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敢 林佳鹏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变化,部分教师更多地关注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更趋科学合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发现了以下问题:教师授课内容过分侧重于田径类项目,从而削弱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体育观的养成;高中教师认为,高一新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但其全面性不够,尤其表现在基本项目教学不全面,技能不高。如球类、体操、武术、甚至田径类项目的技术基础很难适应高中教材的学习与评价,部分学校还存在以体育中考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学质量的不科学做法,从而导致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性不强,上课行为存在随意性。通过省级课题《初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与研究》(以我县为例),笔者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作了认真思考,愿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教师对基本教材教学认识不足
所谓基本教材是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的常见教学内容或必修教材,它是发展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体育项目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基本教材教学的体育教学是空中楼阁,也是无本之木。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了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协调性等,这六项基本素质能够集中体现学生的体质状况。然而,在与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中发现,大量学生的耐力和速度两项素质明显优于力量、柔韧和协调性,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分侧重部分身体素质练习,在学年度和学期教学计划中也特别加大了课时量,并在具体授课时也相应地增加了运动量,从教案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练习密度很大。这样的课时安排严重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另外,大量学生出现假性喜欢体育课,即口头上喜欢,其内心已经厌恶上体育课了。出现这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是因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初中体育基本教材教学的意义所致。不能否认初中体育教学受到体育中考与场地器材因素的影响,但是体育中考项目仅仅体现了日常体育教学的一小部分内容,并非全部。如果过分地依赖测试项目,只会产生上述“苦果”。一种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的体质得到和谐发展,并促使各种身体素质相辅相成的教学思想在许多教师的教学观中尚未真正形成,如体育教学中单双杠项目,其锻炼价值非常高,它能提高人的平衡、协调和力量等,又如学武术动作可提高人的协调性、柔韧和灵敏性等。相反地,高密度练习跑跳类项目,除学生练习兴趣不高之外,其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也较慢。由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协调、灵敏和柔韧素质对整体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故出现了与“健康第一”教学思想不相吻合的教学行为。
二、基本教材检测结果令人担忧
既能体现新老教材的全面性和连贯性,也能较好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更能反映教学内容衔接性的基本项目是什么呢?经过反复研究,本县在初中三个年级中确定了以下基本教学项目:并以通知的形式告知每一名初中体育教师,三个月后随机到学校进行检测,抽取了三所学校四个班级210名学生进行检测,检测情况汇总如表1、2。
根据技术评价标准,学生若能整体完成动作即为合格,完成动作时只要体现一定的熟练性即为优秀,若不能完成动作即为不合格。从技评的要求看不考核动作的细节,其评价标准是宽松的。但是,从表内数据显示:没掌握动作的学生量过大,A组与B组的优秀率差异明显。评价小组一致认为: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随著年级的递增呈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即基本项目教学若再不能有效地落实,初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肯定会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将来就会出现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初中化的不利局面。
三、课堂教学内容单一,随意性大
从学生座谈会及其议论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上体育课从内心深处透露着一种渴望与需求,他们希望在课堂内用体育运动这种独特的方式得到属于自己的放松与快乐、得到健康的身体、得到一技之长、得到体育教师的支持与认可。然而,在现实课堂中他们得到了什么?不少同学认为体育课几乎就是跑步课的代名词。长期以跑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失去了上课的积极性。其原因就是教师教学内容单一,在教材选择上缺少认真思考,研究教材不过关。教材是科学知识的载体,没有教材,就难以使学生从理论的角度认知技术动作。虽然大多数学校按国家下发的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情况正常开设体育课,但教师在具体操作上出现制定学年及学期教学计划不全面,每个单元整体性把握不强的现象。近几年,随着新课程培训力度的加大,加上教学比武工作的深入推行,教师业务水平在不断地提升,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模糊不清、随意性大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有时不能很好地把握住学生的真实基础,采用超过学生自身能力的练习强度,学生不清楚这节课到底要达到怎么样的目标才能过关。当然,也有不少体育教师有上出好课来的内心愿望,有时能够实现,但有时确实受到现实因素的制约,如场地器材等。
四、缺少应有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对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应从两个方面人手,即过程与结果。教师如何组织并促进学生的讨论、教师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兴趣等,用来评价教师课堂行为表现对学生“学”的价值,这就是教师教学过程的集中体现。而教学结果则应从几个相对固定的教学项目测评来反映。我县三所初中检测情况显示: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具有一定的新课改意识,特别是在学校的公开课上能够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如师生互动、同伴合作和参与热情等。但不少学生认为与教师有“距离感”、自身成功体验较少、平时上课内容和形式单调等。其次,学校几乎没有制定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在初一、初二年级特别明显,对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到底要学好哪些内容没有统一的检测要求,任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大多数学生不清楚本学期体育课要检测的项目、要求与标准,仅在期末时教师认为重要的项目作一测定即为学生的总评成绩。学校与学校之间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差异性也很大,有时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统一,会造成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的学生检测的项目都不一样的尴尬局面。最后,从教学结果看,因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也很难对体育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