”地铁呼啸地进入人民公园地铁站台前的那个“滴答”,康突然在我耳边呢喃了一下。这几个看似不经意的字像错过月台的地铁,没有在我的心上停留,直接进入我毫无准备的思绪,没想到感情已经过站了。康的话语在周围彩信的喧哗声中被淹没,我则是看默片的观众,只知道他的嘴唇快速地上下翻动,却听不到一个字。他每说完一小段,都要给我一个很热烈的拥抱,然后两个人就被后面急急忙忙赶回家的人们推进了地铁车厢。
地铁开始慢慢启动了,康继续着刚才的话题,只在我的耳边又轻声耳语道,“SAY YES”,眼中也充满了期待,只是这样的呼唤,还夹杂着地铁广播里的各种小心地铁关门、扒手、注意前方到达站提醒,但没有一句在提醒说要小心求婚。我的眼前除了康,还顺便看到他背后某个妇女健康的公益广告,一个美女摸着自己赤裸裸的胸口,“三分钟护你一生”。自己算一算刚刚所经历的那三分钟,不知道能否保护自己的一生,是否自己对他太好,而忘记了这种日积月累很容易就一不小心被人误认为我在为踏进婚姻做准备。
我含糊地说了句,“你说好就好”,也不想他再问我第二次,便将头埋到了他的怀里。只是对康来说,这样的回答远没有“我想那天想了很久了”之类的回答来得叫人振奋。当初旧同事“天仙姐姐”曾经向我爆料,康其实早已结婚。看来不假,只是那个妻子从来没有现过形,他也如单身人士般带我去他那很雅皮的家,而且还常在我这彻夜不归。不过看来他口中的“时间”,应该是去解决他那一纸婚约。
婚姻是个学校,爱情是个游乐场。学校里约束多但将来出路好,但游乐场不管你来自何方,只要玩得高兴就可以。康充其量是个香港的迪士尼,地方小能玩到这样也就可以了。只是一旦要走进婚姻,所有要面对的东西就会突然变得很多。在公司为了拼业绩,硬着头皮去和部门里的牛头马面们凑合在一起,已经够我受的了。为了段婚姻的经营,把康改造成一间学校,我做不到。原本以为像他这样还有一纸婚姻的男人,对婚姻已经没有向往,也没有未来,这样在一起的每一天互相都会珍惜。只是没想到,他的第一次婚姻还没有脱手,已经在兴致勃勃地张罗自己的第二次婚姻了。
我们的手依旧交缠地挽在一起,他戴着我去纽约开会时替他买的MOVADO手表,而我的左手也戴着他送的TIFFANY。地铁在往前方去,思绪却回到了那个从前。记得那是除夕前夕的纽约,我的网友平一定要尽地主之谊带我在市内逛一逛,无意中看中了那只线条简约但却很有棱角的MOVADO手表,就当场买了下来,并迫不及待地想回家戴到康的手上,于是即刻更改了原先的行程,更不想和平在时代广场一起倒数共度新年,交了更改航班所需的罚款便提早回家。当把这个漂亮的礼物包交到康手里时,他也是有备而来,直接把TIFFANY手表戴到了我的手上。我爱他爱得透彻并不是因为要永远,只觉得两个人对婚姻都没有追求,才可以把爱情进行下去,只是没想到他最后还是要往婚姻里钻,是否是我错了。
地铁到站了。出了地铁口,才发现我的TIFFANY不知道什么时候从手腕上滑走了。两个人在路上来回找了几次也没有找到。我的泪水不停地掉,康安慰地说,“没关系,将来买结婚戒指时,我们顺便再去买个对表。”我就在那时感情防线垮了,说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结婚,何必两件事放在一起讲。匆忙地从康的身边逃开了。他在追赶我的一路上,不知道撞到什么东西,只听见一声清脆的敲击声,应该是他的手表也被带到了,我却没有回头看上一眼。
从此和康还继续在同个公司不同部门上班,只是本来已经对外被我们冷处理的恋情,更加在他求婚失败后变成潜伏,互相见到时也都把对方当作透明。偶然他上来我们部门,也不是找我,而是来看看部门里新来的那个胸大无脑的小助理。助理每次见到他都娇滴滴地叫他声“康师傅”。康师傅后来也为了送助理上下班方便,改为开车。为了显出自己和助理一样的青春,师傅更加改戴SWATCH了。
不久,我被调往纽约总部做事,和以前的网友平近了,成为常见面的朋友。我们从一起看画展、听音乐会、和他一起参加同学的聚会开始平静交往,没有想过未来的路会如何走,只是让他的过去如同一小片一小片的看似互不相连的拼图,在这平静旅程中,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平。到后来他邀请我和他一起去看新房子时,平流露出对家的渴望,并说他也不想每天来回接送我上下班。我马上接口说,我们结婚吧。
现在我做了平的太太,每每说起求婚,平都会哈哈一笑,从没见过女人向男人求婚求得那么急的。万一房子不是买给我和他的话,他就这么多了我这样一房小妾。
和康现在倒成了网友,偶然还会联系一下,他把之前的一切婚姻问题打了个包,算在大胸助理的头上,婚史也就漂白了。说现在自己不但怕结婚,还怕离婚,所以有点里外不是人,反让平讨了个便宜。其实康虽然乐此不疲地在追求婚姻,他却是个真正害怕结婚的人。因为他结婚的目的都是在掩盖上一次的婚姻错误真相,只是一次次地掩盖,到最后他都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了。
与其恐着不如护着
文/幸福懒猫
核心言论:“爱情如果要靠一纸红书来维系,与房契车契银行契无异”。
恐婚指数:■■■
十三岁相识,觉得那个人好生亲切,仿佛前生就相识;
十五岁开窍,体会那个人好生亲近,原来就是在佛前求了千万次的回眸一笑;
二十岁初恋,深感那个人成了生命的一部分,原来心心念念的就是爱情;
二十五岁,转眼到了婚嫁时,却没有婚约的意愿,爱情是自由的呼吸,婚姻是边境的沦陷,所以,在内心深处,弹不起结婚这根弦;
娘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再不结婚,当心人家发现更大一片森林。
我说,除了俺这棵香樟树,再没有第二棵歪脖树能够让他心动,一份十三岁开始的默契不是轻易可以摧毁的,不是每个人可以接管这块烫手山芋的。
娘说,红颜易老,再不生娃,当心养大孩子老了娘。
我说,现在丁克家庭那么多,中国娃儿木佬佬,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咱做雪中送碳,咱不锦上添花。再说,结婚为了生娃,多俗呀,您老人家要真想抱孙子,我给您弄个松狮来。
娘说,亲情浓稠,再不加入,当心我们老去无人搭理。
我说,俺有闺密有蓝颜,俺有同学有同事,生活多姿多彩,身边人头攒动,俺不缺七大姑八大姨,万一遇上刁蛮小姑恶婆婆,岂不一生累赘。
娘说,人心不古,再不拴住,当心人海茫茫无依无靠。
我说,爱情是“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事情,如果要靠一纸红书来维系,悬之又悬,这样不叫婚姻,叫契约,与房契车契银行契无异。
如此自由自在,没心没肺,快快乐乐的皓石小日子,继续过得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某天,那个人说,咱这叫恐婚族,和恐怖主义、恐怖分子、恐怖电影同属“恐族”。天哪,咱自幼无所畏惧,行侠仗义。临了临了,居然自己不知不觉沦陷为恐族了?
于是,两个人秉烛夜谈。
那个人说,森林倒是有,但是这辈子就在你这棵爱情树上了,咱得垒个自己的窝;那个人说,还有窝里得有小鸟,这样千里之外,才会有牵挂,知道窝里有嗷嗷待孵的小嘴;那个人说,还要门庭若市,一份亲情要化作两份,把你的变成我的,把我的变成你的;那个人说,所以我们要有婚书,要有婚礼,要有婚纱,让全世界知道,从此我们将在一起,相濡以沫,白头到老。
想想也对,与其恐着,不如护着,在二十八岁那年,我无比灿烂轰轰烈烈地把自己嫁了。
工业时代的都市病
文/程海晋
恐婚被视为一种工业时代的都市病。的确,这种现象首先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这点中国和美国很类似。在美国,传统势力较强,都市化程度低的如新英格兰北部、南部等偏远地区,大学生毕业就结婚不少见,但都市里男女们,却把结婚一推再推。
对美国人来说,结婚还是不结婚,主要考量不在经济或家庭因素。西方国家早已步入后工业时代,美国人那怕一年只有4、5万美元收入(30万元人民币),也可以生活得挺安逸。因此美国人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往往不太在乎对方的收入、教育、工作、或有无房产,女方对于男方的身高都不太在乎。他们对恋人的要求,非物质性因素显得更加重要。
步入婚姻的双方,必然要在个人自由上作出一定牺牲。害怕婚姻剥夺了自己的自由,是导致美国人恐婚的一个重大因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个人自由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到了极端自私的程度。很多都市时髦词如个人空间、隐私权等,表达了美国人对个人自由被剥夺的恐惧。很多美国人拒绝结婚的借口,如一个30多岁的美国人说“我还小呢,还没玩够”。这种继续玩的理由,说白了还是出于美国人极度维护个人自由的心态。
因此,要美国人为结婚而牺牲个人自由,除非对方达到自己的理想高度。对于经济独立的都市男女来说,当物质因素在结婚决策中的分量降低后,精神因素的分量就大为增加。美国人婚外恋、移情别恋的主因,往往由于身边人已不能够满足自己情感和心灵沟通的需要。
所谓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最难的,找一个喜欢钱的不难,可找一个心灵和肉体上能情投意合的简直难比登天。感情因素方面的压力,对经济独立的都市男女关系,有着致命的影响力。美国人婚姻的不稳定,心理因素占到了多数。这也是为何美国都市夫妻或恋人们一旦出现感情危机,会去心理医生那里寻找解决方法。如果找不到自己的Right One,宁可不结婚。美国人的恐婚,属于一种“精神恐婚”。
相比较中国都市人的恐婚族,其实一开始并不是不想结婚。首先是结不起。如今在上海无房一族想结婚,没有一百多万元几乎不必考虑。结一次婚,男女双方家长需要在财务上倾力支持。为了结婚财务问题,双方经常爆发巨大摩擦。坊间流传的逃跑新郎,就是由于受够了女方在彩礼上的无休止索讨。周围有些结婚三四个月后便离婚的,一问原因,还是为了彩礼吵架,导致双方家庭大打出手。
结婚的巨大成本让年轻男女们对婚姻望而却步。哪怕年薪已经“超英赶美”,都害怕婚姻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失去个人自由相比,为结婚而成为房奴或百万负翁,对自己在心理、工作方面的压力太大了。如果有了孩子,家里老人再身体不舒服,简直是火上浇油。按揭、教育、医疗三座大山,光想都不寒而栗。
此外,对物质的高要求导致婚后出轨现象频频重现。富有的成功人士,不论男女,都会成为未婚者的目标。社会上数量不小的成功人士离婚再婚频繁,再婚的对象年龄越来越小、越来越漂亮。婚姻的稳定性处处受到权贵拜金意识的无情冲击,令恋爱中和婚后男女们惴惴不安,不知哪一天,崇拜权贵的移情别恋、婚外情、私生子这类噩梦就爆发到自己身边。
结婚本身要付出巨大成本,甚至成为“负翁”、“负婆”,然后还要天天提心吊胆婚姻的稳定性,有了孩子后更是鞠躬尽瘁。如今结婚,从物质成本到感情风险,实在是太大了。为了摆脱这种与日俱增的压力,中国都市人的婚姻,从三口之家退化为不要孩子的丁克族,又从丁克族逐步进入了“不婚”时代。
恐婚,恨嫁
文/术术
一门心思只想嫁出去的女人,她们大多根本没有想过婚姻是怎么回事,对“嫁”这种仪式的向往远远超过对嫁的结果——婚姻的向往。也就是说她们所谓的想结婚,只是想得到的“嫁”这种仪式,而不是嫁过之后的婚姻生活。
常听到恨嫁的女人抱怨自己没有人爱,在她们看来,没有人想娶就是没有人爱,男人对女人最大的肯定就是把她娶回家做老婆。她们忽略了一点,大多数男人会对一心只想结婚的女人极度恐惧。他们担心的是当自己还没有下决心结婚的时候,已经被一个女人牢牢套死。在巨大的风险面前,男人会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干脆不同恨嫁的女人交往。任何男人都不愿意为一种假定的幸福,失去自己现有的幸福——自由。
当一个女人极度缺少什么的时候,她会觉得全世界的女人都拥有,只有自己没有。这样导致她越发地想得到,而且可能发展到偏执的状态。恨嫁的女人在这种状态里,会失去对男人的判断能力,她们会将能嫁不能嫁的男人混为一谈。最终只能落得想娶的男人不敢来,而表示愿意娶的往往是一场骗局。因此,常见的现象是越想嫁的女人越嫁不出去。
恨嫁的女人如果不肯于放弃自己内心坚持的标准,那么她是绝对不可能达成结婚的心愿的。有一种情况是,为实现自己对“嫁”这种仪式的追求,放弃自己的选择标准。这将导致很多女人成熟以后,对自己所选择的婚姻极其不满。她们会陷入对婚姻无休止的改造之中,妄图将男人改造成理想的模样。当这种尝试以失败告终时,女人开始对婚姻进行反抗,或者自甘沉沦而终生满怀怨恨。
总之,在恨嫁状态下选择的婚姻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往往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过去的时代,迫于环境压力的成分还存在。当我们已经有了坚持自己的自由时,却依然有人被自己内心的某种东西牵制。因此,恨嫁实际上是内心脆弱的标志,也就是说你没有能力和环境抗争,也没有能力承受寂寞和孤单。
恐婚的女人则恰恰相反,她们是对“嫁”这种仪式的后果想得太多,恐惧“嫁”将会带来的那种生活。因为这种女人洞悉了婚姻的种种无奈和悲哀,能描摹出一幅“嫁”之后的生活图画。所以,她们往往觉得与目前所承受的孤单寂寞比起来,面对婚姻的无能为力更让她恐惧。
但恨嫁的女人往往只想到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没有想到嫁也可以产生一种正面效果就是——你对一个男人拥有了某种特殊的权利。打一个简单的比方,我们说婚姻生活琐碎到你要为一个男人洗袜子,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早餐,他享受到你为他洗袜子的待遇,就必须承受你不高兴时的抱怨。抱怨不失为一种发泄情绪的好途径,而如果你只给自己洗袜子,就永远没有机会抱怨。
恐婚的女人之于男人,比恨嫁的女人容易受到青睐。因为男人在跟女人交往的初期,对这种没有婚姻压力的关系感觉轻松自在。但一旦发展到他想谈婚论嫁的时候,他对一个拒绝婚姻的女人表现出来的耐心也极其有限。一个女人对嫁给他表示犹豫,他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女人是不是爱他。男人的矛盾在于,一方面渴望女人爱他爱到乐于嫁,一方面对婚姻约束的强烈恐惧。他们需要的是他对这个女人的喜爱足以想到婚姻,而这个女人对他的约束又恰到好处。
恨嫁恐婚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两种心态,表面上看恨嫁的人不会恐婚,恐婚的人不会恨嫁。但其实两者之间犹如哲学领域里的矛盾双方,具有转化的可能。恨嫁的人积累了一定的失败经验,很多女人会转而思考婚姻到底是什么?男人为什么要恐惧婚姻?很大一种可能是她们由恨嫁者变为恐婚者。恐婚者由于长期恐婚,而失去了婚姻的机会,开始痛恨自己为什么没有勇气嫁人,变成另一个层面的恨嫁者——恨自己为什么不敢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