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冰
公元904年,一座辉煌的宫殿,在一场战争后,被拆毁,只剩下台阶和夯土,让专家们感知它曾经的风光无限。这就是位于中国古长安(今西安)的唐大明宫遗址。如今这个经历了1100多年历史沧桑的遗址,以东方大遗址的名义提出了世界性的难题。从国家到地方,政府和民众都认为文化遗址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贝,但却缺乏能够将遗址加以符合国际规范保护的能力和措施。文化遗址作为人类文明的刻度与记录,是现存于世、最为直观的文化再现。文化遗址不仅是历史遗留的客观存在,也标志着曾经有过的真实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文化遗址能够用来评价或表达某种情感,它是对当代人的生活有重要影响的旅游目的地,也可成为当地居民的营生项目。这些诠释,直接决定了世界文化遗址保护的形式和措施。世界上存在一个文化符号系统,这个系统张扬一种普适的美,简单的美,即使游客没有文化背景,也一下子就能识别它,没有“陌生感”。一个文化项目要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必须破除项目的“陌生感”。如果遗址保护和展示做不到成为世界文化符号系统的一部分,那充其量就只能是文物界的“孤芳自赏”和地方政府的“自娱自乐”了。西安因大唐而闻名于世,唐帝国创建了西安历史上最灿烂的文明。要让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成为世界文化符号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我们应区分各种情况,调动一切资源介入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建设。在保护好大明宫遗址历史风貌和重点文物的前提下,努力使隐性文化显性化,使在地下的、书本里的文化走出来,活起来,使之变为可读、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你认为该怎样展现逝去大明宫?是再以历史记载为线索,重新复原一个建筑群落?还是以意象为主线,启发人们对这座中国历史上的宫中之宫的辉煌释放想象?”这个面向全球顶尖规划设计师们的拷问,无疑也是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者们的首先面临的核心问题。大明宫遗址公园,一个泛生态主题概念公园如何吸取国际上其他城市的改建经验?如何使未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既有中国特色,又融入国际潮流;既符合人们生活的品质需求,又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味,这是我反复考虑的问题。我曾在巴黎第二区的一个小旅馆里度过一个夏天,感受到巴黎城市的多样性。也曾漫步于纽约的中央公园和伦敦的海德公园,体验过它们所起到的社会文化作用。所以,我脑海里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将来会是一个泛生态主题概念公园,它既有类似纽约中央公园的休闲功能,也有伦敦海德公园那种文化凝聚力,公园的核心区域和周边的区域协调。那时候,西安人将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融的地方,大明宫遗址公园将会构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古不今,却又亦古亦今。商业和闲情,新锐和厚重,人文和自然,和谐处于一体。在这里,你在非常传统的地方会看到时尚的影子,这个影子可能是一个高科技的新媒体展览,也可能是一次现代技术下的考古体验。还会有其他文化的东西。但这个时尚,肯定具备唐文化内涵的“大气,交流和包容”,而不是西方文化主导下的时尚。中国文化,尤其是唐文化,兼收并蓄。儒家的一个概念就是“和”,所谓和而不同。在保留自己文化的同时,又接受他人的文化。城市空间就会有更丰富多彩的内涵。按照规划,大明宫遗址区范围为:北至环园中路一太华北路一北二环,南至环城北路-华清西路,西至未央路-红庙坡路-星火路,东至东二环北延伸段-东二环路。整个遗址区保护改造规划面积为19.16平方公里,跨未央、新城、莲湖三区。其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3.2平方公里,周边改造区域12.76平方公里,北二环以外集中安置区3.2平方公里。这么大的一块区域,建成后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和西安城墙、曲江新区,将会是西安这座千年古城的几大呼吸通道,成为维系城市居住舒适度的重要管道。一个城市有没有呼吸的空间,关系到在这个城市居住的舒适度。在相对较传统的城市里,比如日本京都,它的呼吸通道,就是遍布城市的寺庙。被称为“三步一寺庙、七步一神社”的京都有佛寺1500多座,神社2000多座,这里是日本文化艺术的摇篮,佛教的中心。比如著名的龙安寺是1450年建立的,到现在已经五百多年了。这些寺庙安静地坐落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安静祥和仿佛是都市水泥森林里的天然所在。漫步其中,让人感到精神的宁静。龙安寺里面的石头花园,被称之为白沙和石群的枯山水,在某种意义上是日本庭院艺术代表的这个花园,已经安静地存在了近五百年。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这个庭园能给人一种超乎寻常的视觉美感。在日本人人都要脱了鞋才被允许走进任何一个庭院建筑,在白沙和石头面前坐下,怀着朝拜的心情,凝望这座需要想象力的园林。这种想象力使得人们坐在那里,变得安静,心静如水。在京都,寺庙遍布在每一条小巷里。这些静谧的庭院创造了一个静的世界,一个让人们从身体走向精神的安静的世界。现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到处都在建广场,到处都是喧闹的车流,尤其是上下班,人群就像水一样从地下冒出来,涌下去,周围是高高的建筑、高速路,轨道交通,马路越拓越宽,人被挤压着,没有了自由呼吸和安全感。大明宫遗址公园将来能不能成为西安的“市肺”、西安的“中心区域”,恐怕也跟它能不能成为西安的呼吸通道相关。大明宫遗址公园,展现大唐文化的兼容并蓄未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及周边区域,将会是一个新唐风的建筑群落。但是单一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景的,肯定要吸收别人的东西,吸收其他文化的东西,才能把这个概念扩展开去。兼容并蓄,正是大唐文化的核心精华。盛唐时期,中国和周边诸国以及西方国家都有往来。唐代两百多年中,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就有19批3000多人。随同使臣而来的官员留学生人数更多。玄宗时期,16岁的阿倍仲麻侣来到长安,在大唐度过了他最美好的青春时期。朝鲜半岛上统一的国家新罗也派遣大批留学生来到中国,同时和大唐的边贸往来也十分频繁。此外,天竺(印度)、林邑(今越南中部)、大食(阿拉伯帝国)、波斯(今伊朗)等国也和大唐贸易往来。文化交流。这些国家从大唐进口昂贵的奢侈品茶叶、丝绸和瓷器,甚至政治制度和文化典籍。同样,长安城也遍布来自远方的奢侈品象牙、香料珍宝等。这些唐朝进口物品,引发了唐朝人的想象力,从而改变了唐朝人的生活模式。未来的大明宫遗址公园会有其他文化的东西。比如各地唐人街会在这里得到一个复制。因为唐朝是一个极其强盛的朝代,中国人对此充满了自豪感。所以
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譬如给旧金山有美国最大的“唐人街”。起初,唐人街开设了众多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为了继承祖先的文化,唐人街也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开展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尤其是逢年过节,传统中国庆祝活动,耍龙灯、舞狮子,吸引了不少当地人前来观赏。唐人街在跨文化交流中形成了它的独特之处。大明宫遗址公园未来将重现国外一些有特色的唐人街,在一个共同的文化系统的支持下,又有所在国的一些文化特色,会是一个很好的旅游集群。大明宫遗址公园还将有一些国家捐建的特色园林。这是把外国的居住和休闲文化直接拿过来。盛唐时候,长安不仅是国内的交通枢纽,四方辐辏,各地物产输入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也通过丝绸之路前来长安,多达数千人。世界各国的文化在长安交汇。譬如帝王陵墓前的华表,本来是门阙的作用,不断增加外来文化的因子。印度式的莲花基座,古巴比伦风格的带棱圆柱形躯干,有波斯祆教中的太阳崇拜,东罗马的券草、忍冬花纹等。我们对外来文化,外面的世界认识曾经非常宽容。这种大唐气象应该得到延续。游客将在大明宫遗址区感悟盛世,这里靠近强者,凭吊历史,参悟人生。几乎所有的建筑和情景营造,都力求淋漓尽致地传递包容开放的盛唐胸襟和进取创新、建功立业的有为精神,并全面展现大气磅礴的时代精神与傲视古今的历史风骨,以此来全方位展示西安的形象并振奋市民的精神。大明宫遗址公园,盛唐文明的充分体现毫无疑问,大明宫的博物馆群和文化项目将充分体现盛唐文明。“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在大明宫的一系列博物馆里,既能得到形而上的、虚的道,即哲学方法、思维活动;又能得到形而下的、实的器,即可以由视觉触摸到的大唐的文物实品。这里让我们体验到一是它的哲学价值,展现我们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人我合一”“身心合一”的宏伟理念。二是政治价值,体现盛唐时期为了国家长治久安,唐太宗李世民决心以自己巨大的军事威望去建设平和的社会,胡汉平等、促进民族融合的过人远见,以及广纳各国人才的宽大胸怀。盛唐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大的时期。一个国家几千年的历史,主要是通过历史教科书对大众进行启蒙。教科书总是跟随政治风云的变换不断修改、翻新。所以胡适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代史家对历史的误读和乔装,使得历史的真貌扑朔迷离。要了解历史的真相,考古是必须的手段。一般人对考古的知识只涉及皮毛。而且,在人的一生中,你也许永远无缘接触考古这门学问。但在大明宫遗址公园,你就能亲历考古。考古是一门科学,半点儿虚构都会被实物击倒。比如含元殿是三层大台。含元殿在第一次发掘之后,殿前没有做大的清理,这里古代坍方密集;当时做含元殿复原的时候,设计师就依旧例把龙尾道画在殿的中间部位,也没有人质疑。在流行的电视剧和电影中,上殿都是从中间往上走。后来挖掉了3米多高,80多米长的地带的堆积,经清理之后,发现大台的边缘上砖石都连成一线,台阶并不设在殿址的正中,所以人不可能从中间上殿堂去——考古就是这样,来不得半点想像,要全凭实物佐证。这方面汉阳陵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把所有的墓道打开以后,全部用玻璃覆盖,人走在上面,下面继续考古,让游人直接参观考古的过程。我们的设计则是,在大明宫遗址公园内做一个考古博物馆,留出一定的考古空间让游人直接参与,并用玻璃对夯土墙做一个封闭,考古发掘就在里面进行。我们还可以让孩子领一个工具,去实地学习怎么考古发掘。博物馆藏品不能仅仅把文物作一种“无生命”保存。要增加博物馆的趣味性。神秘的东西都是有趣的,都能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我们可以让一些器物在展示过程中神秘起来。世界上有两座博物馆值得借鉴:一是新加坡博物馆,一个是圣何塞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都特别能吸引儿童。一个大缸里安置了潜水艇模型,人可以操控潜艇上下。孩子们能看到水进去怎么办,水出不来怎么办。还有一个小风扇似的水雷机,叶片是活的,让儿童自己组装。叶片到什么角度会产生水流或者风,在什么角度的发电量最大,都能让儿童动手实验——尽管他们现在不懂得原理,但日后经过课堂学习,很快就能一通百通。那些博物馆不允许儿童自己拍照,而是吸引他们更具科技含量的活动来代替手中的相机。孩子们一进去,就能获得一个条形码。他们可以站在博物馆的镜头前将自己想拍的器物在天花板上调试。调试好以后,把手臂上的条形码录入扫描仪,那些展品就被记录下来。回家后,他们打开电脑,输入条形码,就能看到之前在馆内拍的器物了。这样的展示和学习肯定耗资不菲。但是,圣何塞博物馆的标语却让我印象深刻:“不要让金钱阻挡孩子学习科学”——这是一个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伟大口号。圣何塞博物馆门票是成人8美元,儿童6美元。而没带钱的孩子,登记一下,照样可以进馆参观。大明宫也应当这样,不能让金钱阻碍孩子学习中国文化。大明宫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值得我们无穷探索的问题。唐朝曾经攀登了古代文化艺术的最高峰,盛唐的灿烂文明在千百年后依然具有划时代意义。仅就音乐而言,在唐朝建立之初制乐问题就被再次提出。儒家主张音乐的教化功能,以庙堂音乐为典型。而唐太宗则是相反的主张,他认为乐曲不可能改变一个人,他的主张实际上是赞同晋代“文化斗士”嵇康的观点——声无哀乐论,恢复音乐抒发感情的功能。这是唐太宗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和指导思想在音乐上的体现。唐太宗的文化思想、文化政策造就了大唐时代多种文化繁荣并存的让人耳目一新的局面。现实社会被竞争的氛围所笼罩,人们为生存发展不得不在世俗的环境中拼搏、浮沉。而在西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恢复大明宫遗址就要恢复其反世俗化的神圣性。其一,在空间上。宫殿遗址公园是回归盛唐的神圣区域。进入遗址公园,就是要在世俗的包围之中营造出一个超然的古典空间,利用非世俗的环境、仪式、语态、衣食、习惯等来表现大明宫的神圣性。让每一个游人的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经济实力等,在这里都成为“身外之物”;让游人一进入遗址公园,就是盛唐风俗的一位参与者、感
受者,人人都能感受到大唐王朝宫殿的神圣性。其二,在时间上。现代生活中,我们一年有些节日和时刻也是相对神圣的,比如大学的毕业典礼、大年三十、清明家祭,婚礼、丧仪等,这些神圣时刻滋养着国人的心灵,延续着中华民族祖先的文化基因。因此,我们要在遗址公园内恢复大唐时代的各种节日,在一定的时段来创造和回归这种神圣性。不论在空间和时间上,大明宫都要让现代人疲惫的心灵在一种神圣的氛围中得到净化、升华。这是大明宫“人无我有”的特色,也是任何其他旅游方式所不能得到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全球语境下的博物群在斯坦福做博士后研究时,我经常去附近两座城市,一是著名的旧金山,一是圣何塞,一个经历了从农业到工业,到如今的主要经营全球服务业的城市。这与我国深圳的城市发展路径非常相似。但圣何塞显然更有核心竞争力,它是全世界IT产业的发动机,服务全世界;而深圳的发展完全靠国内拉动,是一个内源型城市。大明宫目前还是“深圳型”的项目,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其“圣何塞”化,让它有内部发展机制,从内部产生动力,而且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大明宫的动力到底在哪里?从面积上看,大明宫遗址公园与纽约的中央公园相当,规划的理念也相似。中央公园旁的第五大道,有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的大都会博物馆,这是纽约的城市特色。那么西安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会聚之地,收藏文物数量之多、之丰富,这是像纽约这样的城市所无法比拟的。然而,西安的博物馆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展出水平,距离发达国家都有相当距离。大明宫应该建有博物馆,而且还得是一个博物馆群。中国的公立博物馆都靠财政拨款供养。但是在很多发达国家,博物馆依靠的是庞大的社会力量。以华盛顿的史密森博物院为例,它包括了18座博物馆、美术馆和国家动物园,收藏了1.365亿件艺术品和标本。同时它还是一个研究中心,致力于公共教育、国家服务以及艺术、科学和历史领域的学术研究。如此庞大的一个博物院系统的资金只是来源于英国科学家詹姆斯·史密森尼(JamesSmithson)对美国的遗赠。中国目前正处于财富积累的快速增长时期,大量的财富、资源被积累到各个企业、个人手中。这种情形,与上世纪初期的美国很像。正是在那段时期,美国开始出现最早的私人基金会,富裕了美国人开始把个人财产捐赠给公益、慈善以及公共文化行业。对于大明宫而言,这会是一个重要的动力之一。我们可以兴建一些个人主办的博物馆、美术馆,吸纳更多的社会力量介入到这个领域。而更重要的是,博物馆同样需要做出品牌,才能有自己的应有地位。纽约第五大道旁边的大都会博物馆是全世界最好的品牌。事实上,这座博物馆不是靠纽约一个城市在支撑,而是依赖全世界的资源。对于大明宫的博物馆群落来说,大都会的尝试,也可是大明宫博物馆群的有益借鉴。我们不仅把目光放在西安丰富的文物资源,也要留意吸引各种艺术藏品,比如当代的科技、文化元素,使得这里的博物馆群有强大的自身生存能力、发展能力。按计划,大明宫遗址公园将于2010年10月1日开放。但这个开放,不是说所有东西都完成了让观众参观。比如考古,就将继续进行。考古是一项艰深复杂的长期工作,或可持续20年、50年,或可持续100年甚至几百年。因此,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开放不可影响考古进程,这是不能触及的底线。我们的目标是,在考古和开放方面求得双赢。不论原来考古进展到何等程度,我们都可以先在遗址上铺设木栈道作为旅游路径。游客行走在木栈道上会别有风趣,木栈道本身也是一道景观。各种管线,上下水管,软管,安防系统等可以隐藏于木质栈道之下,对考古工作绝无影响。人们来此,不仅可以看到遗址的概貌,更能近距离观察考古的进行——这本身,就是一种极有吸引力的项目。除了按规划植树、种植物、挖掘湖泊,我们还得设法把大明官的宫墙做得有特殊创意和艺术品位。这里所指的宫墙不是实体,是从概念而来的墙,是空的、抽象的墙。它含有当代艺术的基本元素,其真实性不是目光看到的,而是内心感受到的。按照艺术家的设计,在“墙”的位置,可以栽一排树,种一片竹,也可以置放一排石块。他们艺术地、有机地组合成为一个城墙的展示。这样极富有联想空间的墙,能给观众带来超乎官墙本身魅力的艺术享受。在整个遗址公园的建设过程中,我们的目光永远放眼全世界,向全世界继续征集办法,寻求创意,让世界所有关心大明宫的人都来出谋划策:你心目中的大明宫怎样展示更好?紫宸殿、麟德殿和下面的博物馆,你觉得怎样展示你会更有兴趣?这是我们一个永不放弃的长期活动,也是大明宫遗址公园的重要特色。每个时代都会在地球上留下深浅不一、色彩斑斓的印痕,每个痕迹都将镌刻在地球上。在建成后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我们能够看到、感受到的,将是现代人的文化盛宴和超级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