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素鹏
关键词:图书馆;文化经典;阅读;见解
摘 要:在知识经济和电子时代的今天,我们要提倡阅读文化经典,尤其要提倡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是因为阅读经典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情报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以及广大读者学习的主要场所,该如何确定角色定位,是图书馆工作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142-03
1 阅读经典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特色
说起“经典阅读”,当然前提是弄明白什么是“经典”。可是“经典”的定义是含混的。伊塔洛﹒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卡尔维诺更其言之凿凿:“经典作品阅读使人们得以从空虚、单调、平庸和毫无意义的无聊乏味日常生活中逃脱出来;从一个变得苍老、冷漠而令人生厌的世界里逃脱出来——它将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新生,它将使光荣、崇高和英雄主义复活。它将赋予生命以一种超乎一切的目的,使人们摆脱邪恶、自私、伪善、净化荡涤这个世界的精神污秽——从而将诞生出一个更高的文明。”
倡导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呼声从20世纪上半叶到今天就不曾间断过。20世经90年代,在教育部的倡导下,不少大学都推荐出名著导读书目,如:北京大学的《学生应读选读书目》,武汉大学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百部名著导读》,清华大学的《学生应读书目》等。这些学校对学生阅读这些经典还有相应的规定,甚至作为本科生培养要求的一部分。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曾谈到:是否青年人应该读点经典,我想不成为问题,但读什么、怎样读,却是很大的问题。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生活在多样化,阅读也在多样化。一方面,人们很容易以某种方式接触到经典,比如电视上的戏说,经典的通俗化、漫画作品等;另一方面,真正的经典原本与当代生活有距离,青年人不容易进去。更多的教授们已把阅读经典做为青年人的阅读内容及现实提到了议事日程。
2003年11月,河南省高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召开了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书源优势,如何发挥导读的优良传统”。因此,省高校图工委在河南省教育厅、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和指导下,从2003年开始,在河南省高校开展的“阅读文化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省内各个中、小学校及各种类型的图书馆都开展了一系列的“诵读经典”活动。如: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在全区各个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诵读经典,让洛龙孩子与经典融合在一起,沉醉其中,让洛龙孩子们的内心变得宁静、美丽而和谐;希望由洛龙孩子诵读经典产生无数个书-诗声琅琅的家庭,让这些家庭变得诗意、宁静、和谐。他们期望孩子们通过经典的滋润,生命变得阳光、俊朗、自信、坚定、积极、睿智。
偃师市图书馆在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上更是丰富多样。为了更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促进家庭和睦,偃师市图书馆、育灵童国学馆、慧心家庭教育中心共同推出“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家庭”系列讲座。讲座邀请偃师市育灵童国学馆肖俊峰老师主持,以蔡礼旭老师的伦理道德教育理念为核心,通过务实真诚的教学与交流,倡导和实践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和谐的家庭关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人人都能够修身立德、讲信修睦、敦伦尽份,让古圣先贤的教诲和精神文明的新风惠及千家万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撑。
从讲座开办以来,先后有上千名读者家长和孩子参加了国学经典的学习,尤其是很多儿童已背完《弟子规》、《千字文》、《论语》、《老子》、《唐诗》、《宋词》等经典文章。他们从中受到了很大的熏陶,得到人生的智慧。毫无疑问,聆听经典作品,不仅仅是对文字符号的简单理解,而是涵蕴异常丰富的审美心理体验。在此过程中将会产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情感、情趣、意志等诸多心理现象。听讲解讲座的过程即听众与作品情感世界产生强烈共呜的过程。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一部摄人心魄催人奋进的伟大作品足以震撼并改变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因为“在那里可以与伟大的心灵直接对话,可以呼吸到高山之巅的新鲜空气,从而产生霍然奋起的冲动,重建人生进击的信仰,高歌价值认知的理念,激扬崇高伟大的理想——这就是经典作品摄人心魄的恒久力量和催人奋进的永恒魅力!不仅如此,当在图书馆聆听专家讲解经典时,可使身陷当下浮躁庸俗世界中的人们暂时逃避尘世的喧嚣,进入一个俨然超越了当下文化生存困境充满生机和活力洋溢着灵性与温磬的“磁场”!这种“磁场”因总能带来居家个体阅读时所没有的特殊氛围和气息而愈发显出其弥足珍贵——这氛围和气息对读者来说是微妙而重要的。
2 图书馆在引导经典文化阅读中的角色定位
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情报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以及广大读者学习的主要场所,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读者到这里读书学习、陶冶情操、品昧人生。他们希望在这里随处得到自已想要的文献和取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希望能很好地满足自已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应该成为经典阅读活动的主要阵地。
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代的典籍浩如烟海,然而并非所有的书都称得上是经典。只有那些历久不衰、文质兼具又含蕴永恒之伟大精神的,方可称之为经典。经典是原著文本,而非白话文的翻译和现代人的讲解。很多人把《论语心得》、《庄子心得》、《品三国》、《说红楼梦》这些直接当作经典,这就大错特错了。经典阅读的魅力在于读原著文本,了解古人原意。不同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不同的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众多的白话翻译以及心得之类,只能说是一家之言而已,并不能代表经典本身。因此,图书馆举办经典阅读应有针对性,请有名的专家、教授或者社会名流就某一个经典展开讲解、阐释。
阅读经典文本,对于缺少文言文根基的人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选择经典与最佳版本。基本的国学原典数量也不少,图书馆可根据读者的兴趣,从中选择一、两部,作为自己一段时间阅读的文本。再则需要选择最佳版本来读,尤其是近现代名家整理本,注释本。图书馆选择版本可根据出版社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人民文学、三联书店等大型出版社;或阅读前言和后记,看出其治学是否严谨;再者翻阅正文看是否正确无误。这些都是图书馆资深采编人员在采购前所做的大量工作。
充分利用前人高质量的注释、评点及相关工具书。如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周易今注今译》;金开诚《屈原集校注》等不失为较为可靠的入门读物,都可成其为图书馆在经典阅读中选购和向读者引导阅读推荐的读物。
其中,像《论语》这本经典书籍,人们通常认为《论语》是一本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研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这显然是一种停留在感性层面上的认识。当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反复咀嚼《论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词时,就不难发现,《论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和德性的馨香。它不仅是两千多年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品,也当之无愧地被尊奉为世界文化的瑰宝。
从春秋未年到新世纪之初的今天,在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仁人志士得于《论语》伦理思想的教化和熏陶,形成了勤奋、诚信、宽厚、豁达的人格力量。从而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优秀文化、优秀道德和优秀传统。作为我国古代重要文献典籍,《论语》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论语》这部典籍时,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对于当前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在图书馆引导读者阅读此典籍时,由贾宏、王林延等编著的《论语》解读与论述可最为代表性。其中“和为贵”、“和而不同”,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和人们处世行事的重要准则,是世界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充盈着人文之灵气,闪耀着人文之智慧。
3 图书馆开展文化经典阅读的思考与探索
图书馆开展文化经典阅读是传承文明、提高民族素质的助推器。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仅仅依靠图书馆自身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要形成行业内开展社会经典阅读的立体效应。图书馆界应该进行业内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形成行业共振与效应,形成推广社会经典阅读的立体格局,共同推进社会经典阅读。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大众阅读的中坚,是推广社会经典阅读的主要力量。我国省、市、县(区)三级公共图书馆在社会阅读中应承担不同职能,完成不同任务。学校图书馆是开展经典阅读最有成效的阵地。学校图书馆应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阅读技能。从国际看,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青少年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视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培养个人的阅读习惯,就把培养青少年阅读文化经典作为培养新公民的主要任务去完成。特别是学校图书馆应肩负起引导当代青少年学生从大众文化阅读向经典阅读转变的教育职责。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众文化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之下伴随着消费文化和电子传媒事业的发展而迅速崛起,它对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冲击是人们有目共睹的。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广大初、高中学生由于对大众文化片面理解而被其所营造出的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在其影响之下阅读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人们对于那些曾经带给我们精神动力和文化营养的经典作品已渐渐不感兴趣,转而对那些充斥着流行和时尚元素,崇尚轻松化、功利性与感官刺激的畅销书和网络文学等新的阅读文本和阅读形态趋之若鹜。有数据显示在抽样调查的321名中学生里,从对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来看,读过其中4本的占6%,读过其中3本的占11%,读过其中2本的占23%,读过其中1本的占41%,一本也没有读的占19%。可见,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下,随着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经典阅读作为一种精神建设的内容,其权威性被渐渐淡化,沉迷于畅销书所营造的五彩斑斓的迷幻世界中,经典阅读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是推动经典阅读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阅读活动是读书的载体,能够唤醒公众阅读意识,构建经典阅读氛围,产生社会影响。2008年由偃师市文化旅游局、偃师市图书馆、育灵童国学馆、习殊书屋等单位举办的大型“中华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参加活动有近20家中、小学校及单位的3000多人。文化经典节目丰富多样,由走进经典——《楚词》、《诗经》、《论语》,听我把中华文化夸一夸,《三字经》,《弟子规》等30多个经典诗文。此次活动受到了当地领导及新闻媒体的重视,市委宣传部部长、文化旅游局局长等相关领导都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做了重要讲话。不难看出举办文化经典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会激发学生和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全民读书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
图书馆像举办书评、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向读者介绍经典阅读的途径和方法。经典之文不同于一般读物,须要字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意。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中关于“恰恰”的解释很多是“恰巧碰上”或是解释为象声词。那么诗的最后一句就变成了黄莺儿恰巧啼上一声或黄莺啼叫的声音。细细读来,则意思不是很生动。而查找古汉语词典就可以发现,其本义为“一声连着一声”。结合着上句蝴蝶时时飞舞,黄莺的声声啼鸣,从视觉到听觉,从画面到声音,就顿时活跃起来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形象思维”最为发达,无论是讲哲理、叙历史,还是咏性情,都离不开形象的描绘。从这一点来说,称汉字尤其是文言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是丝毫不为过的。在阅读中国经典的时候,必须充分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跟随着创作者的飞翔而遨游。
读经典异于读经,也并非一味地复古,应把它放到通过经典直接接触传统文化的现实观下,只有对于古代经典中所传达的传统文化有了真正地了解,才有资格去继承和批判,也才有能力进一步地创造新的时代文化。
参考文献:
[1]汪莤.少年儿童图书馆阅读辅导工作需要走向规范化[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5).
[2]全勤.图书馆开展社会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09,(3).
[3]朱淑华.公共图书馆与儿童阅读推广[J].图书馆建设,2008,(10).
[4]乔菊英.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举办听书活动初探[J].新世纪图书馆,2009,(3).
[5]崔慕岳.阅读文化经典提高综合素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
[6]解读《三字经》[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7]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论语》解读与述论[M].北京:中国国际文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