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麟 崔树平 曹荣芳
摘要: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并使其逐渐完善化,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个性发展 教学效果 体育环境 创造性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因此,个性的日益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种需要。
2、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重要阶段,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这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3、从个性的形成过程看,马斯洛认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完善、最高级的形式,就是健康的个性。所谓健康的个性,从内部的心理机制来说,是一种与生理和谐发展的个性;从外部活动的效能来说,则是一种富有高度效能的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因此,发展健康的个性十分必要。
4、体育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体育教学过程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最佳场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在课堂的各项活动中显露无遗,也为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从而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塑造学生的个性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依据。
二、体育教学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固定在课桌前,而是可以尽情游戏、运动和竞赛,他们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其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而个性也就在其中得到充分展示与发展。
2、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身体运动施加给机体感受器的刺激会在大脑中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即心理感受。如果在一段时间里,机体反复多次地感受某种运动形式,就会在个性上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3、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广泛地参加社会交往活动,提高对社会的适应性,还可以从体育运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其自信与自尊,使个性得到充分的调整和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
1、必须认真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最能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合群与孤僻、好动与好静、善斗与怕事、粗暴与文静……都可以一览无遗。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分析。只有在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施加引导和教育。
2、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由于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着个性差异,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也不尽相同,运动能力以及运动量的负荷也不一样。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强求一致,而应分类施教。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能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体验社会体育学习中成功的乐趣,使身心和个性得到和谐的发展。
3、努力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意识的核心内容,标志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的水平程度。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
4、在体育活动中渗入心理训练。有意识、有目的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身心达到最佳状态,以满足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增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5、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去发挥、创造、想象。尽可能地让他们独立进行活动,提供更多的自由,变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被动驱使为主动追求。
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首先应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其次,教材的选用应生动有趣,适合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自己的性格。以体育活动为媒介培养学生道德感、理智感和集体荣誉感。
7、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竞争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竞争、适应竞争、学会竞争。学生能否正确面对竞争,关键在于能否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
8、帮助学生在竞争中树立信心。主要方法是针对差异区别对待,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竞争环境和氛围。首先竞争要在差异不大的个体之间进行,然后全面推开。通过教师的合理安排让每一个学生在竞争中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个性特征对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
1、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同样的教材,同一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很认真,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影响教学效果。
2、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外倾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较强;内倾型性格的人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不合理,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五、高质量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为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个性充分发展得到统一,应对学生按兴趣或性格分组进行教学。
1、兴趣分组法即按学生兴趣组成教学小组。由于整体成员都是因为喜爱某一项运动才自愿参加学习的,他们的学习动机无疑是积极的。教师在课上的组织与安排,能得到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易于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能够尽情运动、享受,身心得到有益发展。
2、性格分组法即按照性格类型(内、外向型),根据他们的运动能力分组教学。该法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出发,进行因材施教,这就使教师较容易地控制课程的密度和运动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而且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环境,从而使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得到统一。
六、给学生提供自由活动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合作的新型关系,才能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要关心、理解、尊重、信任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体育教学中,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再加上教师的指导,学生的个性有所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成功是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动力。成功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喜悦,更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成就感,坚定“我能行”的信念,使学生对未来学习充满热情和期待。因此,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尽量避免学生因屡遭失败而产生自卑、沮丧、厌学等消极心理。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不断超越自我。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视为成功,给予激励性评价。以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激励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显清 ,差异教学中学生心理偏差的预防和纠正,中国学校体育2003-3
[2]邱启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育教学,2003-1
[3]于秀,主体性体育学习理论的构建,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一届全国学校,体育大会论文选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王麟,女,(1976),河北省张家口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北理工大学体育部;崔树平,唐山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曹荣芳,河北理工大学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