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丽平 王柳行 张秀荣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药学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落实科教兴药战略,提高我国医药产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为此,我们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确定了“2+2”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
关键词:药学人才 培养模式 应用型
21世纪全球医药产业伴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医药行业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异常迅速,急需大量的药学专业人才。2007年教育部公布我国现有本科院校742所,约三分之一的院校兴办药学相关专业。2004年,我院由部队编制整体移交吉林省办学,面向全国招生。这是我院办学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契机。如何根据国内和省内药学专业的发展及需求情况,准确定位,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1]
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院校的职能有三,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应用型药学人才可分为能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技术型人才;能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安全合理用药等问题的临床药师型人才;能进行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和管理的医药经营管理型人才。我院作为教学型高校,把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药学专门人才”。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具有扎实的化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的,具备从事药物研究开发、制剂生产、质量控制、市场营销、药事管理、合理用药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二.创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对药学人才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因此,我们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了较大改革,实行 “2+2”教学模式,即第一、第二学年进行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三学年进行专业分流,根据自己的专业及专业方向开始专业课学习。
三.调整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
中国加入WTO以后,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来看,中医药可谓是中国医药行业中唯一具有知识产权的行业,在 “入世”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很大的优势。吉林省可谓是中药研究与生产大省,中药制药企业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中药产业,势必急需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我院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积极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兴办药物制剂专业为吉林经济腾飞服务,重点发展中药制剂方向;增设药学专业临床药学方向,重点增加指导合理用药方面所需的临床医学知识,既充分利用了我院临床医学的师资资源,又培养了临床药师;开设市场营销医药营销方向,重点培养既懂医药又懂经济管理理论、国家经济政策和国内外药事法规,能从事医药市场营销策划及管理的专门人才。[2]
四.全面修订调整各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我们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两度组织修订并完善药学类各专业教学计划,新教学计划充分体现了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优化知识与能力结构、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学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原教学计划相比,新的教学计划具有以下特色:
4.1培养目标明确
充分体现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现行药学专业在培养目标上,专业服务范围较宽,覆盖了原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市场营销四个专业及专业方向的主要培养目标,并适当向药物制剂延伸,培养的学生适应面较广。
4.2课程体系更为合理
修订后的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各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反映出“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特点。
4.2.1压缩总教学时数,调整后总学时数减少6.0%。同时减少了必修课学时数,增加实践课及选修课学时。增开多门选修课,如设计性实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分子生物学、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等。
4.2.2发展模式转变为“化学-生物学-药学”。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压缩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传统学科的课时;加大生物学课程的比例,以适应分子生物学与中药研究相结合的需要。
4.2.3增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比重。相对减少专业课的比重。
4.3 构建新型的药学实验教学新体系
打破原来按照单一学科设置实验的状况,独立设置一门实验课。把药学专业相关专业课实验内容有机的融合,对各学科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和,重新组建一门新的药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按照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分三段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药学专业实践强的特点。
4.3.1基础实验。内容为在综合实验中没有的、且学生又必须掌握的专业实验所需的实验方法。
4.3.2综合实验。按两条主线进行设计。
第一条:从天然药物中研究开发新药,把药用植物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和药物分析学五门专业课实验的相关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从原植物种植入手,涉及药用植物生态环境、生长特征,生药采收、炮制、鉴定,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鉴定,制剂制备工艺及方法,制剂质量标准制定和检验。完成天然药物新药临床前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二条:通过化学合成研发新药,把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和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四门专业课实验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原料药合成入手,涉及合成路线、方法,化学结构确定,制剂处方及工艺,制剂质量标准制定及检验和药物溶出度的测定等。
4.3.2设计实验。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自行提出实验项目,自己查找资料,拟定实验方案、操作方法,进行开放性设计实验。[3]
五.建立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
5.1 扩建药用植物教学基地
种植常见东北药用植物。每年学生在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亲手种植,并进行田间管理。从种植到采收,学生经历了药材生长的全过程,使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效果好、质量高。
5.2 建立校外生产实习(践)基地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校外教育实践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医药企业参观学习,增加其对企业的初步了解和感性认识。与实习单位签定协议,负责学生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假期回到自己所在的省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联系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医院等部门进行生产实习。
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经几年的研究、实践、总结日趋完善,这对深化我国药学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2+2”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参考文献:
[1]吴晓明.探索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高等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2004,20(1)
[2]张方、张东.现代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初探[J] 药学教育,2005,21(1)
[3]张秀荣,隋万林,冯波等.药学专业综合实验课程新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
(任丽平,1973-,女,吉林通化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教研究,吉林医药学院教务处;王柳行 张秀荣,吉林医药学院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