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构建可持续和谐校园

2009-12-18 08:47徐彦俐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遵循社会文化建设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共同规律和共性特征,也要突出高校自身的特色。在构建可持续和谐校园的建设当中,特色的校园文化更将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关键词: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 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高校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生产生着强化信仰、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的积极作用, 为此,我们要深入了解校园文化的现状、问题及建设途径,以便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招生就业政策的转变,人事分配制度的调整,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高校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校园文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趋势。

第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部分院校在文化建设上发展缓慢。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高校就出现了研究“校园文化”的热潮,到90年代曾一度处于学术休眠期,90年代后期,“大学文化”在又开始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发展整体处于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推进的阶段,但整体上来说,发展是不平衡的,在一些老牌学校和知名的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比较好,但是在一些新建、合并和新升格的院校,学校的主要精力大部分在“划地盘、扩规模、盖高楼”上,校园文化建设则大大落后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部分院校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偏离校园文化根本作用的倾向,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上均增大了投入,开展了许多有意义的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至于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观念文化的建设,仍相当薄弱。目前很多学校尚未形成大家较为认同的、有特色的、校园人共享的以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观念文化为核心的“学校精神”。

(二)和谐校园建设中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校园文化中弥漫着功利和一些不良的风气与思潮。随着社会不良风气及就业导向等方面的影响,校园中浮躁、功利的读书色彩有所抬头[1]。权大、位高、钱多就意味着“成功”的价值观在当前社会有蔓延趋势。不少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功利, 忽视精神追求, 注重眼前个人利益和实惠的追求,为自己设计了“短、平、快”的人生发展目标和道路。对自我价值认可较多的是以功利为尺度,对他人追求功利的成功表示肯定和羡慕,对社会则表现出功利性的期待[2]。

第二、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设。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许多人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志,但用教学工作代替一切的做法是不符合素质教育思想的,是一种短视行为,混淆了教学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逻辑关系,其结果只能是向社会输出素质结构存在缺陷、缺乏健全人格的“畸形”人才。

第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不明显。校园文化作为附属于高校的一种社会亚文化,有其共性的一面,但因各个学校的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培养目标的不同,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不同的高校应该显示不同的特色。相当一部分学校未注重体现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校园文化建设趋于一般化,千篇一律,个性不明显。

二、突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高校自身特色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遵循社会文化建设和高校校园文化的共同规律和共性特征,更要突出学校自身的特色。一个学校的校训体现着该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风格和人才培养目标,是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象征,也是学生反省自己的思想、检点自己的行为的一个重要依据。在校园文化的其它层面如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都会形成一定的个性特征。在校园环境方面,有的显得古朴,有的富有现代气息,有的展示地方人文积淀,呈现多种风格。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发挥自己的特色,创造自己的特色,努力培育完善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

(二)校园文化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强调要“加强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基本功能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构成国家或民族的内涵,体现其个性与魅力,是精神和灵魂[3]。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精神支撑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彰显大学鲜明的、富有特色的形象,对大学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手段和途径。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校园文化对培养师生员工的品质、关爱精神、团队精神、责任感和守规范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的、健康向上的、协同进步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能够用先进的文化培育人,塑造、丰富人的精神内涵,提升人的文化精神境界;能够使师生员工蓬勃向上的意志和精神得到鼓励和支持;能够促进学校的团结稳定和创新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弘扬先进思想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打造特色校园文化的途径

第一、培育一种大力弘扬学校的精神。学校精神是在一定时期对全校师生员工在建设和发展学校过程中形成的群体意识和精神境界的总结、概括与升华。是学校在不同时期所追求的一种精神风貌,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集中反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学校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充分发挥学校精神“鼓舞斗志,引领方向”的作用,大力弘扬学校精神,使学校精神成为全体师生员工升华精神境界,明确努力方向和规范行为活动,更好地工作、学习的强大“助推器”。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努力营造特色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作为文化信息传输的载体——校园文化设施的先进程度如何直接决定了校园所接受的文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当今时代,以电子网络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教育和学习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若校园文化设施落后、陈旧,那么这个学校将会丧失它应有的生命力,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文化信息饥饿症”,影响校园文化的正常开展。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把文化设施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首先要更新观念,在校园建设整体化布局方面下功夫,在创一流的教学设施同时,注意体现校园文化品味,如学校的建筑风格、绿化程度、自然风景特色、环境整治等。其次是取得企业支持,扩大资金渠道来源,并利用现有教学与实验设备,为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三是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如可以开设美术、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选修课程,组织各种社团与艺术团体,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

第三、在吸纳外来文化中坚持弘扬独具特色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在吸纳外来文化中坚持弘扬独具特色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离开了自身的传统文化,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就失去了根基。因为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道德。尤其是爱国主义,它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的利益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要建设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文化,就必须弘扬独具特色的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青年学生的侵害,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志。

第四、提倡学术自由,创设浓厚的科研气氛,要为个性化的教师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搭建平台。学校领导和教师积极研究教育管理、探索教育规律,自由讨论蔚然成风。教育是科学,没有研究和探究的氛围,学校难以发展;研究的过程也是学校领导和师生发展的过程,成长的过程。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教师;要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必须要有多元化发展的教师。但现行的各种教师培养发展机制,特别是各种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自上而下的评优制度, 如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评比, 都是“标准划一、名额分配、组织考核、领导决定”,使一些有特长有特色但个性“另类”的教师根本“排不上号”,十分不利于教师的多元化发展和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所以,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小环境,为那些有个性、有特长、受欢迎的教师构筑专业发展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使每一位教师都有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和表演的舞台。

总之,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要使全体师生员工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用全体师生员工的意志、力量和智慧形成巨大的精神合力来建设可持续和谐的校园。

参考文献:

[1] 李连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 张辉军.浅谈当代青年的文化心态特征[J].青年学研究.2005,(2):21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徐彦俐(1960-),女,山东莱州人,讲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基础部)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浅谈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坚持以人为本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