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青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行为;图书馆服务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信息需求的关系,概述了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类型及主要影响因素,对高校图书馆应据此采取的服务对策做了若干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5-0047-03
1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与信息需求的关系
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信息需求是信息行为的起因和动力。信息需求是人们在面临各种意向和问题时所产生的内在的获取信息的欲望。信息需求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获取和利用信息的动机,并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进一步明确信息需求的内容,制订满足信息需求的目标和途径,最终采取适当的行为获取信息。网络环境下,信息需求的动力因素作用的结果就是使人产生相关的网络行为,“网络信息行为就是网络用户在信息需求和思想动机的支配下,利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信息检索、选择、交流、发布的活动”。
高校学生在专业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常会产生各种信息需求,根据所需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大致分为:学科文献型需求、综合信息型需求、沟通交流型需求、文化娱乐型需求、信息咨询型需求等类型。根据穆斯(Mooers)定律和齐夫(Zipf)最小努力原则,人的信息需求能否得到满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系统的功能。信息网络消弭了影响信息传播的主要障碍,积聚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使各种形态的媒体信息都能得以有效传播和转换。对于高校学生来说,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多种网络应用工具为他们满足多元化的信息需求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和高效手段,网络环境下,他们的信息需求更容易被激活和转化为相应的网络行为,并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其网络行为,使其信息需求趋于得到更好的满足。随着社会网络化发展和高校学生对网络利用的常态化,他们将逐渐从尝试到习惯甚至在生活中依赖通过网络解决各种信息需求问题,网络行为必将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2 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类型
2.1 学科文献的检索和获取行为
学科文献需求产生于高校学生的学习研究需要,对文献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也将随着他们学业的进步而逐步提高和增长,特别是在他们面临课题任务、从事论文写作的情况下,将主要通过网络搜集所需的学科文献和资料信息,相关的网络行为具有动机强烈、目标明确、过程集中等特点,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
2.1.1 通过校园网或电子阅览室利用高校数字图书馆资源。高校图书馆为本校用户自建、购置、获得远程使用权的各种数字化资源,如书目信息、全文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多媒体资料等大都具有资料收录齐全、学术价值高、更新及时、检索效率高,易于传递获取等优点,通常能为高校学生提供最主要的文献资料。这些资源一般显示和链接在图书馆网页上,并得到推荐和利用,易于为高校学生所获知和接近,是高校学生快捷获取学科文献的首要选择。掌握了数据库检索知识的学生大都能较好地利用这部分文献信息资源。
2.1.2 从因特网资源中搜索、选择、获取所需的文献信息。在馆藏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为全面收集到所需的文献和信息,高校学生也会尝试从因特网资源中搜索获取有关资料加以补充。网络信息资源具有海量、动态、无序、分布存储等特点,学生能否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学科文献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信息素质和上网经验,其信息需求的强度、动机、目标,检索技能以及对信息的评价、选择能力和对网上资源分布的了解程度等都会影响网络行为的效率和结果满意度。相关的网络行为比较复杂,除主要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词搜索外,有时也会利用网站的主题分类目录,以及从可能包含相关资源的网站中进行信息挖掘,涉及的资源类型也更为丰富,包括网页信息、网络数据库资源、数字化文献、多媒体资料等。
2.2 网络综合信息的浏览、检索行为
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是丰富而广泛的,除专业学习外,他们也经常关注与社会生活和个人兴趣有关的综合性信息,内容涉及时政要闻、人文科技信息、文化娱乐信息、招生就业信息、行业和商品信息等。互联网不仅包含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的内容,而且上网比直接利用这些传统媒体更加方便、快捷、及时;同时网上信息量更大、更能满足个性化选择的要求。现在,高校学生更倾向于从网上获取综合性信息,尽管上网目的、习惯和偏好不同,但总体来说这种网络行为能使高校学生显著扩展知识、及时捕获有益信息,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高校学生在获取这类信息时一般通过网页浏览和信息检索两种方式:网页浏览行为(Browse)是指用户在事先缺乏明确信息需求目标或特定意图情况下的网上信息查寻行为。一般是通过浏览网页主题信息、跟踪内容链接获得信息内容,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的特点,但往往能够发掘到意料之外的有用信息,并使潜在的信息需求得以激活;信息搜索行为(search)是指用户利用网络搜索工具查找特定信息内容的方式。一般是利用搜索引擎进行关键字、词搜索包含相关信息的网页或逐级浏览网站提供的主题分类栏目(或目录),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有目的、快速地查找信息内容。
2.3 网络咨询行为
高校学生的网络咨询行为主要指利用机构网站提供的咨询服务系统,或通过网络用户互动模式获得特定信息、解答疑难问题、索取文献资料等的行为方式。尽管网络信息资源丰富,但学生们有时也难以获得一些确切的信息和资料,便运用网络咨询方式获得。网络咨询行为主要有提问咨询方式和查询咨询方式两种。提问咨询方式是通过机构为用户提供的实时在线咨询系统、邮件咨询系统、留言板等咨询平台提交特定的问题并获得答复。例如,高校图书馆的网上咨询平台经常受理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们也常通过咨询行为从网上机构获得有关求职、招生、考试等信息或传递文献资料;有的学生也利用类似于“基维百科”等网络互动知识交流模式和平台提交问题并由其他网民提供解决方案。查询咨询方式主要指在特定的咨询信息系统(或数据库)中搜索具体信息的方式,如在特定系统中查询考试成绩、个人资料、商品目录等。
2.4 网络交流行为
网络交流行为指“用户之间以因特网为交流平台,以数字内容为传播对象,相互在线交流信息的行为”。许多高校学生都有较强的社交沟通意识,使其成为网络信息交流中十分活跃的群体。高校学生重视网络交流的主要原因是:(1)网络交流不受时间、空间、环境限制,具备优异的便捷性和费效优势,对于时间、精力、生活空间相对有限的高校学生来说,网络交流能起到良好的信息沟通和扩展联系功能;(2)网络交流工具提供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邮件等多种交流方式,可根据需要加以选择;(3)网络交流的开放性和自由性符合高校学生对独特见解和自由表达的追求。常见的交流方式主要有:电子邮件交流、实时在线交流、BBS交流等。为满足和引导高校学生开展网上交流活动,许多高校都在校园网平台上建立了有校园文化特色的网络交流空间。参与网络论坛信息发布也是高校学生中常见的网络交流行为,论坛发布的议题和讨论能促使他们从多维角度审视和了解社会,获得传统媒体无法提供的信息,自由辩论式的交流氛围使不同观点在交锋碰撞中催生了参与者的理性思考。
2.5 网上娱乐行为
随着网络娱乐文化的兴起,互联网上提供的娱乐内容也极为丰富多彩,吸引了不少高校学生的兴趣和参与,他们在紧张单调的学习之余,也乐于开展网上娱乐活动,以此达到调节心理压力,寻求生活乐趣的目的。高校学生普遍喜爱的网上娱乐活动有视频点播、音乐欣赏、参与虚拟社区活动、参与网络游戏、阅读网络文学等。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一些高校学生从乐趣和实际需要出发也开始涉足网上购物和网上交易活动。网上娱乐自主性强,可自由选择,健康的网络娱乐可使学生舒缓学习压力,发挥个人特长,满足独特爱好。
2.6 不良上网行为
网络行为除涉及到需求和技能因素外,还涉及到道德规范的制约。有些高校学生因素质和知识欠缺,在上网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的网络行为,包括侵犯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传播虚假信息、浏览反动或淫秽网页、放纵网络暴力、沉迷网络游戏,极个别的甚至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从事黑客活动等,这些不良的网络行为给个人和网络社会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高校学生应当遵守基本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自律意识,以避免和纠正这些不良网络行为,同时,图书馆人员也应当通过宣传和教育手段、辅之以监控和督导方式制止个别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
3 高校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3.1 高校的网络环境
高校的网络环境对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上网的方便性、上网时间、上网费用等方面。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远未达到普及程度,网络用户分布不均,许多学生是在进入高校后才开始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自备电脑的学生也不多。高校学生能否经常上网,能否尽快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并在实践中培养其网络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网络设施和学生上机培训体制是否完善。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不仅要重视馆藏资源的开发投入,也要充分重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投入,在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时间、电脑数量和质量、应用软件的配备、上网收费、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尽可能加以改善,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上网条件。高校还应不断升级完善校园网设施,使学生在教室和宿舍都能方便地上网。上网条件的改善,能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和机会接触网络,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其学习和满足信息需求。
3.2 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一般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素质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信息行为;信息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的信息素质。高校学生的网络信息意识、网络应用能力、网络伦理观念等因素可综合形成其网络信息素质,调控其网络行为方式。良好的网络行为体现为高效、熟练地获取网络信息;客观、准确地评价网络信息;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网络信息;自觉维护网络社会公德和遵守网络行为规范等。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高校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责任,除开展文检知识教学和馆藏利用培训外,也应注重为学生介绍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和网络伦理知识,强化其网络应用技能训练,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服务和上机指导,解决他们在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时遇到的问题。
3.3 对网络资源的了解程度
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和分布式特点使重要的信息处于分散和隐没状态,用户如果对网络资源的分布情况缺乏了解,通常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搜索和选择,也容易漏掉重要的信息。据我们了解,有些高校学生常因缺乏了解而忽视利用馆内的数字资源,只在因特网上盲目地搜索资料,效率和效果都较差。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尽早对学生开展文检知识教学和数字资源利用培训,使他们尽快了解和学会利用图书馆高质量的网上资源;图书馆的网络主页上也应突显数字资源的标识和内容介绍,并附加使用培训课件,使学生们更易于了解和使用。此外,高校图书馆也应重视网络学科资源导航工作,选择、搜集与用户学习、科研有关的网页信息和网址,帮助用户获知和快速找到网络中的重要学科信息。
3.4 使用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应用工具的熟练程度
利用馆藏数字资源和因特网资源,不仅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还应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和应用工具的使用方法。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发展日趋专业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如google、百度、yahoo等主要网络搜索引擎除提供网页内容搜索和分类导航服务外,还有知识库、字词典、用户定制、网页翻译等多种服务功能。不同数据库,特别是中文数据库与外文数据库之间,专业数据库之间在检索界面、检索功能方面也有一定差异。高校学生对检索工具的了解和使用熟练程度表现出水平不一的现象,突出反映在数据库检索过程中。学生在接受文献检索培训前,大多只习惯使用简单搜索工具,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检索效果;而接受了文检知识教学和数字资源利用培训的学生,经过实践练习则能灵活地使用检索策略、较好地掌握多种检索方法。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文检知识教学和指导学生上网时应把检索技能和检索工具利用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此外,为帮助学生方便地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电脑上也应安装并指导学生使用词汇工具、翻译软件等各种应用软件和工具。
总之,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既有普遍性模式,也有不同个体所具备的特殊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处于动态的发展变化中,外在的指导能帮助他们培植良好的网络行为,高校图书馆应通过文检课和培训活动对高校学生开展集体教育,通过咨询服务和上机辅导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最终目的是使高校学生能够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满足其各种信息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书宁.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4,(7).
[2] 邓小昭.试析因特网用户的信息交互行为[J].情报资料工作,2003,(5).
[3] 郭素红.论网络环境下信息失范行为及其人文管理[J].现代情报,2004,(4).
[4] 冯花朴.用户信息需求研究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6,(2).
[5] 张卫群.图书馆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06,(8).
[6] 郭家义.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用户信息行为的收集与分析[J].图书馆杂志,2003,(1).
[7] 邓小昭.试析因特网用户的信息交互行为[J].情报资料工作,2003,(5).
[8] 严慧英.影响网络信息检索行为的主体因素[J].情报杂志,2004,(4).
[9] 邓小昭.因特网用户信息检索与浏览行为研究[J].情报学报,2003,(6).
[10] 孙林山.我国信息用户需求和信息行为分析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2006,(5).
[11] 曹双喜,邓小昭.网络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述略[J].情报杂志,2006,(2).
[12] 白海燕,赵丽辉.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13] 朱明泉等.互联网信息搜索用户行为模型的探索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4).
[14] 曹树金,胡岷.国外网络信息查寻行为研究进展[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