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邯鹰 李 震
摘要: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养成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促进高校体育改革,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最终达到身体、心理上的全面发展。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从步入 21世纪就已经加快了它的改革旅程,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对教育改革的作用极大。我们通过对部分学校体育教育的调查研究,构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有所促进。
关键词:高校 体育素质教育 发展 探索
一. 前言:
随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校体育教育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研究和探索未来的高校体育教育已是摆在人们面前的紧要问题之一。纵观世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尽管各国国情不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也必然各异,但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这种共性特征就是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在提高人的身心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当前,我们正处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谋划这一时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把我国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搞上去,是时代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向我们提出的一个重大任务。我们必须及时准确地了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学习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管理经验,博采众长、并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结合起来,锐意进取创新,才能后来居上,实现超越。由此看来,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的思想和新的机遇最开放的人。发展个性,强调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培养创造力,增强责任感,这正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根据任务需要,调查和走访了本地区的有关体育教育专家学者16人,确定问卷样本和抽样方法,对我省部分高校教师发放问卷,并经过效果检验。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并对结果进行效果比较。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践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
三. 结果与分析:
现代高校体育教育应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够养成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促进高校体育改革,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最终达到身体、心理上的全面发展。实现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为目的的。本人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有关高校体育教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并组织本地区高校体育教育的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座谈调查,对我校部分学生进行了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改革了传统的教学过程,集中和优选确定高校愉快教学过程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试验的理论依据。通过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1大学体育教学过程是愉快性的体育教育
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娱乐性和文化性相结合﹑民族性于世界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给学生创设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体育课程的安排上,采用较为开放自主式选项教学的模式。我校体育课程设置有效全面的兴趣选项供学生选择,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和教师。大学生喜爱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游泳﹑排球运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大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主要表现在游艺性﹑娱乐性较强的球类项目上。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发挥愉快体育教学的优势。使课堂教学活动生活化﹑趣味化。在现代体育竞赛与表演的欣赏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和塑造气质。总之,教学过程的创造性,创造愉快体育健康园地,对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开辟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提高体育成绩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3.2大学体育教学过程应该是创造性的体育教育过程
创造体育是由随着现代创造教育应运而生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创造教育要完成九个方面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2]培养学生坚韧不抜的创造毅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4] 培养知识结构合理人才。[5]传授发明创造的技巧和方法。[6] 培养学生的好奇感。[7]给学生讲解发明创造的典型事例和发明创造家的经验。[8]培养受教育者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9]培养受教育者的献身精神。我在实践中总结出相应的创造体育教育有六个方面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体育创造意识。[2]在体育活动和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抜的创造毅力。[3]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教育,创造性思维。[4] 培养体育知识结构合理人才。[5]在体育活动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好奇感和体育创造技巧。[6]培养学生体育的创造献身精神。创造体育教育的作用是改变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素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遵循科学的教育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开动脑筋,创造各种生动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能力、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具有创造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编方法也有许多种:夸张法、限制法、扮相法、情节故事法、移植法、民族体育法、变形项目法、智力法等。
3.3 大学体育是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的
终身体育简而言之,就是体育运动不应该成为人生某一阶段的内容,而应该是伴随人们终身的。换句话说,人们在自身的生活中,有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自己参加的运动项目去享受运动中乐趣,不断提高完善自身锻炼方式和从锻炼中受益,持之以恒终身从事体育运动。我在教学中尽量以愉快体育的方式进行身体锻炼,使之出现条件反射性的兴奋状态,以利于顺应终身体育的产生条件,成为学生们走向终身体育的起点或一个过程。许多受过体育教育的人,也许能够说出一些体育的理论,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只有熟练的掌握了这些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种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而终身体育教育使受教育者达到最高层次。根据受教育者的程度可分为三层次:一为初级阶段,即学会了某些运动的活动形式、技术,没有充分认识体育的价值。二为中级阶段,即体育活动对身体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人的身心调适到某种良好状态,但缺乏主观能动性。三为高级阶段,意识到自我对运动的需要,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逐渐地使身心状态得到较大的改善。达到第三阶段的体育教育,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到体育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便自我通过运动达成身心统一,持之以恒。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最终达到身体、心理上的全面发展。
四. 结论:
4.1 高校体育教育应该是能够养成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目的的。
4.2 实施体育素质教育,促进高校体育改革,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最终达到身体、心理上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文娥等主编《素质教育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ISBN-5626-0999-3/G.4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课程 教材 教法》1999年第8期
[作者简介] 崔邯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体育系,任教于邢台学院体育系,主要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训练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