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桥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人的先天潜能是无比优秀的,后天的教育就是创造一种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使之得以实现。”宽松、活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主动地追求知识、创新知识,自由地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比如:我在讲到第一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的影响时,课本中提到:它使生产出现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狂飙式的发展。我在黑板上写了“狂飙”一词,一个同学大声说:“不就是三个疯狗狂跑吗?”同学们立即哈哈大笑,我没有批评这位同学,而是因势利导:“三个疯狗狂跑,跑得快不快呀?”学生一致回答“快”。就这样,一个深奥的道理就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被学生理解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树立平等的教学观,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唤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二、贯彻主体性原则,开展创新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教学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思想、情感、意志、个性都处于变化中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坚决抛弃忽视学生主体性的“满堂灌”。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全方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启发和帮助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我个人认为贯彻主体性原则,开展创新教育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创新方法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要完成此任务,就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因此,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整个教学过程放到学生身上去,注意对学生使用创新教育的方法。
1.课前预习法。不少政治课教师都给学生留预习作业,告诉学生要预习的内容。这样的预习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只能使学生养成机械的、被动的学习习惯。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那么我们在留预习作业时,就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去搜集与课本中理论相关的资料,包括历史的和现实的,然后再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创新过程。比如:我在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框题时,是这样留预习作业的:第一,看课本,找出这一框题的理论知识;第二,搜集史实来证明这些理论;第三,综合史实和理论,谈谈自己的感想。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拓宽了知识面,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这就是一个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过程。
2.课堂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定要深挖课堂潜力,实现教学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主体性原则。
(1)生生互动式
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要敢于放手,书由学生自己看,问题由学生自己提、自己解决,形成一种生生互动的氛围。比如:我在讲“资本主义民主是虚假的民主”这一框题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对资本主义民主展开辩论。有的同学说:“资本主义是虚假的民主”并从“议会制、选举制、政党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有的同学说资本主义民主有进步性,并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民主。通过辩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起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2)角色转换式
在教学中,贯彻主体性原则,要注意教师角色的开放。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尽量少讲,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干脆由学生自己讲。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正有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热情,而且表现欲和成就感极强。如果让学生自己讲,他们会主动地学习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加进自己的观点有所创新。比如:我在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框题时,就是让学生自学,并让他们讲出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的改良派、辛亥革命探索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史实。这样,学生就会认真、全面地理解、分析、把握教材,这就锻炼了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使他们可以从自己的立场、观点出发看问题,还锻炼了创新的能力。
(3)教师精讲式
这一方式用于学生读后不懂、难以理解或理解深度不够、不易掌握的知识。教师对这些内容一定要讲到、讲透,要理解,要有思维过程。比如:“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这一原理非常抽象,不少同学不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精讲。我在讲这一原理时用了一个通俗的比喻: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脚”,把生产关系比作“鞋”,是“脚”决定穿多大尺寸的“鞋”,“鞋”必须适合于“脚”,如果适应了就走得快,如果不适应就走得慢,甚至倒退。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技巧上有所创新。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多读、多看、多想,在教学中才有悟性、才能创新。
3.课后练习法
传统的课后练习法大多是背书、留大量的练习题,这样就造成了政治课教学的单调性、枯燥乏味性,所以政治课应在课后练习形式上有所创新。
比如:可以开展一些小品演出活动,用小品的形式把课本中的理论再现出来。我在讲完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一框题后,就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贾元春回贾府探亲”这一片段,“演员”演得投入,“观众”看得认真,再加上学生的旁白(“贾政向女儿这一跪,就跪出了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跪出了封建统治的专制。”)一语道破天机,既巩固了课本中的知识,又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此外,还可开展一些阐述学生自己观点的政治小论文比赛、展示学生自信的时政演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漫画大赛、激励学生参与创新的《政治报》编写比赛、体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程度的自命题考试题目等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应多在课后练习上下功夫,使政治课真正活起来。
(二)创新能力
我们作为政治课教师最容易走入“死教书,教死书”的误区,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高分低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创新教育,加深对学生的培养。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深化、升华理论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精讲,学生已经对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如何在此基础上,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些理论深化、升华。比如:在讲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框题后,我启发引导学生:“学完本框题后有何感想?”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且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必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使理论得到了极大的深化和升华。
2.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学习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它。但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应在每节课、每个练习中注意培养。比如:我在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环境问题”时,为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假如你是国家领导人,你怎么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2)作为中学生,你打算怎么去做;(3)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建议……这样就能引导学生从自身考虑,从身边找材料。这样的练习应该每节课都不能少。
3.培养学生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那种“家长式”教学。学生不是“接收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明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把学生刚刚燃起的智慧火花视为异类而浇灭,应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比如:每次讲完课后,可以在课堂上留出几分钟,开辟了一个“你说、我说、大家说”这样一个小栏目。在这里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谈体会、谈认识,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在政治课中,开展创新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只是由教师单向传递教学信息的现状,建立双向、多向的信息交流与反馈,以及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始终贯穿自学能力的培养,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