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雨
先看看我们面临的作文现实:
其一,学生惧怕作文。 “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 学生中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很能说明这种畏惧的状态与心理。
其二,教师回避作文。作文教学体系庞杂,诸如文体、技巧、语言等等,不下一番苦功夫,很难理出一条清晰的头绪,教起学来自然劳心劳力。以一位语文教师正常的工作量计算,学生每次作文的总文字量都在10万字左右,批改起来烦琐耗时,枯燥乏味;训练写一篇作文,从拟题到指导到写作到批改到评讲到定型,过程复杂而收效甚微……以上种种因素导致许多教师作文教学放任自流,有“靠天收”倾向。
其三,考试拿作文当杀手锏。作文常常被各种考试用作杀手锏,尤其是中考和高考。由于命题人总想避开学生熟络的作文题,翻出新意,以致许多作文题生涩隐晦,学生在考场上难以发挥出应有水平,而阅卷人又总想借助作文来拉开学生分数分值上的差距。
以上种种充满矛盾的现象,导致作文教学令教师苦不堪言。随着时光的推移,教师渐渐对作文教学产生心理疲惫,学生渐渐对作文失去信心。于是作文成为全面快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瓶颈”。
我们的作文教学处境尴尬,进退两难。我们既想完全放开手脚去教学生写作文,真正彻底地“人文”一回,又被高考、中考无形地牵着鼻子走,不得不处处“以考为纲”。
既然不得不生活在现实的困窘中,那就去寻找解决困窘的最佳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无限制作文”教学模式。
写作靠的是灵感,当然这种灵感是建立在丰厚的生活积累和一定的艺术素养之上的。可“命题作文”(笔者这里指的是泛化命题,包括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在内。其实材料作文也罢,话题作文也罢,它们虽然有开放度,但依然是限制远远大于开放)或“考场作文”,它们的致命弱点恰恰在于很容易掐断学生的灵感之源,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挥。学生之所以畏惧写作文,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生活储蓄、知识积累与教师所给的作文题目常常对接不上,或产生偏离,以致他们无话可说、无生活材料可用、无真情实感可发从而只能闭门造车。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体验:当某道作文题与某些学生的生活体验与知识积累产生对接时,那些学生的作文就会写得潇洒、成功。如果对接不上,那些学生就会厌烦,就会敷衍塞责,所写的作文往往不理想甚至失败。
基于以上事实,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构建“无限制作文”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模式来调和、弥补“命题作文”的缺陷。
对于中学生而言,学习与生活的过程是丰富多彩的、流动变换的,他们富有激情,思维新锐,学习与生活中的某个人、某件事或某种现象也许会引起他们的关注,触发他们的思考。这时,我们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情感与思想的浪花欢快地跳跃。“无限制作文”无疑是学生情感释放的最佳方式和出口。
所谓“无限制作文”,就是对“命题作文”或“考场作文”有形限制的反拨。学生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积累、体验、感悟、思考,自由拟题,自由立意,自由写作,把自己的思想自由地表达出来。“命题作文”或“考场作文”是人为制造的反季节生成的花朵,“无限制作文”则是自然状态下开放的花朵。这种作文形式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释放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需要指出的是,“无限制作文”只是日常作文的辅助形式,它不可以取代日常作文教学。日常作文教学肩负着训练文体、培养语言、强化技巧等诸多任务,而这些知识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构成,荒废不得。
下面具体阐释它的流程:
流程一:向学生阐明“无限制作文”的目的、意义和具体实施办法。对学生而言,不妨叫“月末作文”,既通俗易懂又可以培养习惯。这一步主要是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灌输“我手写我心”的意识。告诉学生:有感情就要喷发,有思想就要表达,有体会就要抒发。其最好的释放方式就是作文。事实证明,学生很欢迎这种作文形式。
流程二:学生自由作文。不限制文体(而不是不要文体),让学生尽兴地写出自己的情感、思想、感受。当然要提醒学生注意行文的具体形式,文质兼美才是好作文:内容与形式是花朵与绿叶的关系,没有绿叶衬托,再美的花朵也会逊色。初次作文往往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部分同学文体意识淡薄,要及时引导,不然他们会变成脱缰的“野马”。
流程三:分小组(四人一小组为佳,便于在教室里实施)初评作文,教师与学生一起评改,选出比较成功的作文。这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勇于“发表”作文的意识和勇气,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注意一种现象:学生写自己隐秘或痛楚的情感,但往往不愿意在同学中“发表”,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
流程四:把初选的比较成功的作文交由全班同学再评,选出最佳作文。特殊的作文,要让作者谈谈自己的作文过程,以便于大家研讨、借鉴。
流程五:评选出来的好作文,可以“发表”。其一,教师平时要注意向外面推荐好作文,争取在刊物上发表,以鼓舞士气,激发兴趣。其二,由同学们自己动手,结集成册(一般来说,两次作文挑选出来的佳作就可以结集一册)。老师写个序(学生写也可以),作文附上自评或点评(老师的或学生的),封面做得精美点,这样效果非常好。
构建“无限制作文”模式,还含有以下考虑:
1.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好习惯。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学生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活用生活、书写生活,才能写出生活味道芳香浓郁的好作文。
2.培养学生善于把生活所得诉诸文字的习惯。生活所得往往易失,诉诸笔端才可永久储存,才可与他人分享。养成这种习惯,可为他们今后成就更高语文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无限制作文”写多了,自然会形成体系,那么“限制作文”(命题作文或考场作文)也就有了后备仓库,有了强大支撑,也就成了“有米之炊”,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无限制”与“限制”明隔鸿沟,实存栈道,密切相关。
4.有人认为平时鼓励学生写“周记”写“日记”,这些练笔方式也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但笔者认为,“无限制作文”属于典型的课堂作文,它的公开性、完整性、严肃性,它的广泛的参与度,都是“周记”、“日记”等无法比拟的。尝试一次,优劣自明。
新课程作文理念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其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个性地表达、用真情实感表达、负责任地表达。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极力彰显作文的生活化、人本化、人文化。“无限制作文”教学模式就是本着这种认识,同时顾及考场作文的相关特点,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进行的努力与尝试,希望能够引起各位同行的重视与思考。
[作者通联:江苏东海高级中学]