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技巧分析

2009-12-18 08:48
南北桥 2009年9期
关键词:行政执法收集证据

郭 敏

【摘要】目前,随着行政案件的增加,行政执法证据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诉讼中,然而当前还未形成统一的法律体系,关键问题之一即是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本文首先对收集方法进行了归纳,重点对收集时可以运用的技巧进行了阐述,以拓宽证据来源,增进方法的利用效果,保证收集证据的合法性、及时性、准确性,确保证据的最终效力。

【关键词】行政执法 证据 收集 技巧

【中图分类号】D915.13【文献标识码】A

一、行政执法证据的概念及种类

行政执法证据又称行政证据或行政程序证据,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中,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而收集、调查和运用的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行政诉讼证据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以上证据经法庭查证属实,才能成为定案的根据。这一关于行政诉讼证据种类的规定同样适用于行政执法证据。

二、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方法

各种证据调查措施或方法往往同时具有发现证据的功能和收集证据的措施和方法。其常用方法有:调查、现场勘察、询问、辨认、搜查、检查、委托他人调查、现场笔录、实验、鉴定、扣押。这些调查方法都各有利弊,往往都是综合使用进行证据的收集工作,这样才能优势互补,不至于因为单一方法的使用而使证据无法全面客观的得到显现。

三、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技巧

行政机关在掌握收集方法的同时,应当在实践中慢慢总结证据的收集的技巧问题,技巧的灵活掌握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调查中要重视应用科学技术设备。绝大多数行政调查取证工作往往是基层执法人员完成的,因此给基层行政机构配备诸如复印机、摄像机、照相机和录音机等常用取证设备是非常必要的,调查人员应学会正确使用以上设备,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它们在取证中的作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五十七条规定,“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行政机关如何在不违背这一规定的前提下行使调查取证权,值得考虑。就行政的实践看,制假案件的调查过程中,暗访、偷录等能帮助取得非常有价值的证据,而其他场合则不便使用;使用效果也未必佳。因此,区别场合、慎用上述调查手段应是比较好的选择。

(二)运用询问技巧。执法人员在询问证人或当事人时,要显示出相当大的灵活性,务使其保持轻松自然,但执法人员应自始至终开掘所暴露出来的线索,并密切注意谈话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之处。询问怀有敌意或不可靠的人时,执法人员可故意打乱时间顺序,以使其难以提供虚假证言或证言前后矛盾、破绽暴露。

(三)密拍密录。调查前注意办理好有关立案的法律手续,如取得公安部门、工商部门、法院、律师事务所的立案文书等相关手续,器材的使用上应尽量选择合法器材——就摄像而言,一般民用数码摄像机较合适。

(四)使用伪装身份时的打入与贴靠在调查手段中是较为特殊的一种。在开展此类行动时首先要严格控制案件范围,除迫不得已尽量不要使用这类敏感的调查方式。在一些标的额大、有相关执法部门参与或默许的案件中,使用这类手段前应注意办理好有关立案的法律手续,取得相关的法律文书、回执。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时,一般应尽量通过公开渠道进行,通过对各种渠道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获得具有针对性的专项情报。需借助外力收集时,应通过与相关公司、组织、专业人士在正常的业务工作交往中进行套取。

(五)特殊的具体技巧

下面举一个事故车辆现场痕迹的勘验技巧:

车辆痕迹的勘验与事故现场关系密切。在事故现场的痕迹勘验中,应根据现场的不同特点,灵活选用以下查勘方法:

沿车辆行驶路线查勘法。凡事故发生的现场尚未破坏,且痕迹较清楚时,可采用此法循着行驶印痕逐段查勘,收集物证。

从事故中心点向外查勘法。

由外围向中心查勘法。即从事故现场四周向事故中心逐步收缩查勘的方法。

分片分段查勘法。适用于现场范围大或伪造的现场,可将其分为若干片或段,然后再逐一勘验。

另外,还应主动收集和掌握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准确判断及划分事故责任,公正合理地处理好车险赔案。机动车辆是一种风险大、事故率高的保险标的。其现场查勘任务繁重,专业技术性也很强。对事故车辆痕迹的准确勘验,则是现场查勘的关键和难点。因为事故车辆的痕迹,是分析事故成因、确定事故种类及责任归属的依据。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认真做好事故痕迹勘验,不仅有利于明辨责任、公正理赔,也有利于识破假案,打击不法骗赔,进而优化车险经营环境。

另外,证据收集后也要注意保全,证据保全是我国诉讼制度中规定的保存证据的一种特定方法,要根据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的不同表现形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

四、总结

行政执法涉及国家日常公共管理的各个方面,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中与公民的接触最为密切,执法行为及结果对公民的利益有直接的影响,随着行政案件的不断上升,行政案件的不公正处理也比比皆是,行政执法证据收集的重要性则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方法、技巧提出了一些观点,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但因行政执法范围之广,灵活性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不能穷尽一切行政执法中存在的证据收集问题,今后仍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断发现新问题,从实践中总结归纳收集证据的可操作性原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行政执法证据收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善春,毕玉谦等.诉讼证据规则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6).

[2]樊宗义.证据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2).

[3]秦甫.律师运用证据方略[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12).

[4]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7).

[5]张步洪.中国行政法学前言问题报告[M].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1).

[6]刘敢生,覃兆平.英美法系意见证据制度机理与建立我国专家证据制度之构想.

猜你喜欢
行政执法收集证据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与利用策略分析
巧用物理“秘籍”,帮助学生练功
浅论非法证据排除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及保全分析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两法衔接”调研报告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