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杰
作为苏北一所农村中学,多年来的高考屡创佳绩,令人欣喜的是每年我校体育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约占铜山县当年体育高考上线总人数的三分之一(铜山县体育高考近几年的上线人数约占江苏省招生总数1333人的十分之一),如2006年我校本科上线44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校针对体育高考训练方面所采取的科学、合理的有效措施密不可分,总结如下,供同行交流,指正。
一,宣传动员。组建队伍
体育高考训练队的组建,需要一个前期的动员工作。由于许多学生、家长对运动训练有所偏见,认为训练会使人变得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影响学习,而且将来就业成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会拿出具体的事例,解答他们的疑虑。学校还设置了“体育墙”,墙上挂满了历届优秀体育考生的照片、简历。如今这些考生有的在国家队任职。有的在大学教书育人,还有的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任职。尤其是近年来许多毕业生考入了国家公务员行列,让有兴趣的学生眼前一亮,看到了出路,打消了顾虑,加人到高考训练的队伍中。大家知道体育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由积累到进发的过程。近几年来,出现了到高三年级时才开始突击、强化训练的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问题就是训练周期短,进而造成训练成绩提高幅度小。同时短期内大运动量训练,势必影响学生体力的恢复,影响学生学习的精力。因此,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就建立了运动兴趣小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早期的指导训练,为高三的体育高考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计划,科学训练
高考训练队组建以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训练初期(8-10月份)主要是使队员掌握进行一般身体准备活动的方法,以及各项素质的训练。队员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技术的规范性在此阶段得到提高,为冬训阶段(11-2月份)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冬训期以发展队员全面身体素质、专项技术为主,训练强度大,队员的训练水平与运动能力在此阶段达到优化。竞赛期(3-4月份)主要是强化、完善专项技术为主。在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案、体系支撑下,形成自己创新与独特的训练方法。每个阶段的训练,都是在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督导下进行,并接受其检查、评估与测试。长期以来我校形成了一种相互协作的训练传统,即高三教师主训,其他年级的教师辅训,全员参与,形成合力。特别是在专项训练时,这种方法更能有的放矢,提高了训练效果。
三、政策支持,关心队员
学校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体育训练的特殊性,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使带队教师工作上更具有责任心与使命感。训练器材不足,只要反映,问题很快就会解决,有时甚至可以“先斩后奏”。近期学校又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斥资修建了四百米标准塑胶田径场,大大改善了训练条件,创建了一种良好的训练环境。学校领导定期召开教练员会议,询问有关事宜,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会后召集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例如:运动员训练结束后,错过了就餐时间,学校后勤部门特留下一个窗口,等待队员,让他们吃上热乎的饭菜。训练后出汗多,如不冲洗,影响自己和周围同学的学习,学校浴室又特意延长了开放时间。解除了队员训练结束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专心地投入训练,安心地进行学习。
四,模拟考试。强化能力
模拟考试,分为文化考试模拟和体育专业测试模拟两种。通过模拟考试,锻炼队员在考场上的适应能力。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感受,队员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一些不适应状态,如焦虑、胆怯等症状,影响考生的发挥。文化考试的模拟是在每次考试时,将队员单独编号,安排专门教师监考。通过这样的方式,检测到队员的真实成绩,查出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同时培养了队员考场上的适应能力。运动专业考试的模拟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模拟通过平时的成绩测验来完成,主要是营造考试氛围,教会队员如何适应测试的程序、测试的注意事项等。特别要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天气情况下进行模拟测试,增加队员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校外模拟主要是联系县内兄弟学校集中到就近的大学场地或测试考点,进行成绩测试。这种模拟考试氛围是在不同学校队员间进行的,情景更加逼真,更能锻炼队员的心理、身体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专业成绩的发挥。
五、加强管理,关注未来
体育考生的后期管理是指专业测试后的管理,这时不仅要关注专业成绩通过的考生,还要关心那些专业成绩未达标的考生。专业通过的考生往往会产生浮躁的心理,短期内不能静心学习,通过教育使其认识到这种状态的危险性。专业未达标的队员,心理负担大,同时在学业上有种放弃的心理,不能安心学习,甚至影响周围的同学。这时要注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其探讨以后的努力方向,认识到参加训练的长远意义,对人生的影响。基础较好的队员,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合作,使其成绩稳中提高。对于基础一般的队员采用单独编班集中教学法,学校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任教,打牢基础。通过这种提优补差方法,使队员的文化成绩得到提高。这段时期,考生由于平时训练的惯性,停训以后会产生一种不适应的现象,应合理安排一定的体育活动,使其身心得到渲泄,有利于静心学习。高考分数下来以后,指导考生合理选择志愿,考取理想的学校。升人大学后,仍要加强联系,关心其学习、生活。毕业时为其提供招考、招聘信息。工作以后,多鼓励,关注其发展。对于回到学校成为体育教师的学生,要给予教学上的指导,使其尽快成为称职的教师。
正是这些做法,使我校的体育高考长盛不衰,形成一种良好的机制,成为学校的“撒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