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波 何志勇 严家勇
摘要教育技术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员队伍几个方面的影响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学质量 教员队伍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10-313-01
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行为都不同于以往的全新教育,这其中教育技术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而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为教学服务其根本是教员队伍,现代教育技术真正发挥作用,必须依靠教员队伍。
一、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员队伍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提,它虽然只涉及到人的思想、意识,但对教育的影响力却是最大的,具有决定的意义。只有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才会对教育的实践、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着一种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技术的发展,最迫切需要我们教员队伍树立和倡导与教育技术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科研兴教观念、注重效益观念,以及教学中的新的教材观、教员队伍间的合作观、新的评价观等等,突破以“课本、教员、教室”为中心的知识传授的封闭状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打牢学员知识基础和文化底蕴,提高知识传授的起点和质量,以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只有这样,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才会得到充分利用。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员队伍在教学过程中要转换角色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员队伍为中心,教员队伍通过讲授、板书及多种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授或灌输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员队伍一直是课堂的主宰,而学生则被动的接受着教员队伍传递或灌输给他们的知识,始终担任着配角。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员队伍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员队伍组织,管理和控制课堂教学,但它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探索能力,其自主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因此,教员队伍在教育技术信息化时代,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完成自己角色的转变,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员队伍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员队伍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设备、信息资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通过教育技术进行优化组合,系统、有效的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员队伍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
教育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员除了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写一手规范端正的粉笔字外,还要具有教学设计和教学科研的基本功。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中学习知识,教学更趋向于多维的、开放的教学形态的呈现。在这样的新理念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以往教案编写那种单一、线性、主要设计教员队伍教学步骤和方法的思维形式和编写格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同时考虑教学的意图、教学组织中活动的主体(学生、教员队伍)、行为和方式、媒体的使用、时间的分配以及对教学效果的预期等等。另外,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些理念和目标是否适宜,还有待教员进行实践检验。教员能否担当起这样的角色,取决于教员的研究意识和研究素质。另外,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方式改革需要改变过去灌输的教学行为习惯,这客观上要求教员有批判的、反思的科研精神。当然,教员做科研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科研,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创建新的理论,发表具有高深理论水平的学术论文。教员的教学科研旨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选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的课题,独立或合作地展开研究,最后将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以解决问题。
四、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员队伍教学方法的改变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教员队伍通常采用以语言、直观、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讨论、演示、参观、实践等形式组织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员队伍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教学手段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员队伍的职能发生变化,教员队伍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不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面对面传授给学生,而要逐步转向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并组织、引导、帮助、督促学生在其中学习。教员队伍要克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贯彻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学导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发挥学员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中教员队伍要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或者留下一些疑难问题,并将与这些问题相关的资料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共享,让学员自觉进行阅读,自己去思考,并各抒己见,广泛交流,把问题搞透。这样能及时激活学员的神经,使其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学员的创造性会被激发出来,学员的创新能力就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会瑜.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