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赛花
据CNNIC最新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经世界第一,2008年年底已达到2.98亿人。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也是一个媒体的时代所以,在金融危机进行时,媒体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网络媒体更是在时效性、互动性和深度挖掘上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新华网和新浪网的“英雄所见略同”
多媒体整合报道。网络媒体的竞争,已经开始超越了文字时代,向图文、视音频方向发展。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竞争力就在于依托于新技术上的多媒体整合功能。麦克卢汉认为,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电子媒介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整体、集合的感觉,媒介本身的结构和外形越来越凸显出来了。
图片:在金融危机时候,网民在关注经济信息的同时,越来越寄希望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在文字冗杂的信息里,一幅图片的解说,更容易让网民脱离视线疲劳,尤其是网媒所提供的海量信息中,图片新闻更能吸引人们的视线。
2009年3月1日新华网头条,来源新华网《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海内外各大报纸广泛关注》这则消息,运用了17家纸媒的头版图片,配上寥寥数语,就突出了海山外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而新浪网在2009年3月1日,对于《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这件事,则是整合其他媒体的信息资源,转载了新华网的视频和文字新闻,还有新安晚报的新闻。多样化的信息来源,使得报道获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视频:2007年12月,国家广电总局规定,凡是在互联网上从事视频上传、分享和节目制作的机构都必须先领到许可证,并于2008年6月18日首次公布已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机构名单,这个规定明显提高了视频传播在网络报道中的地位。视频的使用更是让阿民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金融危机时期,新华网的财经视频,给了网民立体化的信息和解读,使网络媒体的权威性逐渐得到认可。而新浪网则是开设了视频版,降低了网民获取信息的门槛,也使得同民能有更好的沉浸感。
网媒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被认为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报道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报道形式,已成为新闻媒体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礼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另外,网络媒体深度报道可以视作一种原创性的新闻整合方式,好的选题和角度,出色的制作是网站竞争力的表现。在网站采访权尚未完全放开的情况下,网络深度报道在网络新闻的竞争中具有重要地位。
2009年2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新华网作为主办媒体之一,参与了全过程的新闻报道,并且对于整个新闻事实通过各家媒体做丁综合评议。
而新浪网,则对整个事件做了专题报道,且做了延伸报道——省部官员对话阿友,以及转载了各媒体对此事件的评论。
网媒的互动评论。互动评论是网络媒体重要的特征之一。在这个自媒体无处不在的网络时代,网民的参与性也越来越高。新华网的新华社区,给网民提供了互动平台,吸引更多的受众来关注和讨论金融危机。新浪网的评论、博客、博客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受众的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们对于新闻事件或者现象的关注程度,也可以提升专题的影响力。
新华网和新浪网的“仁者见仁”
网络媒体强大的整合功能和新技术的使用,使其有着大量的信息,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强,网络传播速度之快,使得任何一条新闻能在瞬间就被传递。大量新闻的复制、粘贴,使得同质化现象越来越凸显,如何能保持网络媒体新血液的充人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新闻来源。新华网是新华社主办的,中国最权威的网上中外文新闻发布平台,受权发布中央政策、法规及各类重大新闻信息,新华网依托新华社遍布国内外的分支机构,专业的采编团队,有着及时、权威、全面的新闻来源。专业的团队,权威的解读,小众化现象越来越明显。
新浪网主要为全球用户提供综合性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和娱乐服务,新浪网与其他媒体的合作,新浪博客、博客等自媒体,使其在报道信息上有着广泛的来源、多元化的信息来源,使得受众在全面的信息中能够客观地分析和判断。新浪网的综合性,更适用于普通大众。
时重大事件的报道:深度还是广度?2008年9月15日,有着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引发了“金融海啸”迅速冲击全球市场,成为整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转折点,而这个事件也成为各媒体关注和报道的转折点。
2008年9月8日至9月14日,新华网报道有关“雷曼兄弟”的新闻只有两篇:《雷曼兄弟股价暴跌导致纽约汇市美元9日走软》和《三季度巨亏39亿美元雷曼兄弟拟变卖家当》。从这两篇新闻里,受众似乎看不出有任何寒冬来临的感觉。
而在这个时间段的新浪网站上,与“雷曼兄弟”相关报道有80篇。9月13口到14日的14篇相关报道中,6篇文章报道了“雷曼兄弟”寻找买家的迫切。新浪网广泛的转载,给了受众相对全面的视野。
9月15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在随后的一周里,新华网对于此事件相关报道增加到了40篇。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国遭遇金融危机?》9月16日新华网的这篇新闻标题里的问号,也是所有关注此事的受众所想知道的,来自CCTV的《新闻1+1》解析了这个疑问,并对中国的金融业做了一个探析。17日报道了国内一些行业的动态,殃及、累及这两个词语均出现一次。
而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后的一周内,新浪网有关此事件的新闻多达216篇(剔除了同一主题)。尤其是9月17日后出现了《雷曼申请破产保护》的专题,专题下设了:危机始末、艰难自救、全球境遇、累及中国、股价重挫、市场背景、买家乱象、前景疑云、相关专题和评论、国内影响这些板块,使受众接触整个新闻事件的角度更全面了。其中《至少7家中资银行卷入雷曼兄弟债券黑洞》、《梅育新雷曼兄弟倒台将如何影响实体经济》这些新闻,让受众开始意识到全球金融危机来了,前景不太乐观。
在雷曼兄弟破产后,网络媒体就把报道纷纷转向倒闭、裁员、破产、危机、海啸等内容,Opinion Research Corporation调查数据显示,77%的美国人认为媒体是经济恶化的催化剂。
随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以及金融政策。媒体也开始把议程设置放在救市上。
新华网在根威消息和政策解读上有着毋庸置疑的位置。然而其在新闻视角的广度上却比不上新浪网。新浪网在大量的复制、粘贴中,失去了对新闻事件的专业解析。
中国网络媒体的何去何从。2008年,我们看到网络的主流化转变,2009年,从“躲猫猫”事件的引发到解决,温家宝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到两会开始前,网民对两会的关注,以及期待和建议,都表明中国正在进入一个网民间政议政的新时代,互联网越来越彰显其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作用。
网络媒体也不再仅仅是提供新闻信息,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件的报道上,如何更好地引导群众,培养网民的媒介素养,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以新华网为例的专业咨询网站,可以凭借自己独有的资源优势,在深度报道和政策解析上做到权威,重视网络多媒体新闻专题的应用,但是在新闻发布上,则需要有更高的时效性,在编辑风格上应该灵活多变,唯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上不至于处于被动。虽然类似新浪网这样的商业网站在采访权限上有所限制,但是在未来的网络媒体发展中,这种差异的消除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以新浪网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时效性就是立足之本。在网络信息过剩的情况下,如何整合资源,编辑信息,使新闻不再是大量的粘贴、复制下的同质化;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增大原创性比例,不仅仅是和新华网这样的专业权威网站竞争,还是和同商业性质的其他网站争夺受众等所必须考虑的。虽然新浪网有博客、播客等自媒体,但是并没有一个公共空间使得媒体与受众互动,而新华网的新华论坛则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如何提高网民的忠诚度也是新浪网今后所要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