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教育角度谈大学生就业难

2009-12-18 08:47
大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龙 林

摘要:我国虽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但是公有制经济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这一社会现状给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带来的颇多不利和障碍,成为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多绝不是这个单一的社会现状所能解释的。笔者并不提倡泛泛而谈、坐而论道,基于近年来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经济教育的滞后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影响,本文选择从经济教育的角度去探析大学生就业的原因。

关键词:经济教育 经济素质 大学生就业

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的原因有很多,有些研究者认为这是大学扩招政策造成的,大学生人数过多造成供大于求的就业现状。但是从相关数据的类比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并不多,而且较之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学府和人口数的比例而言,我国的高等学府的数量远远不够,蒋国华说过中国在未来的10年到15年内大学在校生达到3000万人也不为多,也就是说我国大学生在总体数量上是缺乏的,那么为什么目前大学生仍然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把目光转移到当前的就业市场上, 一方面是求才若渴的用人单位,一方面是就业困难的当代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苦于合适的人才难求,大学生毕业生苦于一身本领没有用武之地。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状决定的,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国大学生毕业生对市场经济现状缺乏了解,经济意识和就业能力匮乏。若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要从根本上,为非公有制经济这一主要就业载体创造好的环境和发展空间,另外一方面要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我国经济教育理论和相关观念,从实际出发,注重经济教育的工具性,做好知识和职位,物质和精神的有效链接,这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重大挑战。

一、 将经济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

面对经济实力竞争激烈的世界大趋势,许多国家把经济教育和经济社会化的问题列入了年轻一代的教育课题中,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例如:英国教育界提倡把商品经济内容列入德育教学之中,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所处的社会经济现状和经济运行规律。法国将世界经济问题,经济机制的基本概念等编入中学公民课的教程,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赚钱和花钱、攒钱和用钱的关系并在1991年召开了青年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国际研讨会。随后的1992年,在美国召开的经济学国际讨论会把青少年经济教育作为一个专门课题列入了议程。但是在我国,经济教育并没有引起相关领域的足够重视,使其成为了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挑战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如何运行是经济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既要协调国家经济职能、企业经济行为和个人偏好之间的关系,又要平衡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分支之间的联系。当然,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如果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脱轨,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为此我国的政府部门应该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将经济教育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重视学校的经济教育意味着要求学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扬长避短,主动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才能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在大局上优化国家的教育资源。

从历史发展进程上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从最初的封建小农经济历经新中国的公有制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过程中,遗留下许多特殊而有难以解决的经济问题。这一社会现状,使得我国在经济社会化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一方面要借鉴他国的方针策略,另外一方面更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方针,将经济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方针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府应该对经济生活的基本特征和属性给予质的规定,对经济现象尽可能精确地给出量的规定,制定适合于我国教育部门和经济现状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政策、法律来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化和经济教育理念普及过程的顺利进行。

二、在经济教育过程中重视学校教育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设立了高中经济课程,高中生通过经济课程学习对市场运行规律和经济体制等概念有了全方位的把握。高中以下的学生也会在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下通过其他的课程渗透性地接受经济学方面的基础教育。这种教育从启蒙教育开始,一直持续到高等教育。美国学生即使不选择经济类专业继续深造,他们自身也已经具备了市场竞争意识,这都为他们在高等教育中求知和市场环境下的求职奠定了基础。而已有多年应试教育历史的我国,学生大多为了考卷而学习,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学生实际上并没有机会和能力接受系统的经济教育。严峻的高考过后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如果不选择经济学专业那么就意味着基本上没有机会再去接触经济学知识,不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不懂得如何花钱、赚钱和攒钱的中国学生更不可能用经济的头脑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些欠缺造成了我国的教育体系闭门造车的现象,教育部门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并不适合社会的需要而变得一无是处,致使造成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求才难的尴尬局面。

在经济教育过程中重视学校教育意味着我国学校教育中必须开设独立的经济课程,并不是将经济知识的教育挂靠在其他学科之下,而是要把经济课程放到与语文、数学、英语等这些基础学科的一样的位置上。不能把经济教育等同于品德教育,也不能把经济课程等同于政治教学。经济社会化问题的严峻要求我国应该把经济教育植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 只有使毕业生对市场的运行规律和人才机制有着一定的了解,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有价值的人才,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资源才能得到真正的优化配置,才能体现出其不脱离社会现实的真正价值。

三、培养经济教育的社会环境

非公制的民办企业是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载体,非公有制民办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著大学生就业局面的改善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那么如果从经济教育的角度来谈非公制经济实体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不得不提到公众的经济素质,这其中也包括企业员工本身的经济素质。想要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政府要做好相应的政策调控,还要求社会公众给予积极的响应,特别是非公制经济实体下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只有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办好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主动的调整战略迎接挑战。

除了学校教育外,在如此浩大的中国社会现状面前,我们更应该重视培养的是经济教育的社会环境。在信息化日益进步的今天,普及经济教育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利用广播、电视、网络、书刊等等传播经济教育知识都是现实的。在广播、电视、网络、书刊等栏目设置中有意识和恰大好处的设计经济专题,把国家的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经济热点、经济态势走向、理财方法等等知识有效的渗透到社会公众经济意识中,使得社会公众的经济素质得以快速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在有着悠久德育传统的思想国度里,植根经济教育的思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重德轻商的传统思想,而使教育系统下的中国学生以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的中国社会公众真正的乐业和安居。

参考文献:

[1]洪远朋.《经济理论比较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2]柳守平.《图解经济学》[M].南海出版公司.2008年3月版

(龙林 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权益保护分析
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促进作用
高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就业
论高校辅导员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相关性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