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西湖

2009-12-17 02:55
大理文化 2009年7期
关键词:农用车白族游人

泥 窠

整理照片时,又看了西湖的照片,这是个令人难忘的地方。

此行与先生同往,他说要带我去看羽色漂亮的紫水鸡,和各种来此越冬的禽鸟。

进入西湖村,天色微曦,鸡鸣犬吠,上学的孩子呼朋唤友,好不热闹。

先生停好车,去找上次替他撑船的白族小伙。我便走出小伙家院子。

第一眼看清周遭,便被它深深吸引。紫烟蓝雾在湖面缓溢,村树淡烟袅绕,水色随着东升的日头变幻,深浅相逐静静如镜。一缕微风,一声乌鸣便划开那平镜,漾起层层波澜。

身不由己跟着眼睛去了,忙碌的身影,突突的农用车,小船纵横,如剪影般的影子越来越清晰。湖面秀色如染,阳光洒满小村。

随着出村的人流,我向外走去,远处湖面的—条木栈桥边,停了不少的木船,等待着游人的光临。

这时先生来电话,问要不要跟他划船去看紫水鸡。我已走得太远,让他自己去了。

向前徐行,拐上栈桥,冬日阳光暖暖抚过我的发肤,早忘了高原日头的厉害,尽情享受冬日暖阳。

迎面来—长者,便上前相问:老人家,这里开发多少年了?湖里有鱼吗,家养的还是野生的?

长者黑红的脸膛泛起笑容,慢条斯理的——回答我的问题。

谢过老者,继续向前。路遇不少穿着民族服饰笑容满面的妇女,衣着光鲜洁净。

就这样,走走停停,四处打探着西湖村的情况,不知不觉绕着村走了一圈。再回到小伙家,已是日落西山。

西湖位于右所镇西部,湖面3.3平方公里,湖周围良田阡陌,人杰地灵,可谓鱼米之乡。右所是多民族聚集地,西湖周围为白族村落,附近还有回族与彝族村寨。白族有语言而无文字。然而,在他们的语言中亦夹有不少的汉字(白族小伙告知)。

西湖村,由六个自然村组成。除一自然村位于孤岛,进出非得行船方可,当地村民谓之右所台湾岛。另五个村连成一片,村子被湖水包围,有三条向外可通农用车的泥道。

这里的人们友善不失热情,他们不主动招呼游人,对游人的微笑,报以同样的微笑。他们的热情,掩藏于淳朴平静的外表下,游人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分明感受得到。

他们身上没有现世浓重的商业印痕。他们眼中流泄的是清明的光芒。穿行于乡间民居,不担心被宰被偷被抢,出不闭户或许只是故事,仿佛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门楣院头流淌着自然和睦的光阴。连那看门的狗儿亦不会狂吠乱叫,看看游人便悄悄走开。我不由得有了留下的冲动。

自然自足的环境,生养了淳朴和善的西湖人。外面的精彩,让淳朴的他们觉得不可信与难以接受,他们不奢望外界的生活,甘愿守着属于他们的乡土。

西湖村四面环水,村在湖中,湖里有村,村若浮于水面,山环水绕,清波碧影,风景如画。我以为这里不光适合游人,也是画者、摄影者驻足的好去处。

西湖——历史上邓川州有名的烟渚渔村,柳屿晴沙,芦荻泛鲜,六村七岛错落其间,荡舟湖面,穿梭于小桥柳堤,往返渔家村落之畔恍若江南。

徐霞客道:汀港相间,曲折成趣,深处则旷然展镜,夹处则窗然罨画,悠悠然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

看罢霞仙这段文字,亦深有感触。杭州西湖可谓大气厚重,集历史、文化美誉之大家闺秀;洱源西湖有小家碧玉之灵秀可人,人人可嗅触的俚俗之美。

日本有位名画家说过这样的话——倘使没有人的感动为基础,就不可能看到风景是美好的。

这句话实在太适合右昕西湖。

当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那袅袅淡烟,那山,那水,那村舍,那交错的泥道,生活其中的人……诱惑俘虏。就这样,似乎在看到它第一眼的同时,我就爱上了这个叫西湖的地方。

我会再去……我还要去……一定要去……去享受让我感动的淳朴温暖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

(选自“搜弧博客”)

猜你喜欢
农用车白族游人
地铁上的九座城
京都元夕
登神农顶
花样云南(二)
临江市加大农用车管控力度
白族
“马路杀手”:超标农用车的鱼龙乱局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