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总体规划

2009-12-21 10:01刘克成
中国文化遗产 2009年4期
关键词:大明宫示范园区文物保护

刘克成

唐大明宫遗址主体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宫墙周长近8000米。在总体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落之一,被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由唐大明宫所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对中国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唐大明宫遗址的现代考古,现已探明宫城的范围和形制,钻探出9座宫门遗址,37座建筑遗址,以及大部分宫墙和夹墙遗址,并重点发掘了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玄武门、重玄门、右银台门、丹风门等多处遗址,完成了麟德殿、含元殿遗址单体保护工程。唐大明宫遗址目前虽有建筑及农田占压,但整体保存状况良好,整体格局和重要殿基均保存完整,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保存状态最好的古代宫殿遗址之一。1961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入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并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2008年在国家文物局主导下,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启动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项目。基于唐大明宫保护规划制定了遗址公园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中,根据唐大明宫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结合城市规划,以及文物保护、展示与管理工作需要,确定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面积为3.84平方公里,其中遗址面积约3.28平方公里。考古规划要点考古工作是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基础,也是保护展示与示范的基本内容。考古工作的目的是准确、细致地探明唐大明宫遗址的范围大小、宫内各种建筑、道路的分布和特征,为文物保护、展示和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充实的考古资料。重点是探明唐大明宫的整体格局、道路系统、建筑遗址分布以及建筑性质等。考古工作应控制总体发掘规模,优先使用无损伤考古方法,为后世持续研究留有余地。考古现场及考古过程应尽可能对游人开放。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是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必须以考古及历史研究为基础,考古先行。任何文物保护方案,需要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制定可行的保护方案。文物保护应体现文物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不损害文物及其环境为根本原则。唐大明宫遗址的整体格局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完整保护。遗址的自然地形属于整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护,对部分已经破坏了的地形,应考虑适当修复,宫门与宫墙是显现唐大明宫整体规模及格局的重要内容,对尚存遗址必须予以妥善保护,对完全破坏的部分也要通过标识及景观控制等手段,保护并显现其完整性。宫门的保护方案必须协调遗址公园内部和外部环境关系,出人口和道路设置应兼顾历史环境和城市交通。宫殿区为遗址分布密集区,必须以科学分析论证为基础,实施适当的文物保护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殿前区和宫苑区为大明宫内的历史环境展示区,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恢复历史环境和植被。在进行详细深入的现场调查和鉴别的工作基础上,对园区内非唐代的历史遗存,若存在文化价值及利用价值,且对唐大明宫遗址基本格局和主要文物遗址不起干扰和破坏作用者,同样应当予以保护和利用。文物保护设施所用的工艺、材料应明确区别于遗址本体,要防止历史混淆。鉴于唐大明宫遗址主要为土质遗址,保护难度大。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土木结构建筑遗址保护的理论、方法和材料。应重视文物保护工程的示范效应,强调保护与展示工程的先进性和探索性。文物展示规划文物展示是提高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公众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扩大其示范效应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在保护文物及其环境前提下,向人们提供认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可能性。鉴于唐大明宫遗址特征,其展示需要将遗址空间、文化意象、科学考古与保护过程、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成就综合予以展示。各种现代的技术、开放创新的思维应该为遗址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唐大明宫遗址整体展示这是唐大明宫遗址最具气势的内容,展示包括:唐大明宫历史格局、历史规模、地形地势、历史环境。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也可以考虑运用模型复原或虚拟复原的方法,在适当场馆进行展示或演绎。唐大明宫的宫门和宫墙,以及位于轴线的重要建筑遗址是展示整体格局的最主要内容。唐大明宫建筑文物展示这是唐大明宫文物的主体内容,展示包括:遗址本体、出土文物。唐大明宫遗址的主要内容为建筑基址,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保护设施,利用现代材料,选择部分建筑复原,或进行建筑的部分复原(如建筑基础、柱础、柱子、梁架等)。文物展示原则不允许重建,仅在有科学依据和对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允许象征性、小规模和局部的重建。可以考虑在适当场馆,运用模型复原或虚拟复原的方法展示复原研究的成果。太液池及周围皇家园林展示这是唐大明宫最具魅力的内容,展示包括:太液池池岸遗址、蓬莱山遗址、太液池出土文物、太液池周边建筑遗址等。在切实保护文物遗址的基础上,根据研究成果,可以适当恢复太液池水面以及部分植物景观和园林。考古及保护工程展示这是唐大明宫保护展示示范园区重点示范内容,展示包括:考古现场、考古过程、保护设施、保护过程等。展示现场必须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保证文物及参观者的安全。必须设置翔实的文字及图像说明,以帮助参观者学习和了解文物考古及保护科学。历史及文化展示这是唐大明宫的辅助展示内容,展示内容包括:唐大明宫历史及文化、唐长安城历史文化、唐代历史及文化、考古科学及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等相关内容。主要通过各种方法体现唐大明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礼仪、音乐、歌舞、诗词、绘画等)。新增展示设施应明确区别于文物遗址,复原展示只有在使用现代方法和材料的情况下才被允许,要防止历史混淆,鼓励使用可还原的技术与材料。新增展示设施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或结合文物保护设施一起建设,应避免对文物遗址及其环境的破坏。所有文物展示手段既要考虑普通大众的需要,又要考虑特殊兴趣人群、专业工作者、残障人士的广泛需求,还要加强公众的参与性。景观规划景观规划建设应当以历史资料和考古研究为基础。整体景观意象应保持唐大明

府、西安市政府共同组建唐大明宫博物院,负责管理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大明宫博物院下设唐大明宫研究院。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世界遗产中心等国内外机构,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古迹遗址保护技术平台,引进国内外一流专家,长期开展唐大明宫历史、考古、保护、展示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持续推进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建设。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应当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进行管理。遗址公园以外周边地段现有建筑物,应按照文物保护法及《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陕西·西安段——唐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规划》的要求,酌情逐步改造。近期建设目标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2010年的建设目标是:“确立形象,显现规模,开辟游线,改善环境,提供设施,对外开放”。具体工作如下:完成唐大明宫遗址地面不当附着物的拆迁与清理。完成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勘探以及部分重点区域的发掘。确立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形象,完成丹凤门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显现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模,完成宫墙及部分门址的保护及展示工程。初步完成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保证游人参观。改善遗址生态环境,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通过谨慎研究,妥善保护,恢复太液池水系,进行遗址公园绿化。完成殿庭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利用部分现有建筑改造,建设部分文化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和基础设施。邀请部分国内外著名文物保护机构及专家,开始部分重点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2010年西安唐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向公众开放。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探索,其价值之高、规模之大、投资之巨均前所未见,项目本身对于中国文物考古及保护工作者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鉴于文物考古及保护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科学性,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应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当前的总体规划仅仅是基于当前已知的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可以肯定在未来规划必定会根据考古工作的新进展,进行适时调整和更新。

猜你喜欢
大明宫示范园区文物保护
小草成长记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龙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走在大明宫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园区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名胜古迹
浅析贵州省正安县谢坝大鲵驯养繁殖示范园区建设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