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家专访 有独特视角

2009-12-21 02:58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8期
关键词:陆川独家南京

杨 妍 杨 鸽

陆川四年磨一剑的战争片《南京!南京!》上映仅10天,全国累计票房就已达11亿元,这部电影以日本兵的独特视角描述南京大屠杀,引发了许多褒贬不一的争论,与票房持续上涨的还有早就在《可可西里》积累了不少知名度的青年导演陆川。各大媒体从周刊、杂志到报纸纷纷以深度报道的形式刊登了陆川的专访,其中《外滩画报》的《陆川:我讲述的是人性的反抗史》、《中国新闻周刊》的《一个导演的“抵抗史”》、《瞭望新闻周刊》的《中国电影新生代正崛起》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

现代新闻报道中,新闻资源由一家媒体独家占有很难做到,对于《南京!南京!》的采访报道即是从4年前电影的筹备开始,就已经有媒体在跟进,首映后有关影片相关内容的报道也不断出现在各大版面,处于《南京!南京!》的巡回宣传期,导演陆川的专访自然也不例外,这就好比是“华南虎事件”等的报道一样,同样会引起媒体疯狂性报道。面对这种相同的新闻事件,我们必须指出的是没有“独家”,新闻媒体应做到的是掌握“独特视角”,谁的报道视角独特,谁便能占得先机。

新闻界学者曾说成功的新闻写作离不开3个“X”,即是信息(或线索)、细节和新的角度,很多时候,处理同一个信息或新闻事件,最佳的新闻视角只能有一个。2009年3月30日第11期《三联生活周刊》王小峰对话陆川《陆川专访:我想拍一个战争本性的东西》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新闻视角。先回到影片上,整理网上《南京!南京!》引发的争议,基本上可以把它集中为四大方面:1.被质疑影片结构松散,例如前半部分陆剑雄(刘烨饰)的那条线很快便结束;2.影片中拉贝下跪的真实性;3.以“日本人线索”另类的历史视角描述南京大屠杀;4.观影后的绝望感令人望而却步。也许是争议性过于强烈,此后在媒体上出现的陆川专访中,许多问题的设置都是针对这四大争议说事。

其实对于《南京!南京!》,由于题材的敏感性、复杂性,剧本的送审、立项获批等影片以外的东西都是非常具有新闻价值的材料,《陆川专访:我想拍一个战争本性的东西》最终写作采用的是一问一答式,因此记者的提问技巧与采访对象的回答是否具有吸引性显得非常重要,而由于记者能紧紧抓住“呈现影片以外”的这条线,做到的是“《南京!南京!》历程的大揭秘”,陆川也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这篇专访的采写也因为这样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新闻媒体报道有关《南京!南京!》在背景材料上也引用不少这篇专访提供的信息。

归纳起来,这篇专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大部分:第一,影片的审查,包括立项与拍摄完的审查两部分;第二,影片剧本的创作过程;第三,日本演员的拍摄及陆川创作动机、拍摄心理状态。可以看到,总结出来的这3个部分围绕的都是拿争议以外的东西说事。所谓人物专访,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中经历的事如何要表现出鲜明特点。因此其既要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可读性。如果记者在与采访对象的交谈沟通中能更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那么这就是一篇成功的专访。《南京!南京!》的立项审查峰回路转,带点戏剧性的意味,里面涉及的是剧组与外交部、中宣部的交涉,连陆川也把它称为“一个特别长的故事”,这种材料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王小峰抓住了这一线索,展现了立项过程中如贺龙的女儿贺大姐探望剧组并给予鼓励的许多生动细节,这些生动的细节电在下面剧本创作、影片删改上得到运用。

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分析王小峰对话陆川的问题,其每一部分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安排得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如此,新闻写作同样也是如此。新闻采访的竞争曾经表现为信息竞争及角度竞争两大方面,而随着近年来媒体同质化程度越来越普遍,更是凸显了独特的视角的重要性,其不仅仅是新闻媒体竞争的需要,还是记者业务修养和新闻敏感性的体现,更是新闻精品产生的重要因素。

独特的新闻视角有利于重大新闻信息的发现,也可保持作品的原创性,更能做以旧翻新的好文章。作为记者业务修养和职业能力水平的体现,发掘独特的视角需要记者在面对相同的新闻素材时注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审视,多挖掘现象表层下隐藏的深刻内涵,开展深度报道,新闻事实是客观的,记者的想法却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一定要通过细致的思考选取最佳,在新闻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使自己的作品能具有差异性及可读性。王小峰的记者手记中记述他做陆川的专访时一开始即意识到“任何艺术一旦纠缠进去,都会有瑕疵,电影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采访之前就已给自己接下来的采写定下角度“对电影本身没什么想问的,想知道的是电影之外的东西”,正是由于这一独特视角的发现,没有独家,却不失为一篇出色的人物专访。专访中少不了记者、采访对象两个因素,而记者应该在采访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并培养良好的新闻敏感性、深入分析能力。挖掘独特的新闻视角,展现出新闻事件的本质和精华,做到即使是没有独家,也能以报道独特的视角见长。

猜你喜欢
陆川独家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迅猛龙的独家秘闻
独家点评
独家点评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陆川油茶优良砧木品系的初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